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代村
(作者單位:新泰市龍廷鎮(zhèn)林業(yè)站)
桃子營養(yǎng)豐富,口感細膩,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桃子的生長質量直接影響桃子的營養(yǎng)和口感,因此如何提高桃子的生長效果是許多果園農戶面臨的關鍵問題。整形修剪是桃樹栽培管理的主要任務,其應用的合理性直接影響桃樹所結果實的品質和桃樹自身的經濟壽命。桃病蟲害的防治問題也需引起果民的關注,應該在學習栽培技術的同時注重防治桃樹病蟲害。本文分析了桃樹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桃樹占農業(yè)收入的30-40%,收入地區(qū)差異性顯著。種植桃樹的農民不僅可以滿足水果需求,還可以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農作物種植產業(yè)。但如果一年四季病蟲害多,桃樹的品質和產量下降,農民對種植桃樹的積極性降低,從而降低農業(yè)的經濟效益。
桃的品種很多,選擇品種時,要因地制宜地選好品種。優(yōu)質品種所結果實應該是色鮮、味甜、高產和無裂紋。例如北京4 號、沙紅桃、春桃、雜交靠桃、油桃等,一般種植2-3 個品種,可保證有效授粉,主要品種占80%。
桃樹種植區(qū)忌水淹,不耐鹽,果實不宜存放過久。桃樹種植應盡量選擇壤土或砂壤土。由于水果儲藏時間有限,園區(qū)內交通要盡量方便。選址應選擇在河流沿岸的沙地或山區(qū),土層一米以上,為了給桃樹提供有效的灌溉并保證用水效率,應盡可能選擇靠近水源的地點。在果樹的選擇上,市場上的果樹種類很多,所以要注意綜合評價桃子的生長速度、結果率等因素。應根據具體的土壤環(huán)境,選擇桃樹的品種,以保證桃樹的成活率和桃樹對土壤的適應性。
栽植前,用機械設備將園內土壤疏松,使桃樹根系在最快的時間內發(fā)育,桃樹才能健康生長。其次是要根除和防治土壤病蟲害,減少病蟲害對桃樹成活率的影響。在種植階段,選擇根系發(fā)達、無病害的苗木種植。一般來說,春天是種植桃樹的最佳時間。定植后,剪砧去膜,及時殺滅病菌,保證苗木按時抽發(fā)。苗木定植后,及時固定立柱,主立柱高30-40 厘米。
隨著桃樹的生長,枝條不斷向外延伸,變得更加密實,這就需要適時修剪和調整枝條的密度,保證每根枝條都能得到陽光照射。同時根據桃樹的生長情況,適當施頂,控制澆水量,激發(fā)樹的生長勢,使桃樹承受適度的負荷,增加樹的生命力,而且樹本身對病蟲害有抵抗力。桃樹喜亮光,樹形適合樹冠修剪和“Y”形修剪(密度3 米×4 米、2 米×3米)。結果期可以為較大的樹保留大約100 根結果的親本枝條。
在花蕾和開花期間噴兩次0.2% 硼肥或優(yōu)樂滋氨基酸可以提高結果率。桃子結果,長到豌豆大小后,需要排除密生、重、畸形、病害的果實,建議每株保持200 個果實。在成熟之前,去除果實周圍的葉子進行亮果,以促進著色。
了解所在地區(qū)常見病蟲害的類型,可以幫助了解所在地區(qū)目前易受病蟲害影響的桃樹類型。對不同種類的病蟲害,應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在防治過程中,要對各種間歇性的病蟲害進行區(qū)分分類,并根據病害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病蟲害預警在任何農產品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桃樹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有必要閱讀和理解農業(yè)部發(fā)布的蟲類生長狀況和發(fā)展階段報告。在有病蟲害出現(xiàn)的預兆后對桃園進行病蟲害的預防工作,病蟲害早期預警需要果農具備足夠的病蟲害防治知識,才能制定有效的防治計劃。
綜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抵抗大多數害蟲,但根據害蟲的數量或種類,有些害蟲不能通過綜合防治措施得到有效的處理,因此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并以多種方式加以利用。對樹木進行治理,同時消除傳染源,保護害蟲天敵并人工繁殖,達到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農業(yè)防治方法是從農業(yè)方面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方法,農業(yè)防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能力,以有效防治桃疾病,有效防治桃蟲害。每年年底修剪桃樹,集中清理有蟲卵的病枝和枯枝,去除桃樹死皮和病皮。翌年春季,為防止病蟲幼蟲從主干爬上來破壞果樹,應從樹根至樹干均勻噴灑石灰漿至1m 左右高度,并將含有蟲卵的樹枝焚燒,防止二次侵染。桃園在地面結冰前需要翻整至20 厘米的深度,以破壞害蟲幼蟲的生長繁殖巢穴。完成后可噴500 倍50%辛硫磷進行噴灑,然后填土。
在桃園飼養(yǎng)家禽,可以有效殺滅蟋蟀、甲蟲幼蟲和各種夜行性幼蟲,還可以保證家禽有充足的蛋白質來源,還可以利用其他各種植物來吸引天敵進行預防。例如,蠶豆和油菜,吸引瓢蟲、食蚜蠅等捕食蚜蟲、長角甲蟲、黃粉蟲等昆蟲幼蟲,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如果得了非常嚴重的病害,則需要使用蘇云金桿菌等來驅除昆蟲。這些有毒細菌只對昆蟲的神經系統(tǒng)有毒,對哺乳動物沒有影響,是非常有效的環(huán)保殺蟲劑。同時,在進行家禽集中飼養(yǎng)時,注意將家禽密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防止家禽破壞地上植被。
習性捕捉是一種利用習性捕捉和殺死昆蟲的方法。傳統(tǒng)的方法如下:性捕捉是用高濃度的性激素引誘雄蟲,用回收袋回收雄蟲。由于性激素陷阱中的激素濃度比雌性在自然界中散發(fā)的性激素濃度要強,所以雄性會先沖向陷阱目標。但每次捕捉的昆蟲種類有限,無法抑制幼蟲對植物的傷害;捕食法是指利用昆蟲對作物的偏好等,在桃園種植各種害蟲目標作物,并利用這些目標作物集中引誘害蟲,食物捕獲法通常與天敵捕獲法或使用有毒植物、某些植物藥等方法結合使用,在害蟲繁殖期結束后一周,將覆蓋有蟲卵的目標作物根除并集中焚燒,可以明顯減少來年的害蟲數量。但其缺點是對危害木本作物的長角牛等內源性昆蟲殺蟲效果不佳;本能捕殺法是指利用昆蟲的光澤等特性來引誘和殺死昆蟲。這種方法對殺死飛蛾、蚜蟲和其他昆蟲非常有效。具體方法有UV 燈殺蟲法、殺蟲板殺蟲法、彩板殺蟲法。
總的來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我國在果樹種植技術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過去的水果栽培技術已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逐漸被現(xiàn)代栽培技術所取代。在此背景下,農業(yè)部門應更加重視果園栽培技術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果樹病蟲害防治措施,促進水果產業(yè)高質量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