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欣原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積極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德育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進一步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及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在我國教育制度不斷改革和發(fā)展下,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將其逐漸地滲透到學生的身上,因此,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F(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教師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語文課本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挖掘出來,以便更好地教育學生。
一、在小學語文課德育滲透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的課本更多地體現(xiàn)了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地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以此增加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例如,教師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把描寫五壯士的動作和語言的段落、句子、詞語等重點標記出來,讓學生掌握語文的知識和技巧的同時,也能充分地感受到五壯士奮勇抗敵、不屈不撓、寧死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的革命精神。
(二)有利于引領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小學語文課本內容非常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在課本內容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想,對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愛國主義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例如,教師在教學《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一課文時,通過課文的閱讀和詳細分析,讓學生感受中國人為了西部的發(fā)展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國家,就算在極具惡劣的天氣里也從不輕易放棄,在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奮斗中不斷地解決各種困難,最終建成了“世界九最”的青藏鐵路。
(三)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人生價值觀還沒有形成,教師要在課文中將具有人生價值觀的德育挖掘出來,以便更好地使學生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例如,教師在教學《在家里》這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在家里的表現(xiàn),以此更好地理解課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首先就是家長在家里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不要打擾他們,在爭吵的過程中也不要頂撞他們,要懂得尊敬長輩。其次課文中作者為家人送上了一些水果,大家都很開心,雖然送一些水果并不代表什么,但這是孝敬長輩、愛護長輩的表現(xiàn),教師講解完這些后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家里有沒有做過類似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事情,沒做過的可以回家后對家長這樣做。
二、小學語文課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對課文內涵的深刻挖掘
小學語文教材的設置十分注重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因此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時,應該重視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能力,加強學生對其中所展現(xiàn)的精神的掌握,促進學生思想上的成長。例如,教師在教學《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時,可以先將故事中體現(xiàn)德育方面的點列舉出來,再對文章進行講述。由于稱象的人同意讓孩子講述自己的方法,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中間蘊含了一個道理,即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每個人都有發(fā)表自己言論的權利。再告訴學生這是歷史上一個7歲的小男孩曹沖成功稱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其次,應加強對課文內涵的深刻挖掘,使學生清楚稱象過程的步驟,加強學生對曹沖稱象計算方法科學性、簡便性的理解,引導學生了解在面臨問題時,應加強對事物的觀察,學會轉變思維,從另一角度解決難題。
(二)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
乏味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學生對課堂的體驗感,導致其失去知識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應根據(jù)課堂所學內容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并將德育教育內涵融入其中,促進學生提升自主閱讀能力,明確課堂內容所包含的文化與精神。例如,教師在教學《紙的發(fā)明》這篇課文時,首先,可以把課本與作業(yè)本作為課堂教學輔助材料,并詢問學生這是用什么做成的,引導學生對紙的制造形成初步的認知。其次,引導學生對紙的發(fā)明產生興趣,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紙發(fā)明過程的視頻;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將多媒體的圖片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如早期是用刀將文字刻在龜甲及獸骨上,同時為學生展示刻滿文字的龜甲圖片或獸骨圖片;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利用龜甲及獸骨記錄文字不易攜帶且缺乏一定的規(guī)范,便開始將文字刻在木片及竹片上,同時為學生展示刻過字的木片及竹片等。此外,應引導學生對不同記錄文字材料缺點的理解,最終引出紙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最后,應加強學生了解我國發(fā)明紙后對我國及世界的深遠影響,充分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廣博,使學生為生在中國而感到自豪,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尊重。
(三)教師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力量
教師是學生校園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而且歷來小學生就對教師有一種親近感和崇拜感,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征,有意識地滲透德育教育,通過規(guī)范自身地一言一行影響學生。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要以身作則,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先進道德理念,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更要做學生良好品德發(fā)展的榜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正確言行的示范,幫助學生明確正確的道德品質、行為。小學生天生愛模仿,而作為和他們接觸最多的教師則成為了他們模仿的首選對象,所以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行為、說話方式,力圖通過規(guī)范自己達到推及學生的效果,以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為他們道德品質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用幽默、和藹的語言講課,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氛圍中學習知識,進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內涵。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神情表達,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尊重,進而幫助學生形成積極進取、不卑不亢的人生態(tài)度。在課下,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交流的方式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困難,并從學生視角出發(fā)提出可行的建議,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進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開朗、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行。
(四)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為了更好地落實小學語文課德育滲透的實效性,教師之間要加強交流與溝通。每一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出現(xiàn)問題或是不足,如果沒有其他教師的參與和建議,教師是很難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使得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在長時間的影響下,小學語文課德育滲透的實效性就發(fā)揮不出最大的價值。因此,教師要提高與其他教師的交流與溝通,不斷地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專業(yè)教師。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開展一個集體備課的教學會議,小學語文教師把教學預案集中討論,指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然后進行修改,最終完善成一個科學合理的、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德育教育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中,也可以請相關的教師參與進來,然后在課后的反思與總結中提供有用的參考意見。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積極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滲透德育內容,促進學生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并根據(jù)德育的滲透實現(xiàn)學生思想品質的升華,實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綜合性與全面性。
參考文獻:
[1]張雪芬.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7):127+129.
[2]周彥輝.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黑龍江科學,2018,9(19):108-109.
[3]耿俐如.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1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