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化學與材料學院 倪昊森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傳遞統(tǒng)治階級政治觀念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特殊價值。從應然角度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由實踐上升至抽象概括,達到合“理性”發(fā)展。從合“理性”出發(f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擁有完整的邏輯體系,并形成一套完備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體系,在理論上不僅要達到自洽程度,而且還要為社會其他領域、行業(yè)展開研究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借鑒。從“合理”性出發(f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推動實踐的發(fā)展,具有實際解題效應。
近代理性發(fā)展到后面呈現出一種過度追求理性的狀態(tài),將理性與現實脫離開來,忽視了現實生活世界合人的因素。傳統(tǒng)理性主義之后發(fā)展出非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走向了傳統(tǒng)理性主義的對立面,經由后來發(fā)展為合理性,形成一種新的“理性”。統(tǒng)觀理性到合理性的演變,實際上是由抽象的哲學思辨向現實生活轉變。
與我國傳統(tǒng)的頓悟、經驗式思維方式不一樣,西方理性具有超出現實的思辨能力,能夠進行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使認識能力得到更廣泛的提高。但是,要避免理性思維的不足之處,即避免出現唯理論的錯誤傾向。近代西方理性思維觀念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影響,“其主客二分的對象性思維、抽象共相、科學本質等元素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和學科發(fā)展影響甚多,可以說西方理性思維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有力推手”[1]。從合“理性”之維窺探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超越實踐、超越現實的本體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探討,實際上回到了對思想政治教育本體發(fā)展的揭示當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在不同國家和時間場域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真實的存在。采用理性思維方式,我們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上升到對各個要素內部以及他們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上,以達到對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整體性、深入性的認識。因此,理性思維不僅幫助我們認識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內在性,而且還幫助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出更大的學科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由各類要素相互聯系、作用而成,具有內在的結構性。且思想政治教育各范疇都表現出內在性,只是各個范疇潛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踐活動中。換句話說,在各環(huán)境要求的影響下,要想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本質、特點、規(guī)律等,則必須借助理性的思維方式,從實踐中入手,又超越實踐,發(fā)現各要素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在理論建構的基礎上,進行抽象的概括和總結,從感性具體出發(fā),最終達到理性具體。
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做出了較為豐富的研究,得出了不少理論成果。但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的論證往往停留在簡單的事實說明層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所做出的哲學追問和理論論證還遠遠不夠。
以“合理”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維度思考,首先要做的便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做出闡述。有學者從真理、價值、審美各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進行審視。思想政治教育應包含真理、價值、審美三重要素,是真善美的三維統(tǒng)一。在求真之維,思想政治教育合乎理性,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在向善之維,思想政治教育蘊含價值,具有個體發(fā)展價值和社會治理價值;在審美之維,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美的規(guī)律,具有促進主體人格完善、自由和諧發(fā)展的價值[2]。但總的來說,論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就是在依托對其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研究基礎之上,論述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合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合理”性首先體現在其具有科學性、真理性意蘊,即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真理尺度,符合客觀實際。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科學的實踐活動,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作用于人的社會實踐,具有科學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層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基于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人之間關系的發(fā)展規(guī)律、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人的心理、行為發(fā)展規(guī)律等一系列規(guī)律之上的?!叭魏我环N實踐活動都必須建立在特定的現實的人性基礎上,且只有合乎現實人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為其存在和發(fā)展找到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人性根源”[3]。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層面注重以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為指導,辯證地采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在實踐層面的實現既有理論支撐又有方法指導??偟膩砜?,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歷史脈絡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由幼稚逐漸走向成熟的趨勢,并經由歷史的以及現實的情況說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層面上具有科學性特征,實踐性是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性的因素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不管是在實踐方面還是理論方面都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體現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存在他的出現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就算不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出現,也會通過其他形式表現出來,這也是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緣由之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追求客觀真理的活動,他力圖于探索人與社會在某一方面的關系規(guī)律,揭示人的思想觀念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辯證關系。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真理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在一級學科的設置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規(guī)律,在各類分支學科、二級學科之下,各自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與這些小領域之間的關系規(guī)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性還體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不斷發(fā)展也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性、真理性的不斷發(fā)展。
思想政治教育若是一味地追求真理性與科學性,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也只會變得如20世紀西方自然科學一般,無法進入到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因此,“以人為本”,主要是以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本,始終圍繞“人”這個中心。受著個體情感影響,社會是一個情感整體,但絕不是個體情感的簡單總和,而是個體情緒在社會空間范圍內進行交融后呈現出的社會狀態(tài)、社會情緒。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還必須要滿足社會情感的整體發(fā)展,與社會情感發(fā)展主流方向相符合。
思想政治教育要合情理,其理論與實踐則必須契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正常的情感訴求。具體體現在:(1)思想政治教育在揭示相關規(guī)律之后,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客體,要把握教育對象內心的需求,激發(fā)其接受和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機。(2)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在理論上,深挖、精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建立一套擁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話語體系,追求語言情感表達的藝術,在語言上給人以親切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自上而下”開展工作,還要注意“自下而上”開展工作,這樣才能更清晰地把握對象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和大眾之間的心理關系。(3)進一步討論在實踐中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合“情理”,則要注意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主體要做到“以情感人”和“以情動人”,讓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心田。
思想政治教育合情感之“理”實際上體現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對教育對象展開善的教化,不僅從客觀真理上,還從道義中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這些都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擁有“善”的價值。
“合理”性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合法性。從合法性方面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從兩個方面與合法性相契合。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法理精神?!胺墒瞧鋬仍诰窈屯庠谛螒B(tài)的有機統(tǒng)一”[4]。法理是指形成某一國家全部法律或某一部門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學理,在一定意義上是指法的淵源。而在思想家們看來,法律所蘊含著法理精神,即法之外在形態(tài)與內在之精神相契合,是外在符合內在,外在只不過是對于內在法理的精神的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外在表現形態(tài)即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原理的表達,契合法之理性思維。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法理精神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法理的價值意蘊,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對當今法治建設訴求的回應。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是依法治國體系框架中的制度設計,當代中國正在推進依法治國,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落實于各個方面與法之精神和法律規(guī)范相契合。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自身價值、作用,在法治框架內使法之精神內化為人們的價值信仰,讓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客體通過內化的法之價值信仰在行為上進一步外化出對法律規(guī)范的信奉。
西方理性的思維方式、觀念影響著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研究。在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受理性思維的影響容易出現唯理論的影響,因此,思考理性思維給我們的認知帶來局限而進行反思、批判的時候,理性逐漸發(fā)展成了一種具有抽象思維、辯證思維、批判思維的“新理性”。這種所謂的“新理性”就是“合理”性,即思想政治教育要放在現實生活當中來考慮,要回歸現實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時候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與“合理”性二者都不是分開的、獨立的關系,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需要在結合二者的基礎上進行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礎,而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性的論證之維,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實踐中的運用。并且,“合理”性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合“理性”抽象概括提供現實證斷。兩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合理”性與合“理性”的統(tǒng)一。“合理”性的思維方式讓我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點落腳于現實生活當中,在實際生活中來說明、解釋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合法性。抽象的概念理性思維促進了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規(guī)律、特點的把握,讓我們更加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在性和普遍性。同時,也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向科學化、體系化發(fā)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在形而上方面進行理論的深化和發(fā)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合理”性與合“理性”二者的結合,即在社會生活實踐中解釋合法性、合理性存在,同時又在抽象理性思維中實現理論的總結和提高,超越現實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研究既要避免為唯理論傾向,同時也要避免經驗論,實現合“理性”與“合理”性的充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