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燁 余敏
中圖分類號:G885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018-05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對南昌市第十中學擊劍特色項目開展現(xiàn)狀進行研究,以了解擊劍特色項目開展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為南昌市第十中學乃至全省其他學校更好開展擊劍特色項目提供參考。
關鍵詞 ?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擊劍項目
一、研究對象
南昌市第十中學擊劍特色項目建設的現(xiàn)狀。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CNKI中國期刊數(shù)據庫和方正數(shù)字圖書館檢索有關擊劍教學與訓練方面的文獻資料和相關文件,搜集并整理近十年以來的有關高中選項課等教學資料。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前沿動態(tài),尋求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新思路,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訪談法。對相關專家、學者、擊劍俱樂部教練、省擊劍協(xié)會工作人員以及高中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進行詳細的訪談,廣泛聽取意見,為研究實踐提供指導。
3.邏輯分析法。對搜集的資料和統(tǒng)計的結果使用邏輯的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南昌十中擊劍特色項目開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4.調查法。根據研究目的,設計《南昌十中學生及家長調查問卷》《南昌十中擊劍特長生調查問卷》,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問卷調查,為研究提供數(shù)據支撐。
5.行動研究法。在擊劍運動課堂教學、社團建設、運動訓練、課余鍛煉等方面的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擊劍運動進校園的建設與發(fā)展策略。
三、南昌十中擊劍項目建設的現(xiàn)狀
(一)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擔任組長的“擊劍特色體育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政教處、教務處和體育組分工明確,相互協(xié)調,統(tǒng)一領導。教務處負責協(xié)調日常擊劍課的教學及評價的協(xié)調工作;政教處負責協(xié)調指導課外體育鍛煉和訓練競賽工作;體育組老師負責執(zhí)行領導小組的工作安排。從表1中可以看出學校擊劍項目發(fā)展較快,也取得了上級的認可。
(二)保障條件
1.師資情況
從表2、表3、表4中可以看出,學校擁有一支學歷較高,職稱結構相關合理的老、中、青體育教師隊伍。大部分教師集中在本科以上學歷,近30%的教師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29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的比例達41.18%,他們精力旺盛、渴望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成長機會,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這些年輕教師為學校擊劍特色項目建設提供必不可少的人力資源。正副高級教師有4人,他們教學訓練經驗豐富,這些高級職稱、高學歷教師能有效保障課堂教學質量。在專業(yè)教師方面,有2位教師通過培訓獲得了初級教練員資格,能夠基本滿足指導學生訓練和競賽師資需求。
2.場地器材
通過表5和表6可知,學校有兩個校區(qū),57個班級,只有兩個室內訓練場,5個標準劍道,8個人型靶,沒有配置裁判器和教練服。在場地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在學校最大限度開展擊劍運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道擊劍運動中來,是學校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深度參與擊劍運動,學校配置了600把塑料劍,這樣為很多初學者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相對具有57個班級,3000多學生的學校這樣場地器材配置還是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對于一個中學具有室內訓練場實屬不易。
3.教育教學
自2017年學校引進擊劍運動項目以來,為了讓擊劍運動項目在學校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本著學會、勤練、常賽等工作原則,以課堂教學、課外鍛煉、大課間活動、訓練與競賽等活動為抓手,讓這項古老神秘的運動項目走進師生的視野,融入到學生的學生和活動中去。
從上表7、表8中可以看出,目前學校擊劍運動課程教學內容簡單、教學方法單一、學練方式偏重于競技化,沒有比賽和考核,主要還是停留在體驗課的階段。
4.課外鍛煉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內容,讓更多的學生有能夠充分利用課外的時間參與擊劍運動鍛煉,激發(fā)學生對擊劍運動興趣,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大課間和擊劍社團活動。
