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彩玲
摘要:初中語文教師總是希望能夠達到簡潔、高效的課堂營造效果,課堂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積極溝通,本文研究尋求教師精心備課的路徑,并指導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學的主導作用,同時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育嘗試和教育策略,高效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率的教育課堂能夠達到更加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學效果。通過本文的研究,將總結出初中語文高效率課堂的構建路徑,從而能夠為初中教師提供適當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率;課堂研究路徑
前言:有了幼兒園和小學九年的學習作為基礎,初中學生已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儲備,但語文知識的繼續(xù)累積還需要學生不斷從課堂上獲得給養(yǎng)。因此,課堂效率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將會影響學生語文水平提升的速度。那么,應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呢?本文認為,在強調人文情懷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認識并克服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將學生從學習的機器培養(yǎng)成滿懷興趣走進語文世界的探索者。
一、精心備課,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
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學情有一個非常扎實的把握,在學生自主參與、密切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不再僅僅因為應試教育要完成目標而教授,重點在于傳遞給學生更多教育的真諦,為了能夠更好地重視學生,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初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導入新課的方式,以閱讀課文及生字詞的提問為主體對于課文進行分段落的分析。精心備課對于教師非常重要,由于很多學生認為枯燥的描述是非常無趣的,因此需要初中教師在課程設置方面盡可能豐富化。如果學生能夠逐漸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那么便能推動對于語文的學習,這也是很多教師希望能夠達到的效果。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初中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知識結構水平和個人素質對教育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教師雖然在意識上已經充分認可“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但是卻沒有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如果教師能夠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激發(fā)學生能夠主動發(fā)現知識,從備課的角度入手,將教育教學的形式與學生的學習熱情相結合,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而這恰恰需要教師把握好備課的線索,并且能夠找到高效率課堂所需要的教學實踐任務。如在學習《在山的那邊》教育案例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感知詩歌的內容,并且反復誦讀,只有誦讀成誦,才能夠貼合教育體系的要求,然后教師又結合精心備課的內容,要求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找出對詩歌內容理解的案例,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學習詩歌,并且將詩歌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教學目標中明確規(guī)定了對課文的感知———準備和預習活動———課前兩分鐘及課文導入———課程中的檢查,預習板書課題,整體感知———最終的評價和總結環(huán)節(jié)。
二、重視學情,縮小學生差距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學生學情,將教學難度維持在大多數學生能接受的水平,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例如,《木蘭詩》一文中,有“杼、韉、轡、柝”等現代白話文中少見的生字,很多學生不僅不知道這些字的意思,甚至不知道其讀音。在學習時若教師直接講解課文,有些學生肯定會因為感到困惑而跟不上進度;若把課文掰碎了教,基礎好的學生又不屑于聽課。為了同時滿足兩類學生的需求,教師可以先把這類難點字詞單獨拿出來進行講解,再以句子為單位對文章進行拆分教學。同時,對于語文較弱的內向學生,教師可以制作一份預習指南,便于他們在課前先科學地學習一遍課文;對于語文較弱但相對外向的學生,教師可劃定學習互助小組,利用合作的力量幫助他們學好語文。如此一來,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會產生一種“老師在關注我,我得好好表現”的感覺,而這種心理暗示將會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動力。
三、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微課的誕生,使學生可以用課前時間自學教材,并根據視頻推薦進行相關的拓展閱讀,既提高課堂效率又增大閱讀量。例如,學《社戲》時,微課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在課前就掃清生字、熟悉文章內容,便于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畏懼心理。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引入《合陽線胡》《關中剪影》之類的文章讓學生與課文進行類比閱讀,拓寬閱讀渠道的同時,使學生從文字的學習中增長對祖國各地特色文化的見識,鞏固微課學習成果。通過這種方式,語文教師只需在課堂上教授精華知識,由高效課堂節(jié)省出的時間可以用來開展拓展閱讀交流、相關知識拓展等活動,課內課外雙管齊下,增大學生的閱讀量。
四、運用教學等待,培養(yǎng)學生語文興趣
就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而言,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講解文章的模式也相對僵化,“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好詞好句”三步走式教學法充斥課堂。在這種教學模式里,教師看似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卻忽略了學生是否能有興趣、有效地接收和吸納這些教學內容。為改變這一狀況,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要求教師能將課堂等待和課文教學結合起來,留出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從容品讀課文。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以通過紫藤蘿的科普短片來引出課題,然后空出十分鐘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品味文中成片紫藤蘿那攝人心魄的美,思考作者從哪些角度以及為什么從這些角度著筆刻畫紫藤蘿的美。
五、堅決做好教學后的反思
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已經知曉了語文學情,而在緊緊圍繞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展開教學準備的進程中,教師需要深入鉆研每節(jié)課的教材內容,并且了解初中語文單元課程的具體脈絡和線索,了解每堂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每個單元的教育難點和重點等等。只有通過認真研究閱讀教學以及教育輔助性資料,抓住初中語文教育課堂的重點和難點,靈活運用各類教輔材料多媒體資料,恰當取舍和整合,才能夠完成整個教育進程。在做好備課和課堂教學之后,為了達成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yōu)化,應進行良性的課后反思。在課堂教學目標已經完成的情況之下,應該使得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教師在上課時已經對學生進行小組分配,并且不斷地吸取失敗的經驗教訓,使得教育教學中的教育發(fā)展進程不斷進步。教育反思是教師獲取新教育經驗的途徑之一,這是因為教師總是不斷地探索,如何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育目的?!敖虒W相長”的目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知識學習的途徑,而學生能夠幫助教師得到更多的教學體會,學生和教師共同成長。教師心思細膩、謹慎仔細,學生注重學習,從自我做起,教師反思自己每次教育行為存在哪些不足,并且吸取教訓,從而能夠揚長避短,達到教育優(yōu)化的目的。如通過對文章《生命生命》的學習,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人生的真諦,而后反思教學的過程,了解對于生命教育的積極意義,分析課堂教育過程中是否有教育的盲點,是否有學生對于生命漠視或不珍惜的情況發(fā)生。
結語:初中語文教育意義深遠,如果將語文教師比作登山者,那么找到課堂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方法就是那座大家都想攀上的高峰。山峰之高,攀爬艱險,本文僅從重視學情、課外積累、善用提問和課堂等待這四個方面為“登山者們”提出了一點拙見,而更多、更好的方法的提出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嘗試與總結。
參考文獻:
[1]劉小霞.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路徑[J].學周刊,2021(32):121-122.
[2]王金霞.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J].家長,2021(3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