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則恒強,弱則恒弱?強弱之間真的是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嗎?其實,毛澤東主席在百年之前就已經給出了答案——“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钡拇_,強弱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
生為強者,自然擁有更多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可能,但若“濫用其強”,驕傲自滿自我懈怠,由強到弱的負態(tài)轉化將是必然。本杰明·卡斯坦特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小小年紀就震驚人才濟濟的法國文壇,憑借著天才般的頭腦受盡了贊美,但是成名之后的他恃才而驕,整日閑游浪蕩,最后聲名狼藉,窮困潦倒而死。一個人如果光靠天賦而不靠后天努力是難以持久保持其先天優(yōu)勢的。人如此,國亦然。昔日的滿清政府濫用其強,以“天朝上國”自居,盲目自大,固步自封,最終淪為飽受西方列強凌辱的弱國。當強者被一時的優(yōu)勢沖昏頭腦,沉醉于不切實際的幻想,在自我滿足中不思進取時,必然會把先天的優(yōu)勢變成后天的悲哀,這樣的教訓不可謂不沉痛。
生而弱者,或許會因天然的劣勢而陷入暫時的低迷,但“人生如棋局,變化不容覆”,如若奮發(fā)努力,也可如利刃之發(fā)于硎,實現(xiàn)由弱到強的正態(tài)轉化。身患小兒麻痹、猩紅熱、雙側肺炎的黑人女孩威爾瑪.魯?shù)婪颍B醫(yī)生都斷言其人生無望,但是她不愿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鍛煉,最終使她成為奧運會歷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贏得“黑羚羊”的美譽。這是弱而不餒亦可變強的最佳注腳?;厥装倌昵暗闹袊?,于外,虎視鷹瞵;于內,積貧積弱。但中華民族奮發(fā)圖強,經過百年努力,終于實現(xiàn)逆轉。如今的中國,“悟空”翱翔,“北斗”指路,以泱泱大國之姿,屹立于世界的東方。當弱者不再自怨自艾,自我沉淪,而是破除艱難勇往直前,自會在某一時刻逆風飛揚,實現(xiàn)由弱至強的轉變。
生而強如不能善用其強,則可能淪為至弱;生而弱如能夠勤勉奮進,亦可能變?yōu)橹翉?。一時的強弱之分在于天賜,恒久的強弱之別則在乎自身。讓我們時刻秉持著“縱然天賜我無物,我亦自立攀青云”的人生準則,不讓命中注定約束前行的腳步,逐步推進由弱至強的轉變,拓寬“朽木細琢亦成材”的漫漫人生路。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睆娙踝兓?,你我當謹記,更當力行。
(文:肖陟 李凌起)
升格心得:
在立意上,緊扣材料關鍵句“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既關注強弱轉化,更重視轉化原因,使立意深刻。
在論證思路上,開頭設問,引發(fā)對強弱關系的思考,再引用材料中毛主席的話引出中心觀點,精煉而又有設計感。主體部分分別從“濫用其強,終將轉弱”“勤自鍛煉,也可轉強”兩個角度展開。
在論據(jù)選擇上,論證“強轉弱”時,舍棄了袁隆平和居里夫人的事例,而代之以清政府的例子;論證“弱轉強”時,舍棄了女排姑娘的例子,而代之以中華民族崛起的事例,使論點和論據(jù)高度契合,更具說服力。除此之外,還增加了本杰明·卡斯坦特和威爾瑪·魯?shù)婪騼蓚€較為新穎的事例,使原作中例子陳舊的問題得以改觀。并且論據(jù)的選擇,兼顧了個人、國家、民族,使文章更具廣度,也更有高度。
在語言上,注意了語言的流暢自然,同時也增加了文采,如整句的使用以及恰當?shù)囊玫取?/p>
(文:肖陟 李凌起)
(本文責編:趙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