(1)大課間鍛煉。學校每天上午有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課之間有2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時間,之前主要是安排學生做廣播體操。從2019年開始,體育組教師和江西省擊劍協(xié)會的教練員編排了一套擊劍操,這套操放在了高一年級的體育課中,學生利用6個課時的時間學會后在大課間統(tǒng)一練習。因為這套擊劍操融入了各劍中的基本技術和步伐元素,學生在鍛煉的同事還能進一步鞏固擊劍運動的基本技術。
(2)社團活動。為進一步普及和提高南昌十中學生擊劍運動水平,不斷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發(fā)展。學校建設了擊劍館,成立了擊劍社團,安排了指導教師,定期開展社團活動,目前擊劍社團吸引了四十多位同學參加。
5.訓練與競賽
(1)課余訓練
A.學校擊劍特長生的整體情況
學校從2018年開始招收擊劍特長生,每屆招收佩、花、重劍共計15名特長生,這些學生身體素質較好,并且具有較好的擊劍技術基礎。為了快速提高這些特長生的競技水平,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采用校內外相結合的培養(yǎng)模式,科學安排特長生的課余訓練。
B.學校課余訓練情況(表9)
為了保障訓練的專業(yè)性,在體能訓練方面,學校安排本校2位具有碩士研究生體育專業(yè)教師負責制定體能訓練計劃,根據學生的性別、體能狀況合理安排個性化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在技術訓練方面,學校聘請了3位(佩、花、重各1名)江西省擊劍協(xié)會的教練來校進行基本技術訓練。
表10顯示擊劍特長生對學校的訓練比較滿意,這主要是教練員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了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訓練量和訓練強度。非常有針對性,每次訓練幾乎都能滿足學生的訓練需要。
C.校外訓練情況
因為學校標準劍道數(shù)量太少、缺乏裁判器等專業(yè)訓練器材,為保證訓練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學校與江西省擊劍協(xié)會旗下的威銳擊劍俱樂部開展合作培養(yǎng)模式,每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課學習時間安排,每周至少參與一次校外俱樂部專業(yè)訓練課(表11)。
從表12可以看出,大部分特長生對在校外俱樂部訓練表滿意,有11.11%的學生表示在俱樂部訓練不太滿意。經個別交談發(fā)現(xiàn),校外訓練教練主要是以實戰(zhàn)為主,訓練的密度和訓練量偏小,覺得2個小時的訓練沒有練到什么東西。根據學生的要求校方與俱樂部協(xié)商適當增加了一些技術訓練和個別訓練。
(2)擊劍比賽
南昌十中擊劍比賽項目分為班級集體項目比賽、社會比賽兩個方面。班級集體比賽主要以擊劍操比賽為主,比賽得分納入運動會總分計算排名,擊劍操比賽學生參與面大,班主任老師也非常重視,既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也讓師生進一步了解了擊劍運動的魅力。
校外比賽主要是參加全國中學生擊劍錦標賽、江西省擊劍俱樂部冠軍賽、江西省青少年擊劍錦標賽。
從表13至表17中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學校擊劍特長生參加各類社會比賽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獲獎涵蓋了男、女各劍種,既有團體賽獲獎,也有個人獲獎,尤其是近年來,有14位同學獲得二級以上運動員等級資格,這些比賽成績的取得,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體育運動專長,另一方面也拓寬了學生升學渠道,其中在2020年有三位同學通過擊劍高水平運動員錄取比較好的學校。
四、南昌十中擊劍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剖析
(一)場地師資不足
目前,學校擊劍社團有80多位成員,建有兩個50多平方米的室內擊劍館,安裝了兩條劍道。但裁判器、教練服等專業(yè)器材缺乏,無法滿足日常訓練和學校比賽的需要。
學校在充分利用社會力量辦學理念的指導下,近幾年擊劍運動的發(fā)展迅速,參與擊劍運動學生的數(shù)量迅速擴大,擊劍運動獨具規(guī)模,并形成了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學生對教師的專業(yè)性要求隨之提高,學校目前17位體育教師中,只有兩位教師接受過簡單的技術培訓,難以滿足擊劍運動課堂教學和課外鍛煉的教師數(shù)量和專業(yè)水平,無法滿足擊劍特色項目的建設和長期發(fā)展。
(二)校本特色課程尚未建立
學校在高一年級每周開設一節(jié)擊劍課,但是擊劍課的教學內容幾乎照搬擊劍比賽技戰(zhàn)術。課堂學練方法偏重競技化,學生在課堂只能重復枯燥的單個技術動作練習,再加上場地器材的限制,課堂缺乏趣味性和對抗性,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校內比賽形式單一
目前學校的擊劍隊主要以參與社會性比賽為主,校內比賽只開展了一項擊劍操項目的比賽,沒有充分發(fā)揮擊劍社團成員的組織比賽的積極性,也沒有開展班級擊劍團體賽。因學生參與比賽形式過于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課余參與擊劍運動鍛煉的積極性,使得擊劍運動的進一步深入推廣受阻。
(四)宣傳力度不夠
近幾年來,學校對擊劍運動的宣傳主要以參賽獲獎新聞類宣傳為主,宣傳內容很少涉及擊劍運動的核心內涵、鍛煉價值、學練方法等;宣傳形式單一,主要以簡單的文字介紹為主;宣傳主體完全依賴主管擊劍運動的體育教師,學生很少參與其中,在宣傳過程中缺乏體驗感和認同感。
五、南昌十中擊劍特色項目建設發(fā)展的對策
