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書
摘 要 玉米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發(fā)展水平,直接決定著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這些技術在近年來也成為農業(yè)領域重點研究內容之一。為此,對玉米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進行了詳細探討,并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如何將這些技術真正落到實處,以期進一步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助力農業(yè)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 玉米;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13;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40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國內各地區(qū)都廣泛種植。但在玉米的種植和生長過程中,卻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病蟲害的影響,造成玉米的產量和質量下降。為了盡量消除病蟲害對玉米的為害,就需要對現有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做進一步的優(yōu)化,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為廣大農民群體創(chuàng)造更好的經濟收益。
1 優(yōu)質玉米栽培的關鍵技術方法
1.1 土地的選擇與翻整
雖然玉米對不同土地都有著較好的適應能力,但為了確保玉米的高產和高質量,玉米種植戶仍需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在種植前,可委托基層農技站進行土壤檢測,如土壤的水分和養(yǎng)分不足,則要及時進行補水和施用有機肥,確保土壤質量符合要求。在此基礎上,玉米種植戶還需要對土壤進行翻耕,將土層中的磚石等雜質清理干凈,確保土壤有足夠的松散度,提高土壤的通氣透水性,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長。
1.2 選種和播種
當前,玉米品種的細化程度已經較高,不同的環(huán)境都有著最適合的品種。因此,農戶應當根據當地環(huán)境來選擇玉米種子,也可根據當地農技站的建議進行選種。北方玉米的播種時間一般為春季最早在4月下旬進行播種,秋季最早在7月上旬進行播種,南方則適宜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進行播種,播種應優(yōu)先選擇降水天氣后,這樣可以確保土壤中仍有充足的水分供種子發(fā)芽。如有機械設備,則優(yōu)先選擇機械化播種,不僅可以降低人工勞作強度,還能有效控制種植密度,避免出現密度過高或過低的問題。
1.3 田間管理和施肥
1)在玉米的出苗階段,農戶要及時進行巡查,對出現的死苗或弱苗,要及時清理和補種;如玉米苗出現大面積長勢不良,則要及時請求農技站工作人員分析土壤中缺少了哪些元素,并進行針對性的追肥,通常需要施加適當的氮磷鉀等肥料。2)農戶應時刻關注玉米種植過程中的天氣變化,如出現時間較長的高溫少雨天氣,則應當在傍晚進行灌溉作業(yè)。3)農戶要不定時對土層情況進行觀察,及時松土,避免土壤板結的發(fā)生。澆水和施肥可同時進行,有助于玉米苗同時得到養(yǎng)分和水分,加快秧苗的生長。
2 玉米病蟲害的常用防治技術
2.1 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在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較為常見,主要包括以下3種防治方法:1)對土壤進行深耕,除去土壤中隱藏較深的部分蟲卵和病原體;2)利用大部分害蟲對短波光線敏感的特性,使用黑光燈等設備對害蟲進行集中捕殺,剩余的害蟲則采用人工捕殺的方式;3)使用粘蟲板、粘蟲網等設施進行蟲害防治[1]。相對而言,物理防治方法較為簡單,對技術要求不高,且基本不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危害,但物理防治措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玉米種植戶往往需要因此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才能確保這些防治方法達到預期效果。因此,一般不建議單獨采用物理防治方法,而要與其他防治方法結合使用,確保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最大化。
2.2 化學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方法是近年來各地農戶廣泛采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法,其主要通過應用各種化學藥劑來實現預防病蟲害的目的。1)在玉米播種前,可在農技站工作人員指導下使用一些藥液浸泡玉米種子,提高玉米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2)在玉米苗的生長階段,農戶可自行購買和使用各種化學農藥,根據田間病蟲害的種類和規(guī)模使用不同的殺蟲劑和殺菌劑進行防治。化學防治方法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較為顯著,但容易出現藥物殘留等問題,而且長期使用同一類型的化學農藥會導致部分害蟲和病菌產生抗藥性,不利于玉米種植行業(yè)的長期發(fā)展。因此,在應用化學防治方法時,農技站工作人員應當引導農戶優(yōu)先選用低毒性和無殘留的化學農藥,如三唑酮可濕性粉劑、苯醚甲環(huán)唑、吡蟲啉等進行病蟲害防治,以避免農藥殘留導致的環(huán)境污染和玉米品質下降等問題[2]。
