徐培杰
張先生是4年前結婚的?;楹笊蠲罎M,1年后又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從3年前孩子出生,張先生的丈母娘便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照顧小外孫身上,可張先生和丈母娘之間總因瑣碎小事而起爭執(zhí),比如張先生想讓孩子盡早鍛煉自主進食,丈母娘卻一直追著孩子喂飯。又比如季節(jié)更替,丈母娘想給孩子多穿幾件衣服,張先生卻覺得穿太多反而容易出汗著涼。還有張先生想陪伴孩子入眠,但只要丈母娘在,孩子無一例外地是跟外婆睡……丈母娘批評張先生不能對孩子太過苛刻,同時也應相信長輩的育兒經(jīng)驗,張先生則認為丈母娘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和妨礙自己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而張先生的妻子也沒能在雙方發(fā)生不愉快時,從中起到協(xié)調(diào)雙方矛盾的作用。
在張先生看來,自己很感激丈母娘盡心盡力幫他們帶孩子的行為,但孩子已經(jīng)長大,夫妻倆完全有時間和精力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照顧和陪伴孩子。張先生說:“對我而言,丈母娘過分關愛我們的孩子和我們的小家庭,實際上會對我們生活帶來一定的干擾和心理上的負累。我更希望我們的小家庭能和我父母的家庭,和妻子父母的家庭都保持適當距離,這才是親情中最好的尊重?!?/p>
【心理解析】
事實上,每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文化和運轉(zhuǎn)模式。雖然,每個家庭成員都用心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但往往避免不了矛盾和沖突,而這些問題與原生家庭都有著很密切的關系。
如果將家庭結構比喻為一座房子,那么夫妻倆的小家庭作為家庭結構中的核心家庭,相當于房子的承重結構。如果父母一方的原生家庭過度干涉小家庭的正常運轉(zhuǎn),容易影響子女的夫妻關系,甚至剝奪子女在婚姻關系中建立有效互動模式的權利和機會,進而導致不良的家庭互動模式如車輪一般不斷轉(zhuǎn)動和循環(huán)。以案例中的張先生為例,張先生的妻子把育兒責任轉(zhuǎn)嫁給母親,放任母親過度介入核心家庭,從而引發(fā)丈夫和母親之間產(chǎn)生矛盾,因此妻子的態(tài)度和行動顯得非常重要。
另外,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的良性互動,應該是雙方生活界限清晰,互不干擾,且彼此支持。張先生的丈母娘對女兒和外孫,扮演的都是不斷犧牲自己去照顧別人的角色。我們認為,當人步入老年回歸家庭時,他們和孩子一樣同樣需要關心和照顧,建議子女可以反過來去關注和關愛父母,給予父母更多的愛。而張先生的妻子也應該意識到,夫妻關系也很重要,他們真正要重視的是夫妻倆的關系,夫妻倆應該統(tǒng)一育兒理念,用行動說服丈母娘:孩子已經(jīng)長大獨立,能夠自己經(jīng)營好婚姻和家庭,承擔起養(yǎng)育孩子的重任,不用太擔憂了。
58歲的夏叔叔是安徽農(nóng)村人,在家排行老三,小時候因為家里窮,13歲便被迫輟學回家?guī)透改缸鲛r(nóng)活。為了謀生,夏叔叔在碎石場搬過石頭、在食堂當過炊事員,還當過修路工人……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夏叔叔成了家族中較為有出息的一員,所以他對唯一的兒子寄予厚望。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找到了工作,自己也全額付款給兒子買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本想著兒子能在上海有更好發(fā)展,結果兒子卻沒能達到夏叔叔的期望。
今年3月孫子出生,夏叔叔和妻子趕來上海幫忙照顧,可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兒子暴露出太多缺點和問題?!肮ぷ魃想m然經(jīng)常加班,但無論是薪資還是職位等都沒有改變,下班回家做得最多的事情除了玩游戲就是睡覺,自己的孩子幾乎不管,哪里有一點好父親的樣子?”夏叔叔認為,自己在兒子這個年齡早就在社會上獨當一面,相比之下,兒子生活上懶惰、不成熟,工作上不上進、沒有追求,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個“好父親”、將來能有所成就的樣子。
【心理解析】
許多老年人往往不會把自己的真正需求表達出來,就如夏叔叔的埋怨背后,實際上蘊藏著其他期待:期待兒子成為一個成熟且有責任感的孩子父親,也期待兒子給他們多些陪伴和關愛。當父子雙方發(fā)生沖突時,可以選擇或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從對方的視角出發(fā),在注重溝通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把大家的真實需求表達出來。
需要提醒的是,像夏叔叔一樣成就比子女高的老年人,應當把子女當作成人來進行平等對待,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上,都應避免過多地干涉和卷入。更不能把出于愛和期待的枷鎖強加到子女身上,將自身取得的成就和孩子進行對比,或者把自己的成就當成孩子要達到的目標,這樣會給孩子增加更多的無力感和家庭壓力。
我們也建議,當子女脫離原生家庭重新組建新的家庭時,老人即使仍和孩子住在一起,也要有一個“界限感”,給孩子獨立空間。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對家庭的支持應該從經(jīng)濟付出逐漸轉(zhuǎn)向家庭的精神支持,成為子女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才是對子女最好的支持和幫助。
(編輯? ? 王? ? 幸)
(投稿郵箱:wx02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