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安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李靜 江小魚 古典
梁啟超的小兒子梁思禮是我國著名的火箭系統(tǒng)控制專家。1941年,17歲的梁思禮赴美求學。1949年夏,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拿到博士學位,很多美國公司向他伸出橄欖枝,但當他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立的消息時,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國。
回國后, 有一次, 梁思禮赴美訪問,遇見當年的一位同窗,也是研究導彈的專家,他的年薪3 0 0萬美元,而梁思禮的年薪還不足人民幣1萬元,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后來電視臺對梁思禮進行訪談,主持人問他:“這件事是否對您有所刺激?”已是85歲高齡的梁思禮擲地有聲地說:“我那位留在美國的同學研究出來的導彈當時也許就瞄準著我們中國,我研究出的導彈卻是在保衛(wèi)祖國。我為此感到非常自豪!至于工薪待遇,夠花夠用就行,為什么非要同人家比呢?幸福無‘比嘛!”全場嘉賓報以熱烈的掌聲。
夏花//摘自《做人與處世》2021年第20期,本刊有刪節(jié)/
三四歲時,外公牽著我的手,快步走過驕陽下的這片荒地,沒告訴我去往何處。突然,眼前出現(xiàn)了一大片冒著泡的綠色水面。
“這就是海?!彼嬖V我。
我很掃興,問他海的那邊有什么。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海沒有那邊。”
今天,從這邊和那邊見過無數(shù)次大海后,我依然認為,那是外公最經(jīng)典的回答之一。
秋水長天//摘自《活著為了講述》,南海出版公司,新經(jīng)典出品/
有所追求的人是需要兩個世界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
一個人,過于嚴謹會趨于死板,過于較真會趨于刻薄,過于敏感會趨于多疑,過于揚善可能趨于虛偽……
因而,人需要同時活在兩個世界里,既親近藝術,又參與各種俗世活動,也不排除純粹自我的鍛煉、獨行、冥想等。另外那個非現(xiàn)實的世界,可當補給的能量場,可做情緒的宣泄口。
游走于兩個世界,才不至于弦斷或弓折,從而張弛有度。
李小小刀//摘自2021年10月11日《今晚報》/
電影《星際迷航》這樣描述星際航行原理:飛船加速飛離地球后,就不再依靠自身的燃料,而是依靠星球間的引力在飛行。利用星系間的“引力彈弓”,把自己發(fā)射到一個又一個新方向。這種情況下,自身燃料只用來調整自身角度,這樣飛得最快、最遠,也最省力。
個人發(fā)展也是一樣的,個人的命運并不是一條孤獨的航線,而是與整個社會纏繞在一起。一開始你應該通過努力和精進達到“逃逸速度”,然后應該切換思維方式,利用平臺和系統(tǒng)的力道,撬動自己去更遠、更好的地方。
沒有一個人是僅憑努力、天賦、機遇而獲得巨大成功的,躍遷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層的規(guī)律,激發(fā)了個體的跨越式成長。
WhoCare666//摘自《躍遷》,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