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良
摘要:目的:研究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診斷肝硬化門脈高壓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間我院治療的60例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對其實施胃鏡檢查、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檢查,對比不同診斷方法的臨床診斷價值。結果: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檢查結果顯示,胃底靜脈曲張33例(55.0%)、食管靜脈曲張51例(85.0%);胃鏡檢查結果顯示胃底靜脈曲張31例(51.7%)、食管靜脈曲張53例(88.3%),其診斷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對于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其血管直徑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檢查的實施,可深入了解病情,清晰的顯示出肝硬化失代償期血管情況,臨床診斷價值較高。
關鍵詞: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胃鏡檢查;肝硬化門脈高壓;
【中圖分類號】R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3--01
肝硬化是一種臨床常見病,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的改變,肝硬化發(fā)病率開始逐年上升。門靜脈高壓是一種肝硬化常見并發(fā)癥,主要表現為門靜脈體循環(huán)分流、脾臟增大,門靜脈體循環(huán)分流引發(fā)的消化道出血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發(fā)生肝硬化門脈高壓時,對門-體間靜脈側支循環(huán)進行正確評價,直接關乎患者的臨床治療與預后[1]。其臨床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而在門靜脈側支循環(huán)解剖復雜性影響下,手術方案的確立往往面臨著一定困難,所以必須全面掌握門靜脈系統(tǒng)解剖形態(tài),明確其側支循環(huán)形成分布情況。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是一種無創(chuàng)診斷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該方式對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進行診斷,現在對其診斷價值進行回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選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治療時間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其年齡介乎36~62歲,平均年齡為(46.25±7.56)歲。根據Child-Pugh標準對患者進行分級,其中A、B、C級分別為24例、20例,16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通過臨床診斷,確診為肝硬化。排除標準:排除肝轉移瘤;存在腹部手術病史者;不能耐受該檢查者。
1.2方法
儀器為東芝320排螺旋CT掃描儀。從膈肌頂處至雙腎下緣進行掃描,設置電流為250mA,設置電壓為120kV,設置層厚為5.0mm,螺距0.984,矩陣512×512,重建層厚0.625。先進行平掃,而后采用非離子型對比劑增強掃描,以碘帕醇注射液(生產企業(yè)為上海博萊科信誼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53388)為造影劑,采用高壓注射器向前臂靜脈進行100mL造影劑的推注,濃度是370mgI/mL,控制注射速率在4.0~5.0mL/s之間,注入對比劑后延遲40s至50 s掃描,完成后采用配套后處理工作站處理掃描信息,進行MIP及VR等重建。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并記錄兩種診斷方法的結果,對比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血管直徑。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相關數據均用軟件SPSS21.0處理,計量資料均以()形式進行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均以(%)形式進行描述,采用卡方檢驗,P<0.05代表組間結果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診斷方法的結果
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檢查結果為:胃底靜脈曲張33例(55.0%)、食管靜脈曲張51例(85.0%)。胃鏡檢查結果為:胃底靜脈曲張31例(51.7%)、食管靜脈曲張53例(88.3%)。兩組診斷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詳情如表1。
2.2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血管直徑
結果顯示,對于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其血管直徑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情如表2。
3討論
肝硬化是內科的一種常見疾病,是由一種或多種因素引發(fā)的慢行、彌漫性、再生性肝損害。我國多數肝硬化患者首先會感染乙肝病毒,而后發(fā)展成乙肝肝硬化,患者多為20~50歲之間,男女性別比例約為4:1。門靜脈高壓為其常見并發(fā)癥之一,門靜脈壓力>14.7mmHg為其典型臨床癥狀。發(fā)生門靜脈高壓后,極易出現胃底靜脈、食管靜脈曲張,當門靜脈壓力過大時,會出現血管破裂,導致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據研究[2],其死亡率在30%以上。
按照臨床表現、肝功能情況不同,可將肝硬化分成代償期、失代償期,肝硬化發(fā)生的過程非常緩慢,由于人體肝臟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代償能力比較大,一般代償期較長,一旦發(fā)現代償期患者有肝硬化發(fā)生,通過有效方式對其病程進行控制,即可使其長期處于代償期[3]。從臨床研究中發(fā)現,肝內門靜脈高壓、肝前門靜脈高壓以及肝后門靜脈高壓之中,肝內門靜脈高壓是發(fā)病率最高的,如果患者發(fā)生門靜脈高壓,其靜脈瓣閉合將會受到影響,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到食管附近靜脈曲張、胃底靜脈區(qū)長破裂,而胃底靜脈區(qū)長破裂是門靜脈高壓多種并發(fā)癥中最為嚴重的一種[4]。在血流動態(tài)、靜脈結構等因素都會對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靜脈造成一定影響,為了更好的治療、預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并發(fā)癥,并且減少其治療次數,需更為深入的了解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與靜脈結構[5]。胃鏡檢查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檢查方式,其在血管形態(tài)、靜脈大小、食管炎等方面預測具有較高優(yōu)勢,但在門靜脈高壓胃底靜脈曲張臨床檢查中卻面臨著較大局限性,這是由于胃底靜脈在黏膜之下,其顏色正常,很難將其與粗大胃黏膜區(qū)分開來[6-8]。而采用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通過靜脈注射對比劑,采用螺旋CT采集數據,并經由計算機實施后期處理,重建靶血管。采用該檢查方式掃描速度更快,成像更加清晰,甚至可以顯示出遠端門靜脈側支圖像,提供更高質量的血管成像。本研究對60例患者實施胃鏡檢查、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檢查,結果發(fā)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通過兩種檢查方式獲得的診斷結果差異不顯著,其中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更為清晰一些。對于不同肝功能分級患者,其血管直徑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該結果提示,對于肝硬化患者而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否嚴重,與血管直徑不存在關聯。
綜上所述,采用多層螺旋CT肝門靜脈成像對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進行診斷,患者血管情況以及門脈側支血管可清晰顯示出來,可為了解患者病情提供幫助,臨床診斷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曾艷妮,韓軍,劉良進,秦濤,畢俊英.不同Child-Pugh分級的血吸蟲病性肝硬化患者肝臟CT灌注成像參數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0,23(05):691-694.
[2]梁炎輝,吳金棉,黃洲,劉懷忠,梁紹鋒,劉銀輝.多層螺旋CT門靜脈造影診斷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作用及影像學特點[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20,29(08):1455-1458.
[3]徐振州,姜海婭,高輝,岳天華.64層螺旋CT與磁共振成像對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診斷效果[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0,25(07):961-963.
[4]汪志亮,胡磊,劉嘯峰.多層螺旋CT對比劑注射流率對肝硬化患者門靜脈成像延遲時間的影響[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0,23(04):564-567.
[5]羅藝,秦儉,修志剛,王玉,董官偉,鄭仕誠,李軍,謝春艷.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風險的MSCTA評估研究[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9,14(06):758-763+768.
[6]黃鑒洲,麥瑞英,周吉任.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診斷價值研究[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3):42-44.
[7]費祥東.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對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的診斷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04):150+163.
[8]王興佑.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對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的診斷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