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曉佳
摘要:在近幾年的中高考中,有句話這樣說:“可謂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庇纱丝梢?,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學的難.點和重點。研究閱讀教學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尷尬局面入手,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學方法,從而為教學提供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研究
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語文教學流于形式,即主要注重課本知識的灌輸,而非依托課本內容,著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新課程標準提出后,要求教師要依托文本內容,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分層次的合理提升學生各方面核心素養(yǎng),其中提到了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近年來的大量教學案例表明,部分學生盡管成績比較理想,但其語文綜合能力卻不盡如人意,關鍵之處在于教師缺乏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其中尤以閱讀素養(yǎng)為甚。未能依托當前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至于農村小學生的知識面較窄,也未形成在課外自發(fā)閱讀文學文本的良好習慣,不利于其未來自主學習的開展。因此小學語文教育方針要適時轉變,以閱讀而言,要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動地位,教師作為引導者,著力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應當從多個方向進行深入,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長期堅持閱讀的學習習慣,同時要加強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閱讀理解,從而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達到較強的閱讀教學效果。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首先體現在學生的長期堅持上,閱讀的目的在于積累,需要學生在長期堅持不懈的閱讀學習中逐漸積累而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設定目標與學習計劃的形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目標是推動學生進步與提升的主要動力來源,對此,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閱讀學習計劃要引導學生自行設計,且要符合實際情況,避免過多或過少的閱讀時間造成學生無法堅持或效果較差的情況出現。其次,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體現在閱讀積累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將閱讀文本中的生字、成語等進行積累,形成閱讀積累筆記,從而方便日后反復學習和掌握。例如,在小學語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的閱讀學習中,教師即可引導學生在閱讀期間將課文中的生字與生詞進行積累,同時掌握其含義與正確讀音,進而順利流暢地進行閱讀。因此,閱讀積累的良好習慣是學生閱讀學習中的重點內容。另外,加強動腦思考是良好閱讀習慣中的重點內容。閱讀學習的目標并非僅僅追求數量,更為重要的是閱讀的質量與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正確理解并掌握文本中的內容及含義,避免粗略閱讀。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要通過多個角度進行深入,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強化學生的閱讀效果。
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閱讀學習效果提升較慢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的授課方式比較固化,學生的閱讀途徑比較單一,進而導致語文教學中缺乏良好的閱讀氛圍。對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閱讀學習情境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可以有效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小學語文《在牛肚子的旅行》一課的教學中,文章是蟋蟀紅頭被牛吃到肚子里,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牛打噴嚏的時候逃脫出來的故事。在本課的閱讀學習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以課件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引導學生在生動的視頻與音頻引導下,理解并掌握本文的重點內容及表達含義。在現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作用下,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已經逐漸深入很多農村小學教學中,具有較強的生動性與直觀性,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同時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學習途徑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充分利用多項教學輔助措施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學習情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是提升學生閱讀效果、豐富學生認知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加強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
課外文本閱讀是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同時是拓展學生學習范圍、豐富學生閱讀內容的主要途徑。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學設施不足等問題,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比較狹窄。對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拓展學生課外閱讀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讀書角等形式,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從而達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室內的角落為學生安排讀書角,制作書架,放置學生的課外書籍,這樣學生可以將各自的課外書籍帶到讀書角,以互相分享的形式進行借閱,以此豐富閱讀范圍。同時,教師可以月為單位,每個月帶領學生將讀書角的課外書籍進行變換,使學生常??梢蚤喿x到多樣化的課外資料。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閱讀文本,強化學生的閱讀效果,同時在學生互相分享與建立讀書角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達到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
四、組織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
閱讀學習并非將學生局限在枯燥的讀書中,這不僅不利于強化學生的閱讀水平,甚至會造成學生對閱讀學習失去興趣的問題出現。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期間,要善于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豐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途徑是促使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基礎,對此,除基本的閱讀教學之外,語文教師可以組織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在愉快且豐富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和活動內容中進行學習,并掌握相關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書香校園》閱讀系列活動,其中包含演講環(huán)節(jié)、書籍分享環(huán)節(jié)、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等多項互動內容。豐富的活動內容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期間,要將多元化的發(fā)展目標融入活動內容中,從而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氛圍中達到發(fā)展其綜合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
五、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進行閱讀理解
閱讀學習的關鍵在于理解,學生在閱讀資料期間,其理解能力的強弱,對閱讀學習的效果與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元素理解文本內容的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逐漸學會將閱讀學習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同時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并掌握相關知識,達到學以致用、強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效果。例如,在小學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金色巴掌”的含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秋天的金黃色的落葉,在生活記憶中發(fā)現與閱讀文本相關的情境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對于農村小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起到較強的促進作用,是非??茖W有效的教學方法。
結語
總之,在對農村小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期間,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興趣方向,創(chuàng)設多元化且新穎的教學方法,在豐富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途徑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提高其學習效率,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吳道芳.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10):18-20.
[2]龔冏.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完善路徑探究[J].江西教育,2018(27):49.
[3]武曉燕.農村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5(37):351-352.
[4]王英梅.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45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