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白黎峰
(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為臨床常見危急重癥,病死率高,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機械通氣為搶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患者的有效方式。傳統(tǒng)機械通氣包括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大,易引發(fā)應激反應及呼吸機肺炎。研究顯示,鼻面罩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相較于傳統(tǒng)機械通氣,能減少患者痛苦,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2]。尼可剎米作為呼吸興奮劑,能刺激呼吸中樞,達到促進肺泡通氣的效果[3]。本研究選取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患者,探討尼可剎米聯(lián)合鼻面罩NIPPV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患者,依據(jù)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女15例,男31例;年齡49~73歲,平均(60.74±5.21)歲;病程6~45個月,平均(25.03±9.05)個月;29例輕型,12例中型,5例重型。觀察組:女18例,男28例;年齡50~72歲,平均(61.08±5.06)歲;病程8~44個月,平均(26.35±8.72)個月;30例輕型,11例中型,5例重型。兩組年齡、病程、性別、嚴重程度數(shù)據(jù)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患者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②符合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4]中COPD診斷標準;③經(jīng)動脈血氣分析發(fā)現(xiàn)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60 mmHg(1 mmHg=0.133 kPa),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2)>50 mmHg,符合呼吸衰竭診斷標準[5];④伴有意識障礙、神經(jīng)精神癥狀或體征。(2)排除標準:①面部畸形或面部創(chuàng)傷,不能良好佩戴面罩;②有藥物過敏史;③消化道出血;④呼吸驟停;⑤膿毒癥休克;⑥痰量大且黏稠,易發(fā)生誤吸;⑦腦血管意外、中毒、鎮(zhèn)靜劑過量等引發(fā)的呼吸障礙。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接受糾正酸堿平衡紊亂、水電解質(zhì)紊亂、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
1.3.1對照組 采用鼻面罩NIPPV治療,使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鼻面罩呼吸機(美國偉康公司,S/T230),將工作模式設定為S/T模式,呼氣相壓力自3~4 cmH2O(1 cmH2O=0.098 kPa)升至4~6 cmH2O,吸氣相壓力自8~10 cmH2O升至14~20 cmH2O,備用呼吸頻率為每分鐘20次。固定鼻面罩,防止漏氣,氧流量維持在5~10 L·min-1,保證血氧飽和度>90%。初次治療時間≥3 h,后期調(diào)整至每次2~6 h,每日2~3次,若無效則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時間由患者癥狀是否改善決定,一般3~7 d。
1.3.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尼可剎米注射液(蕪湖康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1977)治療,1.875 g尼可剎米加入50 mL生理鹽水,微量泵靜滴,每小時5 mL,患者清醒后停用。
1.4 觀察指標(1)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PaCO2、PaO2):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血氣分析儀(美國GEM公司,型號GEM Premier 3000)測定PaCO2、PaO2。(2)兩組通氣有效率:治療后呼吸節(jié)律復常、氣促改善、神志轉(zhuǎn)清、PaCO2降低≥16 mmHg、PaO2≥80 mmHg為有效,氣促、呼吸節(jié)律、神志等臨床癥狀未緩解、PaCO2降低<16 mmHg、PaO2<80 mmHg為無效[6]。(3)兩組治療前后肺通氣功能: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呼氣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分別于治療前后使用肺功能儀(美國Med Graphic公司,型號Ellite DL)測定FEV1、PEF。(4)兩組氣管插管率、機械通氣時間。
2.1 通氣有效率觀察組有效39例、無效7例,對照組有效27例、無效19例,觀察組通氣有效率[84.78%(39/46)]較對照組[58.70%(27/46)]高(χ2=7.720,P=0.006)。
2.2 肺功能治療前,兩組FEV1、PEF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PEF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比較
2.3 動脈血氣變化情況治療前,兩組PaCO2、PaO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aCO2低于對照組(P<0.05),PaO2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動脈血氣變化情況比較
2.4 氣管插管率及機械通氣時間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7.93±2.21)d]較對照組[(10.18±2.45)d]短(χ2=4.625,P<0.001),氣管插管率[13.04%(6/46)]較對照組[39.13%(18/46)]低(χ2=8.118,P=0.0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癥狀主要為慢性咳嗽,勞動后會出現(xiàn)氣短、呼吸困難、氣虛等癥狀,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會導致呼吸衰竭,并可能引發(fā)肺性腦病。鼻面罩NIPPV為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提供了新的選擇,能避免傳統(tǒng)氣管插管造成的嚴重并發(fā)癥,且保留患者吞咽、說話功能,可依照患者病情調(diào)整呼氣相壓力、吸氣相壓力,克服氣道阻力,盡可能減少呼吸肌做功,還能改善氣體在肺部的分布,通氣效果優(yōu)于氣管插管[7]。尼可剎米能興奮呼吸中樞,增強呼吸中樞驅(qū)動力,增加呼吸頻率、潮氣量,改善通氣量與血氣情況,但單獨使用可提高呼吸肌耗氧量,導致呼吸肌疲勞,故臨床多在機械通氣基礎上加用尼可剎米。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PaCO2低于對照組,通氣有效率、PaO2、FEV1、PEF高于對照組,提示尼可剎米聯(lián)合鼻面罩NIPPV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患者療效較好,可有效增強患者肺通氣功能,改善動脈血氣指標。部分患者意識不清,采用鼻面罩NIPPV治療,患者配合度不足、呼吸衰弱,難以有效觸發(fā)呼吸機通氣,加用尼可剎米可興奮呼吸中樞,加快呼吸頻率,增加通氣量,達到改善血氣指標的目的。李菡等[8]研究顯示,NIPPV、呼吸興奮劑聯(lián)合治療COPD合并肺性腦病,可縮短通氣時間、住院時間,降低氣管插管率、病死率。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短于對照組,氣管插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尼可剎米聯(lián)合鼻面罩NIPPV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患者,可降低氣管插管發(fā)生率,縮短機械通氣時間。
綜上,尼可剎米聯(lián)合鼻面罩NIPPV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患者效果較好,可有效增強患者肺功能,改善動脈血氣指標,降低氣管插管率,縮短機械通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