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小芳,丁立東,茆華武
靜脈輸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是早期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1-3]。出血性轉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溶栓治療后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4,5],其機制可能與血腦屏障的損傷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關[6]。評估缺血性腦卒中溶栓治療后HT的風險因素至關重要。
收 集2015年1月 至2018年12月 泰 州 市 第 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接受rtPA(0.9 mg/kg;商品名:愛通立;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靜脈溶栓治療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的臨床和實驗室資料完整。
收集120 例患者的全部臨床和實驗室資料。所有患者在溶栓后24 h行頭顱CT檢查,根據(jù)有無HT 分為HT組和非HT組。評估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史、吸煙史、發(fā)病到治療時間、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xiàn)PG)、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溶栓后2 h 平均收縮壓(mean systolic pressure,MSP)、平均舒張壓(mean diastolic pressure,MDP)、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腦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IB)、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等可能影響溶栓后HT 的因素。
采用SAS 9.3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及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均數(shù)t檢驗,否則進行Wilcoxon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s檢驗;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HT 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120 例患者年齡55~86 歲,平均年齡(65.6±10.6)歲;其中男77 例(64.2%),女43 例(35.8%)。根據(jù)術后頭CT復查結果,納入HT組15例,非HT組105 例;HT 率為12.5%。2組一般資料見表1。結果顯示,2組性別、年齡、吸煙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心臟病史、卒中史、術前口服抗凝藥、發(fā)病到治療時間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HT組心房顫動的比例顯著高于非HT組(P<0.05)。
2組臨床及生化資料比較顯示,溶栓后2 h,HT組的MSP、MDP、NIHSS、FIB 高于非HT組(P<0.05);2組的FPG、GHb、LDL-C、溶栓后2 h IN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本研究以HT為因變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其危險因素。結果顯示,心房顫動、溶栓后2 h MSP和NIHSS評分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溶栓治療后HT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s)或例(%)]
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s)或例(%)]
組別非HT組HT組P值例數(shù)10515年齡/歲65.2±10.569.9±10.40.055男性67(63.8)10(66.7)0.394吸煙64(61.0)9(60.0)0.995組別非HT組HT組P值高血壓97(92.4)13(86.7)0.323糖尿病36(34.3)4(26.7)0.463心房顫動29(27.6)10(66.7)0.009其他心臟疾病12(11.4)2(13.3)0.926組別非HT組HT組P值卒中史12(11.4)2(13.3)0.593術前口服抗凝藥11(10.5)2(13.03)0.512發(fā)病到治療時間/h 3.08±1.042.73±0.910.056
表2 2組臨床及生化資料比較(±s)
表2 2組臨床及生化資料比較(±s)
組別非HT組HT組P值例數(shù)10515 MSP/mmHg 136.9±15.7157.6±10.60.000 MDP/mmHg 100.1±11.8117.7±8.40.001 FPG/(mmol/L)6.0±2.06.6±1.80.101 GHb/%6.4±1.46.3±1.20.737組別非HT組HT組P值LDL-C/(mmol/L)3.14±1.12.98±0.760.731 INR 0.99±0.11.03±0.120.140 FIB/(g/L)2.56±0.633.48±2.110.002 NIHSS/分15.12±4.7318.15±8.270.000
表3 HT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約10%~15%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溶栓后出現(xiàn)HT[5],是其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6]。本組120 例腦梗死患者,溶栓后15 例出現(xiàn)HT(12.5%),與既往報道相似[6]。
溶栓后HT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研究顯示,血管再通增加了血液滲透的可能性[6]。血管閉塞后,遠端血管會出現(xiàn)血管麻痹綜合征。溶栓使得栓子脫落或向血管遠端移動,同時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導致HT的發(fā)生。尤其是血腦屏障的損傷加速HT的發(fā)生[7]。溶栓后的再灌注同樣也會造成HT[8]。
在本研究中,多元邏輯回歸的分析表明房顫、溶栓24 h 后MSP過高和溶栓前NIHSS評分高是HT的危險因素。NIHSS量表用于標準化和量化基本神經(jīng)功能[9]。既往研究表明,靜脈注射rtPA后,NIHSS是溶栓后HT的獨立危險因素,HT患者NIHSS評分基線較高[10]。在本研究中,HT組患者溶栓前的NIHSS評分顯著高于非HT組。溶栓后血壓過高可導致腦內(nèi)小血管基底膜變薄,血管通透性增加,術后出血風險增加[11]。心房纖顫患者可能因為心臟栓子脫落造成腦栓塞而發(fā)生HT,導致HT發(fā)生率增加[12]。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相對小的樣本量和單一的評估指標可能會造成一些偏倚。另外,由于信息收集不完整,一些臨床數(shù)據(jù)被排除在此項調(diào)查研究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