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伊南
摘要: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不僅僅要求讓學生了解學科的相關知識,還應當迎合新課標課改的理念,使學生以提升學習能力為目標,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相較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下的涂鴉式教學形式有了極大的轉變,它不再是注重單一的教學結果,而注重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如何領會和體驗歷史的教訓以及歷史學科的內涵。本文通過探究生活化教學理念下開展高中階段歷史教學的具體形式,希望能夠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改善高中階段歷史學科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理念;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探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本文通過探究基于生活化理念下如何開展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希望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和愉悅的氛圍之下,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歷史知識的內涵。倘若學生只是研究理論知識,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沒有將學科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那么歷史的教育則完全無法達到教學的目標,也違背的教育的初衷。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不應只是停留在對分數(shù)的追求上,還應當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為形式,使學生能夠在與老師不斷交流的過程中構建更加深層次的學科知識結構,改善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真正地掌握歷史知識的內涵[1]。
1.高中歷史教學中缺乏生活氣息的原因
1.1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不夠寬泛
新課標課改要求高中歷史教學以學生為主角,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學結果,而要從教學過程著手,注重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獲得情感上的深刻體驗。高中歷史老師也應當以此為目標,將學科知識融入到過程探究中,通過把控生活化的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帶著探究的欲望研究歷史知識。但實際情況卻是教師對于該方面的把握程度不夠,往往用一張試卷來衡量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情況和掌握的程度。這種一刀切的評價方式并不利于展開深層次的歷史教學,而且也無法幫助學生領會歷史教育的意義和歷史學科的深刻內涵。教師往往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快速傳授知識點,學生只能在被動的狀態(tài)下完成學習過程。學生在該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心理狀態(tài)與認知,根本不利于教師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
1.2高中歷史的教學內容與生活沒有任何關聯(lián)
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科教育意在幫助學生通過了解歷史知識,理解歷史事件,從而聯(lián)系生活,結合歷史獲得關于人生的體驗與感悟。而高中階段的教育是否達到新課標課改的教學目標,也與學生能否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有很大關聯(lián)。但教師在教學時,往往越來越功利性,只是通過考試來完成教學的目的。學生只能花大量時間來趕沉重功課,無法真正體驗到歷史的內涵。教師傳授學生的不應當僅僅是解題的方法,還應當是歷史學科的精髓所在。
2.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高中歷史教學目標的設定
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在設定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科的具體特征。不僅要求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學會解題技巧,還應當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事件的過程中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夠站在更加客觀的立場上,理智地評判歷史事件,而不是過于偏激地認為歷史事件的優(yōu)劣。教師在教授歷史知識時,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更加有擔當、有正義感的人。在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當中,應當努力地讓學生體驗到歷史教學的魅力,體會到歷史知識傳授的關于人格和情感的觀念,從而讓學生在歷史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得到個人精神的歷練。也能夠使學生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能夠擁有理智、客觀的心理情緒,這些都是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科教育能夠達到的作用。在研究新的學科知識時,教師要學會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學會接收學生的反饋,將簡單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將較難的知識點進行簡單化,幫助學生結合時代背景,了解歷史事件,并將歷史事件與當代的熱點問題相互結合。從而真正地將歷史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帶來更多的關于學科知識的深刻體驗[2]。
2.2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
所謂項目教學法,指的是一定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利用下課時間,走進生活,觀察生活,融入生活。通過制定實踐項目,設置項目目標,讓學生學習掌握生活當中的歷史知識,從而在不斷觀察與了解的基礎之上,對歷史學科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2.3高中歷史教學中采取合作教學法,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
合作教學法有利于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通過分組完成組與組之間的競爭以及組員內部的合作。通過合作的形式融入社會和生活,對社會當中的歷史知識展開實踐和探索過程。這種教學形式更加具有趣味性,也能夠直接將歷史學科知識與生活相互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應當將歷史學科知識與生活相互聯(lián)系,采用生活化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感悟歷史知識、掌握歷史知識的結構體系。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從而在實踐項目當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歷史學科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娟 .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D].山東師范大學 ,2013.
[2] 劉玲卿 .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D].河北師范大學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