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慧
【摘要】目的:分析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實施前外側縱行截骨治療應用價值。方法:將本院收治的60例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研究組為其組名,患者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將后側入路切口傳統內固定治療方式,將前外側縱骨行截骨治療治療方式應用于研究組患者中,比較組間患者膝關節(jié)恢復優(yōu)良率,同時觀察各項手術指標。結果:(1)研究組優(yōu)良率93.4%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73.3%,差異性較大P<0.05;(2)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住院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更短,差異表現為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治療過程中,實施前外側縱骨行截骨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減少術中副損傷及術后并發(fā)癥,促進康復時間,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前外側縱骨行截骨;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6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6-5249(2021)21-0043-02
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在臨床中并不常見,該疾病病發(fā)主要源于外作用力,如;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1]?;颊呋疾『?,膝關節(jié)出現屈曲外翻,病灶多數處于粉碎性、多部位骨折,周圍組織會受到一定損害[2]。如果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極易產生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以及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手術為臨床常見治療方式。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周圍布滿腓總神經、脛神經等多種血管神經組織,為此應選擇更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4]。本院將接收的60例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究對其實施前外側縱骨行截骨治療應用價值,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選擇本院接收的60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代表,患者病情均為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為患者納入時間。依照隨機數字表分組方式,將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患者30例。研究組由16例男性,14例女性患者組成,患者最大年齡67歲,最小年齡39歲,(51.23±2.41)歲為其平均年齡,其中包括左肢受傷患者13例,右肢受傷患者17例,致傷原因:砸傷、交通事故、高空墜落,患者分別為6例、15例、9例;對照組由18例男性,12例女性患者組成,患者最大年齡66 歲,最小年齡41歲,(51.25±2.37)歲為其平均年齡,其中包括左肢受傷患者11例,右肢受傷患者19例,致傷原因:砸傷、交通事故、高空墜落,患者分別為7例、16例、7例;將兩組患者各項基線信息進行比較得知,其差異表現為P>0.05,未形成統計學意義,可對其及進行深入比較。
納入標準:①患者為成年人;②經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認為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③精神與認知功能正常;④對本研究知情且認同。排除標準:①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③嚴重精神與認知功能障礙;④對本研究手術存在禁忌癥。
1.2方法 (1)組間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冰敷、消腫、止痛等常規(guī)處理,將后側入路切口治療方式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即:協助患者選擇平臥位,而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消毒,選擇硬外膜麻醉方式。切口位置為患者膝關節(jié)內后側,切口長度8~12cm,逐層分離組織、筋膜以及肌肉,將脛骨平臺內后側位置進行充分暴露,清理關節(jié)腔內積血與碎片。明確腓腸神經位置,同時對其進行相應保護。塌陷關節(jié)面采用植入異體骨以及撬撥等方法。通過C 臂 X 線機觀察患者關節(jié)面平整情況,采用適合信號鋼板對脛骨平臺外側骨折位置進行固定,放置引流管,最后對切口進行縫合。(2)研究組患者實施前外側縱行截骨治療方式,具體表現為:指導患者呈仰臥位,并進行腰硬聯合麻醉。將止血帶置于患者患側大腿根部,墊高膝關節(jié)下方位置,使膝關節(jié)角度維持在40度,而后對患者手術位置進行常規(guī)消毒。在保證止血帶氣體充足下,在患側外側髕旁做一切口,逐層分離組織、筋膜以及肌肉,充分暴露膝關節(jié),并將其打開,顯現脛骨平臺后外側塌陷位置。完成骨膜剝離,圍繞塌陷中心部位利用薄骨刀在脛骨外側踝實施縱行截骨,充分顯現后外側塌陷平臺,利用骨刀將塌陷骨折塊進行復位,而后將異體骨進行置入。復位截骨,并使用克氏針進行相應固定,利用鋼板完成固定后,將克氏針去除。保證患者活動膝關節(jié),通過關節(jié)鏡檢查復位情況,效果滿意后,放置引流管,最后對切口進行縫合。完成手術后,嚴密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術后48小時在引流液無異常情況下拔出引流管;對于存在不良心理患者應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使其負性心理得以緩解,為其講解治療成功案例,增強其治療信心;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康復訓練計劃,適當進行股直肌與四頭肌收縮鍛煉,待患者術后3個月且恢復良好情況下,可逐漸進行下肢負重訓練,促進其康復;告知其飲食相關注意事項,每天保證鈣攝取量,不可飲用碳酸、茶等影響鈣質飲品,多食用新鮮瓜果蔬菜與粗纖維食物,煎炸食品盡量避免,脂肪類食物攝入量應嚴格控制,海產品嚴禁食用,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不接擅自增減藥量,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
