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欣
(沂南縣特殊教育學校,山東 臨沂 276300)
培智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對待這個特殊的群體就要用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智學校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弱,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能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就會導致語文課堂效果不高,也不利于學生將來的成長。生活情境教學法的出現(xiàn)將有效緩解這一問題,通過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建立高效的培智語文課堂。
培智學校的學生智力問題、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與普通學校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教材的選定也與普通學校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培智學校的語文教材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日常的生活和交際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生活情境教學法無疑是非常適合培智學校的教師來展開教學活動的。例如在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節(jié)時,很多培智學校的學生很難完成一些系鞋帶、戴帽子、圍圍巾、戴手套等動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系戴圍等方法,通過自己的親身示范,讓學生一步一步緊跟著教師的動作,然后讓學生通過重復的練習,逐步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深化課堂知識的理解。當然,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現(xiàn)實生活情境,選出兩位學生,一個當媽媽,一個當孩子,通過情境練習,當“媽媽”的學生對孩子進行表揚和鼓勵,在提高生活技能的同時也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會,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培智學校的學生心思往往都會比普通學校的學生更加敏感,他們往往更加在意外界的評價和看法,也渴望融入正常人的世界。在日常的語文學習過程中,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更加能夠激發(fā)培智學校的學生的學習情趣。所以語文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喚醒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讓學生理解教材中內(nèi)容所蘊含的真正意義。例如在學習《升國旗》一課時,每一所學校每周都會舉行升國旗儀式,教師講給學生敬禮的手勢,讓學生圍繞如何升國旗這個話題展開討論,然后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參與進升國旗的儀式中去。實踐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培智學校的學生同樣也是如此,學校通過舉行升國旗儀式讓學生感受到升國旗、唱國歌時的儀式感,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討論升國旗時小朋友是怎樣做的,喚醒學生的多種感官,并在實踐中不斷激發(fā)學習的欲望。
培智學校的學生受到智力的影響,所以他們的交際能力可能會非常薄弱。眾所周知,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在不斷聯(lián)系過程中得到加強的。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語文學習目的就是為了拉近與正常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產(chǎn)生愉悅的學習體驗和情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教材資源的有力補充去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交際用語。教師還可以用生活的真實場景去感染學生,建立模擬小超市掌握正確的生活和生存方法。例如在學習《買練習本》一課時,教師建立一個班級小商店,選出一個學生當?shù)觊L,然后讓每一個學生都去店里面買東西,在買東西的過程中進行實際對話交流,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講價,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知圖示,掌握生活必需的技能。學生的交流實踐過程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學生在對話中獲得的實踐經(jīng)驗也會越多,從而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學習是一種真實情感的體會,教師要有意識地模擬生活場景,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固有思路,將語文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這樣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彰顯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的生活走進語文課堂,通過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指點迷津,使學生身臨其境,逐步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明白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之后第一步就是尋求大人的幫助,而不是對自己存在盲目自信,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培智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應(yīng)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加強語文學科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輕松地學習到語文知識,最終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提高生活能力。
培智學校的語文教育活動是針對智力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所展開的教學活動,這為培智學校的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因此,在培智學校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生活情境教學法將學習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以多媒體為教學的媒介,將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以動畫或者音頻的方式為學生更加直觀地展示出來,讓學生擺脫枯燥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讓學生獲得情感上的認知,進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合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進行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大大減少教學時間上一些不需要的浪費,為學生的生活適應(yīng)能力的構(gòu)建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例如在學習《劉少奇和哨兵》一課時,只憑教師的講述過程很難讓學生了解劉少奇與哨兵的對話發(fā)生的意境,這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劉少奇的英雄事跡,讓學生對劉少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通過劉少奇與哨兵之間的對話,體驗到劉少奇的正直和哨兵的認真負責等方面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體驗,進而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而言,日常的學習生活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培智學校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的方法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以生動的形象將教材中枯燥的知識轉(zhuǎn)化成學生喜歡的內(nèi)容,從而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逐步掌握生活必需的技能。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解決教學的難點,學生通過直觀的形式把教材中靜態(tài)的內(nèi)容變?yōu)閯討B(tài),通過日??梢越佑|到的內(nèi)容與教材進行碰撞刺激學生的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讓學生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在教學活動中。例如在學習《趙州橋》一課時,學生很難理解為何這種形狀的橋會更加堅固,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助紙板進行動手操作,在課后與家長共同完成橋的模型,第二天帶到學校,教師對比哪一個學生和家長共同制作的橋更加堅固,最后進行表揚。教師可以通過向?qū)W生介紹趙州橋建造的背景和是由誰建造的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進而引導學生講述趙州橋的美觀,讓學生了解到趙州橋的實用性。教師通過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處理,多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直覺,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智學校的學生由于自身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就不能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展開教學活動。為了提高培智學校的學生的生活適應(yīng)能力,教師可以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處理,通過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刺激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表象體會內(nèi)在,以此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語文教師要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內(nèi)容與教材內(nèi)容進行聯(lián)系,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原動力,結(jié)合多媒體、微課和動手實踐發(fā)展多樣化的學習和練習形式,努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地把書本知識還原成生活情境,讓培智學校的學生在更加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到知識,讓學習效果更為準確。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教師要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刺激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受到的內(nèi)容進行語言的描述,最后通過實物刺激學生的感官知覺,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圖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智學校的發(fā)展已經(jīng)受到各行各業(yè)越來越廣泛的重視,教育部門也加大了培智學校的投入,以期讓培智學校的學生感受到普通學校的學生的學習氛圍。總而言之,生活情境教學法非常適用于培智學校的語文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考慮到培智學校的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從而制定出一份更加具有趣味化、生活化和情境化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會,在提高語文成績的同時,也逐漸提高學生的生活適應(yīng)能力,從而讓培智學校的學生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