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蓉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江蘇 江陰 214400)
人一生都是處于學習階段,不論在哪個階段,都需要注重思維的培養(yǎng)。在實際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借助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將可視化的教學理念和技術落實到具體的教學計劃之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生動、形象的可視化學習獲取到更多的知識點,還能透過這一新型教學方式掌握更多的技能。語文本身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語文當中的一些詩詞歌賦等都是在用極為特殊的語言描述一類具體的事物,這種特殊的表達我們稱之為文學,難以被學生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思維可視化教學來將抽象的內(nèi)容具象化,不僅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還能有效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很多古詩和文言文,絕大部分都要求背誦,古文往往枯燥難懂,對一些語文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相當于一門“玄學”,正是因為學生不懂其含義以及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和哲理,導致他們只能死記硬背,長此以往,學生只會對古文學習喪失興趣。由于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教師可以將一些抽象、難以描述的畫面用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制作出來,學生通過這種具象的學習方式,可以節(jié)省大量時間,并快速記憶需要背誦的文章,在某種程度上還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從而提升學生的記憶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難免會在面對或處理一些平常的事物時表現(xiàn)出暴躁的情緒,比如,在閱讀一本書籍時,很多學生往往都會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含義上,而不去深究這本書到底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故事,故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思維導圖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常見的思維可視化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后對其進行導圖分析,要求學生在閱讀第一遍后,根據(jù)文章所寫內(nèi)容,畫出大致的思維導圖,然后進行反復閱讀,填充導圖所缺內(nèi)容,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初中語文教材中常常涉及很多說明文,很多文章篇幅較大,很多學生不愿意多花時間去閱讀,常常讀個梗概便等著教師講解,其實這是種偷懶的做法,不利于學生在未來學習過程中良性發(fā)展。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來緩解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在講述某一篇說明文時,結合網(wǎng)上搜集的一些圖片或者視頻,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展示相應的PPT課件,用最為直觀、形象的方式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一來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活躍課堂氛圍,二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學生理解初中語文知識點以及更深層次內(nèi)部規(guī)律的認知過程,不同的思維方式能夠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材,順應學生發(fā)展特點制作合理的教學課件,依托語文課堂教學氛圍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構建可視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完全沉浸到課堂中來。教師可以從平時教學情況看出,很多學生因為古文枯燥難懂而不愿意對其進行深度閱讀和理解,致使很多學生在考試時在此處丟分,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便于記憶的情境,并隨機將學生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充滿不確定性,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以學習《三峽》為例,八年級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但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在講解時可以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帶領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組成“一幫一”互助小組,這樣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形式,還能營造良好的可視化教學氛圍。然后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進三峽美景之中,讓學生與山水相融,從而感受到自然山水的魅力以及作者抒發(fā)的情懷。教師可以將文章敘述的有特點的景色用情境創(chuàng)設出來,以此給學生增加記憶點,從而鍛煉學生的記憶力,進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
思維導圖是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的思維地圖,有利于人腦擴散思維的展開,跟常見的文字、圖形、歌曲、影視作品一樣,是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和方法。當然,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可能會對某一事物產(chǎn)生不同觀點,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綜合考慮學生是處于什么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從多個角度綜合分析,培養(yǎng)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能力,以便讓學生之間發(fā)生思維碰撞,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學習《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為例,這篇文章是典型的說明文,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需要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征,進而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特征羅列出來,通過分析其外形特征、修建時間等,讓學生理清文章部分段落的要點。課文講解完成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任務:整理歸納出這篇文章的結構特點,并嘗試用自己的話闡述文章大意,從而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但語文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是沉悶枯燥的,很多學生也因此放棄學習語文知識。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影視資源來進行可視化教學,通過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fā)其探究欲望,學生可以通過觀摩影視情境中塑造的事物場景以及人性特點來充分學習對應的語文知識點,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下可以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促進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略讀來對文章進行總結歸納,并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從視頻中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樣子的,通過視頻的播放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念,通過正確引導,幫助學生了解到什么是物候和物候?qū)W、物候?qū)r(nóng)業(yè)發(fā)展的意義、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以及物候?qū)W的研究意義何在,讓學生通過視頻教學以及通讀課文,快速、準確地回答以上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
光說不練假把式,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長遠發(fā)展的,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定期對學生開展實踐練習,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作文教學便是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從發(fā)散性角度來分析各種問題,還可以就某一事物,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發(fā)散思維來對該事物進行畫面描述,學生依次承接上一位學生描述的畫面展開想象,從而達到練習的目的。當然,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讓學生對其進行仿寫,通過對句子的句式、修辭手法等進行分析,從而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
以《夢回繁華》這篇文章為例,這篇文章是典型的說明文,從整篇文章來看,其中并沒有對繪畫技巧進行過多介紹,作者反而是緊扣這幅畫作來描繪現(xiàn)實內(nèi)容,將北宋時期汴梁都城的“繁華”一展無遺。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為了保證課堂內(nèi)容的豐富性,教師可以多布置幾個選題,以供學生選擇,學生通過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可根據(jù)文章來設置,如:通過學習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宋代的繁華應該有所了解了,大家可以列舉這篇文章中極具說明文語言特點的段落或句子,分析其作用,并以小作文的形式提交作業(yè)等等,通過讓學生實踐練習,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其能力,進而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綜上不難看出,思維可視化教學對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完全符合當今時代所追求的素質(zhì)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遇到更多棘手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教學中貫徹落實思維可視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