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基于生物鏈的原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在應用生物防治措施時,主要的3種技術方法如下:1)使用各種生物信息素(如激素)等對害蟲進行集中誘殺;2)在玉米種植區(qū)域投放適量的病菌及害蟲的天敵生物,控制病蟲害的產生和發(fā)展;3)使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整體來看,生物防治措施是未來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發(fā)展的趨勢,這類防治措施兼具了效率較高和環(huán)保無污染等優(yōu)點,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但是,當前的生物防治技術的缺點仍較為突出:1)病菌和害蟲的天敵生物的種群數量控制是農業(yè)領域的一項難題,如果無法控制這些生物的種群數量,則同樣會對玉米種植區(qū)域內的自然環(huán)境造成嚴重破壞[3];2)生物信息素和生物農藥的使用,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顯著影響,如生物信息素在降雨天氣下效果會銳減,而生物農藥的作用會在高溫干旱天氣下受到很大抑制等。由此可見,生物防治技術尚處于探索階段當中,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
2.4 其他防治措施
除了常見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防治措施之外,其他的農業(yè)防治措施在實踐中也有著較多的應用,這些措施通常屬于預防的手段。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2種表現:1)在天氣晴朗且溫度較高的時段,對土壤進行深耕,深度不低于25 cm,翻出土壤深處殘留的蟲卵和病菌,利用陽光曝曬來殺滅這些蟲卵和病菌;2)加強玉米種植區(qū)域的排澇措施,確保土壤水分維持在50%左右,避免濕度過高為病蟲害滋生提供條件。這些防治措施一般不單獨應用,而是與其他防治措施合并應用[4]。
3 提高玉米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效果的策略
3.1 拓展宣傳推廣渠道
一直以來,很多農戶在應用玉米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時,均采用單一的技術,缺乏對多種技術的組合應用,導致效果不盡如人意。為解決這一問題,基層農技站要拓展宣傳推廣渠道,優(yōu)化現有的宣傳方式,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微信平臺、小視頻平臺、電視媒體、村廣播、宣傳欄等方式進行大范圍的基層推廣工作,使農戶了解和使用更多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3.2 加強相關的技術培訓工作
為確保玉米種植戶能夠正確應用各種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基層農技站應當在玉米種植前和種植過程中舉辦多次培訓活動。在培訓工作中,建議優(yōu)先選擇現場觀摩的方式,由農技站工作人員展示各種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優(yōu)勢,為農民群體提供更為直觀的說明,使廣大農民意識到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和防治技術能夠給自己帶來切實的經濟利益[5]。
3.3 積極推進技術升級
除了現有的技術之外,基層農技站也要在此基礎上尋求技術的創(chuàng)新升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進具有專業(yè)農機技術知識的技術人員,推進適合當地玉米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的先進技術設備并加以推廣應用,如采用無人機等設備對玉米的長勢和病蟲害發(fā)展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測,進行大數據分析和比對,可以更精準地根據各種氣候條件下玉米各生長周期的養(yǎng)護和病蟲害特點,提前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和管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盡量將各種病蟲害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保護種植戶的經濟收益,促進地方經濟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6]。
4 結語
要確保玉米的品質和產量都得到有效保障,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這就需要引起農技站工作人員和玉米種植戶對這些技術足夠的重視,將這些技術貫穿到玉米的選種、栽種、田間管理全過程之中,將影響玉米生長的病蟲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降到最低,從而實現玉米種植的高產和高質量,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助推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雪萍.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新農業(yè),2021(16):86.
[2] 殷建華,殷建梅.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21(21):57-58.
[3] 付元軍.優(yōu)質玉米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1(3):29.
[4] 馮燕燕.優(yōu)質玉米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3):195.
[5] 張繼軒,張潔,呂婧嫻.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江西農業(yè),2018(6):21.
[6] 王銀娟,張艷紅.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8):18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