1.3觀察指標? (1)利用選擇Rasmusse評估量表觀察組間患者治療后膝關節(jié)恢復優(yōu)良率,優(yōu)分數在27分以上,良分數在20~26分之間,可分數在10~19分之間,差分數在9分以下,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和;(2)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完全負重時間、骨折愈合時間。
1.4統計學分析此次研究中,研究組與對照組相關數據采用 SPSS22.0軟件分析,組間患者優(yōu)良率采用卡方檢驗,住院、完全負重及骨折愈合時間采用 t 檢驗, P<0.05說明組間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優(yōu)良率研究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優(yōu)良率為93.4%,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優(yōu)良率為73.3%,,組間數據對比P<0.05,形成統計學意義。表1呈現相關數據。
2.2手術指標研究組住院時間、完全負重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表現為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表2呈現相關數據。
3 討論
脛骨近端存在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解剖結構較為復雜[5]。脛骨平臺骨折后會合并內翻及外翻應力以及軸向載荷,由于股骨髁對脛骨平臺產生的影響,加大了剪切的壓力以及壓縮應力,極易出現劈裂骨折以及塌陷骨折等[6]。在治療不及時情況下,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將出現不同程度障礙,嚴重者將導致患者出現殘疾,在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同時,對其生命安全同樣構成一定威脅。為此,應對脛骨近端關節(jié)外骨折患者進行及時有效治療,提升其預后。
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會使患者關節(jié)面受累,對其進行手術復位,方可使其膝關節(jié)功能得以恢復,使骨性關節(jié)炎發(fā)生率得以降低[7]。塌陷骨折一般存在較多細碎骨折塊,直接復位難度較大,需對其進行開孔植骨,而后進行鋼板固定。以往臨床中,后側入路方式使用廣泛,其優(yōu)點為關節(jié)后方結構可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廣,生物力學優(yōu)勢明顯[10]。但由于患病部位存在較多血管神經,此種入路方式易對其造成損傷,相對來說風險性較大。而外側入路可有效規(guī)避上述情況,避開血管神經,但此種入路方式無法有效直接觀察到關節(jié)面情況,植骨難度增加。本研究中,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前外側縱行截骨治療,關節(jié)打開后,進行縱行截骨,將塌陷骨折部位進行充分暴露,可在清晰視野下對關節(jié)面進行復位,而后實施植骨,通過關節(jié)鏡檢查復位情況,效果滿意后實施鋼板固定,其效果較為顯著。
此次研究中,對照組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劣于研究組,且康復時間顯著長于研究組,說明,前外側縱骨行截骨治療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效果顯著,在促進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同時,有助于康復時間縮短,提升其生存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山松 , 高智.外前側縱行截骨治療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效果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 , 2017, 46(20):2429-2431.
[2] 姚軍 , 韋東磊 , 馮文宇 , 等.陳舊性內側脛骨平臺塌陷骨折合并后外側復合體損傷的治療[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 2018, 26(20):1907-1910.
[3] 朱華峰 , 殷培東.脛骨平臺后外側塌陷合并后內側劈裂骨折的手術技術及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 2017, 4(77):15063-15064.
[4] 何勇 , 張鈺山 , 裘曙文 , 等.腓骨小頭前路治療脛骨后外側平臺塌陷骨折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 2017, 27(7):595-598.
[5] Ma Teng, Li Ming, Lu Yao, et al. Surgical technique and curative effectobservation of posterior lateral tibial plateau collapse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medial split fracture[J].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edics, 2016, 18(10):857-862.
[6] 朱慧華 , 毛兆光.改良后外側入路治療脛骨平臺后外側塌陷骨折的臨床效果[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 , 2020, 25(4):752-753.
[7] Feng Shengkai. Efficacy analysis of anteromedial plate support and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lateral tibial plateau collapse fractures[J]. China School Doctor, 2019, 33(11):866-867.
[8] 莊健 , 翟啟麟 , 王馭愷 , 等. Ⅳ型脛骨平臺骨折后外側塌陷關節(jié)面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學研究[J].國際骨科學雜志 , 2019, 40(4):24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