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玲
內(nèi)容摘要:三年級是小學生作文訓練的正式起步期,也是夯實寫作基礎(chǔ)的關(guān)鍵期。教師需要充當好“學步車”的角色,既要“扶”出學生觀察與寫作的興趣,幫助學生學會“放”眼觀察,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也要“扶”會學生使用“五步感知提問法”和“加詞擴句法”,“放”手讓學生練筆。由此,學生才能在一“扶”一“放”中夯實寫作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作文寫作 小學三年級 一“扶”一“放”
三年級是小學生作文系統(tǒng)訓練的起步期,在這一時期,學生開始正式學習怎樣寫好一篇作文。盡管課前老師精心準備,課上用心講授,到了練習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寫作還是受到了各種因素的掣肘:一部分學生面露難色,眉頭緊皺,半節(jié)課過去不知從何寫起;一部分學生雖有墨跡落紙卻不知所云;還有的學生寫得離題萬里或者記錄的只是寡淡無味的流水賬。限制學生思維,掣肘學生寫作的主要原因是空間場域的限制。由于年齡和條件的制約,學生活動的空間場域大多在家庭與學校,缺乏一定的生活體驗。因此,要想夯實小學生作文起步階段的寫作基礎(chǔ),除了拓展閱讀,還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多與形形色色的人接觸,感受萬千世界,領(lǐng)略自然奇妙,積累寫作素材。最關(guān)鍵的是,教師要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教授有效的、可操作的作文構(gòu)思方法以及謀篇布局的方法。由此,學生才能在作文起步階段夯實基礎(chǔ),打好作文底色。開始學寫作文的三年級學生就像蹣跚學步的孩子,他們需要教師的一“扶”一“放”:既“扶”出興趣,“放”眼觀察;又“扶”會寫法,“放”手練習。
一.“扶”出興趣,讓學生“放”眼去觀察
觀察是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也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指引學生有目的、有順序、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在觀察時盡可能調(diào)動身體所有感官參與,以期獲得最為全面的信息,并及時做好觀察記錄。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興趣,指導學生對日常物品進行觀察,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有目的地觀察,讓萬物都入眼
學習動機產(chǎn)生的條件是個體的內(nèi)在需要。教師要在寫作初始創(chuàng)設(shè)有效的寫作情境,設(shè)計難度適當、生動有趣的任務(wù),引導學生樹立“任務(wù)”意識,樹立觀察的“目的”意識。由此,學生形成了想要完成任務(wù)的心理需要,帶著明確目的,對生活場域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例如,寫作一篇有關(guān)秋天綠地公園的寫景作文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這樣一個情境:秋天到了,綠地公園要更換新的展板向游客介紹秋季值得觀賞的植物,尤其是那深受游客喜愛的秋菊與秋桂。學生順勢代入游客的身份,在教師的一定引導下,明確綠地公園秋季植物觀賞展板介紹需要包含秋季植物的品種、特點、形狀、顏色、大小、香味等,并且需要重點觀察公園內(nèi)桂花與菊花這兩種植物的特征。如此而為,學生在踏進綠地公園后便能夠重點去觀察公園內(nèi)的植物,尤其是桂花、菊花這兩種植物。在這樣有目的地觀察下,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做記錄——秋天的綠地公園植物都有哪些特點,桂花遠看是什么形狀,近看又是什么形狀,菊花的大小、顏色、香味又是如何等等。如果學生能夠帶著目的去觀察并隨手做記錄,帶著“任務(wù)”意識、“目的”意識進行觀察,長此以往,學生在生活場域觀察時便不至于“無物觀察”“無心觀察”。由此,學生才能在匯報觀察結(jié)果時有話可說,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向其他同學分享。
(二)有順序地觀察,讓萬物不亂眼
低年級學生在觀察時往往不自覺地處于零散無序的狀態(tài)。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外,還要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觀察順序是指觀察者根據(jù)物品特點和觀察目的而確定的觀察次序。一般而言,觀察景物的順序主要有三種。一是按照時間順序,一處景物總會隨著四季時令、日月星辰的遷移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特點;二是按照空間順序,一處景物通常由不同部分組成,各個部分又按照一定的空間關(guān)系聯(lián)結(jié)起來;三是按照游覽線路,游覽者立足點的變化會使景物不斷發(fā)生變化,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移步換景”。
(三)調(diào)動一切感官去觀察,讓萬物能入“手”
知覺的高級形式是觀察,建立在感覺的基礎(chǔ)之上。觀察除了要有目的、有順序,還需要盡可能多地調(diào)動個體的感覺器官,以獲得更為全面的觀察信息。因此,觀察要用到的感覺器官并非只局限于眼睛這一器官,還可以動用耳、鼻、口、手等器官。
二.“扶”會寫法,讓學生“放”手去練筆
觀察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寫作的訓練。學生有了觀察所得的素材猶未達到一定的火候,還需要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學習素材的巧妙運用、文章的謀篇布局以及語言的遣詞造句。這一階段,教師充當?shù)慕巧恰皩W步車”的角色,教師不僅要“扶”著學生學會寫法,還要“放手”讓學生練筆習作。