(一)開發(fā)擊劍校本課程,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主要場所。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明確將運動技能類模塊設置為必修選學內容,每個高中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必須修滿12個學分,其中除了體能和健康模塊兩個學分之外,還需要修完10個運動技能類模塊內容,這樣的課程設計為學校開設擊劍技能模塊教學提供條件。學??梢猿浞掷矛F(xiàn)有場地設施和社會師資力量等便利條件,將佩劍、重劍、花劍三個劍中的基礎知識和核心技能有順序的安排到課程中去,開發(fā)出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校本課程供有興趣的學生系統(tǒng)學習,如此為更好地開展本項目課外鍛煉奠定基礎。
(二)豐富課外鍛煉內容,提高學生鍛煉頻率
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擊劍運動鍛煉,能有效延伸擊劍課堂教學效果。這不但可以對課堂所學技術進行鞏固,還可激發(fā)學生對擊劍技術的學習興趣。學校一方面要改變現(xiàn)有單一的擊劍課間操鍛煉形式,充分利用大課間實行分層鍛煉方式,設置有組織靈活的鍛煉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練習需要和技術水平選擇練習內容,比如對抗練習、基本技術練習,在練習模式上可以設置單人練習、雙人練習、多人練習的鍛煉模式;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成立擊劍社團或擊劍興趣小組,充分發(fā)揮擊劍社團和興趣小組的引領作用,協(xié)助他們組織各類活動,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讓課外擊劍鍛煉活動真正成為熱愛擊劍運動的學生的一種校園活動方式。
(三)開展特色校內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練熱情
運動項目競賽是對學生學練情況的檢驗,也是對學生學練成果的一種考核方式。開展擊劍運動校內競賽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練熱情,對引領擊劍運動的普及有很大作用。開發(fā)校內競賽項目一方面要根據學校場地設施、開展競賽的目的等因素,設置操作性強、學生參與人數(shù)多的競賽規(guī)則,讓更多的學生成為“運動員”;另一方面要充分應用比賽的結果,把比賽的個人成績、團體成績納入班集體榮譽評選中去,以此增強學生參與競賽的獲得感和自豪感。
(四)豐富宣傳形式,擴大擊劍運動文化影響力
加強開展擊劍運動意義與價值目標的宣傳。通過學校官微、宣傳欄、文化節(jié)等多種手段,廣泛宣傳擊劍運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獨立人格、拼搏精神、意志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價值與獨特功能,提升擊劍運動的影響力和認同感。同時可將擊劍元素融入校園的文化建設,即通過學校各類宣傳平臺及時宣傳學校擊劍運動的開展情況,報道學校開展的擊劍活動典型案例,逐步擴大擊劍運動在學校體育改革中的引領與示范效應。
(五)增加投入,完善保障體系
1.師資隊伍建設
鑒于目前國內擊劍運動教師缺乏的現(xiàn)狀,學??梢越柚魟f(xié)會資源加強對校內年輕教師培訓力度,目前學校年輕教師的比例較高,他們身體素質好,接受能力強,利用寒暑假期進行培訓,通過40~50課時的培訓達到滿足基本技術教學的水平,保障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
2.場地器材
逐年增加投入,一方面根據學生參與程度和發(fā)展需要,逐步采購擊劍器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承辦國家、省、市比賽的契機不斷完善場地條件。
3.擴展學生升學渠道
目前學校擊劍隊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了較好成績,每屆都有大部分隊員獲得一、二級運動員資格證書,學??梢钥紤]與招收擊劍專業(yè)的高校開展聯(lián)合培養(yǎng)等方式,擴展學生升學深造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婷艷,皮凱亮.“一校一品”背景下中學擊劍特色項目建設狀況研究——以華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為例[J].體育科技,2019(05):122-123.
[2]王軍.高校開展擊劍項目現(xiàn)狀分析[J].實驗與調查,2019(04):49-50+42.
[3]許蓉.擊劍文化在高校擊劍教學中傳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武術研究,2018(06):97-99.
[4]曾慶東.擊劍運動在中小學開展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廣州市擊劍傳統(tǒng)項目學校為例[J].實驗與調查,2013(75):89-90.
[5]李喆,戴慧莉.普通高校開展擊劍選修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7(05):62-64.
[6]鐘文.讓擊劍運動走進大眾[N].人民日報,2018(013).
[7]孫健.中國三對三籃球發(fā)展路徑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9.
[8]張松年,孫艷芳.休閑擊劍特色課程建設的發(fā)展困境及對策研究[J].運動精品,2019(12):22-23.
[9]武欣然.西安市中學生擊劍運動開展現(xiàn)狀調查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04):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