(一)用“五步感知提問對比法”寫好物品
寫物是所有作文的基礎(chǔ)。描寫一件物品,首先要全面了解該物品。全面了解一件物品需要調(diào)動全身的感官,即眼睛、耳朵、鼻子、手、大腦。這五個器官接受到來自外界客觀物品刺激后所形成的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五感”?!翱?、聽、聞、觸、想”即是“五步感知”,運用感覺器官感知外界物品后,還需要問問自己——該物品像什么,與別的物品相比較起來會怎樣?動用感覺器官感知物品后,再運用想象和對比將其進行描寫,這就是“五步感知提問對比法”。接下來,我們就以“榴蓮”為例談一談如何運用“五步感知提問對比法”。
1.看+像什么+對比。觀察首先下意識用到的器官是眼睛。用眼睛看一件物品,映入眼簾的是物品的外形、顏色。按照空間順序,將一件物品的上下左右、內(nèi)部外部特征進行描述即可。之后,還需要充分發(fā)揮想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賦予該物品更為生動形象的描寫。例如:“榴蓮從上到下看起來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球,表面長著堅硬的短刺。它全身黃色,有的還裂開一個白色的大口子,活像一只出洞尋找食物的穿山甲,一點都不美觀;又像一個帶刺的超大橄欖球,可就連橄欖球都比它溫柔多了?!笔褂迷摲椒〞r要注意將物品局部的形狀、顏色等特征詳盡地描寫,不能偷懶,只籠統(tǒng)地描繪物品整體的形狀、顏色。另外,還需要展開恰當?shù)穆?lián)想與想象,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更加生動形象地描繪物品。
2.聽+像什么+對比。前面也提到,觀察所用的器官并不局限于眼睛。當我們觀察一件能夠發(fā)出聲音的物品時,我們可以使用聽覺器官——耳朵,仔細聽一聽所要描寫物品的聲音特征——響度、音調(diào)和音色。鬧鐘、八音盒、玩具、小手槍等物品能夠發(fā)出聲音,供觀察者觀察聲音特征。
3.聞+像什么+對比。對于一些食物類的物品,我們還可以通過聞一聞味道、嘗一嘗口感,了解該物品。榴蓮作為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水果,便可以動用嗅覺、味覺對其進行觀察與描寫。例如:“用力打開榴蓮的又厚又硬的外殼,聞到一股濃郁的味道撲鼻而來,喜歡它的人被它的香味吸引,覺得任何水果都不能和它相提并論,只要看到那金黃的果肉,就忍不住扯一瓣享受地放到嘴里,軟軟糯糯的,滿口腔都彌漫著它的香味,比香蕉的口感更細膩柔滑。但是討厭它的人被它的臭味熏跑,見到它唯恐避之不及?!辈贿^,這一步需要視情況而定,并非所有物品都能聞和嘗,在聞與嘗之前需要確保自身的安全,危險有害的物品不能隨便亂碰,更不能隨便亂聞。
4.摸+像什么+對比。物品的光滑粗糙、柔軟堅硬、冷暖溫度都是可以用手觸摸得到。如果我們能夠生動形象地寫出該物品的觸感,相信讀者能夠通過文字感知到該物品更為詳盡的形象認知。
5.想+像什么+對比。這是升華作文主題的關(guān)鍵一步。在動用五感描寫完一件物品后,我們還需要總結(jié)該物品的特點,提一提該物品的用途,最好能夠賦予該物品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zhì),托物言志,順勢表達對此類人格的欣賞、敬佩與贊美等情感。
學生運用上述所說的“五步感知提問對比法”寫出較為流暢的句子后,再加上簡單的開頭與標題,一篇成功的寫物、寫景作文就誕生了。這樣的作文雖然框架簡單,但勝在言而有物,言而有序。掌握好“五步感知提問對比法”這一“扶”手,平時多觀察,放手多練習,學生便能在觀察與習作之間來回自如。
(二)用“加詞擴句法”豐富學生的表達
除了學會寫物品,如何寫人、寫事、寫景也是需要學生通過訓練掌握的。教師需要“扶”著學生在作文片段練習中用“加詞擴句法”將句子寫具體、生動。
1.添加名詞修飾語。作文當中所描寫的事物,大多是名詞一類的物品,例如花朵、水果、文具等。句段中如果僅出現(xiàn)名詞會令讀者讀起來較為乏味,此時,我們可以通過添加名詞的修飾語,如形容數(shù)量的量詞、形容顏色形狀的形容詞等,豐富名詞類事物的形象性與生動性。當然,我們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句子的擴寫。
2.添加語境擴寫句子。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主謂賓結(jié)構(gòu)的句子對他們來說不成問題,但稍微長一點,句式結(jié)構(gòu)復雜一點的句子就會令他們頭疼。教師大可不必跟學生大談特談句子結(jié)構(gòu)的問題,只需要提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為簡單句添加語境,擴寫句子。例如,“小燕子飛過來了”一句,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樣的小燕子飛過來了,小燕子是從哪里飛過來的,小燕子是怎么樣飛過來的。如此思考下來,學生便能順利地將這一句簡單句擴寫成更為詳細的句子:“小燕子飛過來了?!贝藭r就可以考慮把“什么樣、從哪里來、怎樣飛”等一些修飾語添加進去:“一只可愛的小燕子,穿著黑色的燕尾服,露著銀白的襯衫,帶著剪刀似的尾巴,從高遠的天空中輕盈地飛過來了?!?/p>
在一“扶”一“放”中,處于起步階段的寫作之旅順利起飛,學生初嘗寫作帶來的樂趣,從而迸發(fā)出強烈的作文學習動機。此時,教師要適當?shù)丶訌妼W生的寫作練習,并輔以激勵手段,如評比表揚、范讀欣賞、好句佳作成集等,進一步激活學生探究寫作的熱情,放手讓他們大膽練習。相信通過教師的一“扶”一“放”,學生定能斬斷初學作文時所遇的迷途荊棘,自己放開訓練時的“學步車”,學著獨立前行,構(gòu)筑自己豐富多彩的寫作天地!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東方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