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看了南宋李嵩《貨郎圖》的右半邊,本期我們來看左半邊——也就是這幅畫的主題部分??矗蠄D就是那個貨郎以及他的貨郎擔。擔子上滿滿當當、挨挨擠擠,使人難以數(shù)清到底有多少貨物。不過,畫家用三個小字告訴了我們答案:三百件。這么多東西,從哪兒看起、說起呢?別急,我們給它們分分類就好說了。
貨郎的貨物大致可分為三類:時蔬糧食、日常用具、兒童玩具。換句話說,吃的、用的、玩的,一應(yīng)俱全。時蔬糧食有蘿卜、茄子之類(左側(cè)上圖)。此外,圖中還有“山東黃黍”“酸醋”字樣(左側(cè)中、下圖),黃黍是五谷之一,酸醋是日常調(diào)料。日常用具大致有笊籬、扇子、馬扎、笸籮、笤帚、簸箕、鋤頭、剪子、斧子、鋸子、鏟子、車輪、雨傘、斗笠、線軸以及瓶、罐、壺、桶等。至于兒童玩具,哈,那可多極了!可辨識的大致有:撥浪鼓、鳥籠子、不倒翁、雉雞翎、八卦盤、六環(huán)刀、蛙形物、竹蛇、面具、拍板、小泥人、小爐灶、小風(fēng)車、小花籃、小笊籬、小竹簍、小香包、小笛子、小鈴鐺、小燈籠、小竹椅、小弓箭、小拂塵、小壺、小罐、小瓶、小碗、小鼓、小旗、各種風(fēng)箏以及撲撲噔(一種玻璃音響玩具)等。這只是能叫出名字的,不知名稱但疑似玩具的物品還有不少。不過,能叫出名字的已經(jīng)夠多了,難怪吸引那么多孩子蜂擁而至。
除了賣一般東西,貨郎還賣一種特殊商品——藥。請注意他的頭部,那兒除了插著幾把小刷子、一根雉雞翎以及小風(fēng)車、小笊籬等物,還掛了幾只“眼睛”(白色箭頭所指)!那是賣眼藥的小廣告。一個貨郎竟然也賣眼藥,是不是有點意外?其實還不止呢。除了賣東西,貨郎還提供多種服務(wù),比如代寫各種文書契約(右側(cè)上圖),甚至給人看風(fēng)水和誦仙經(jīng)(右側(cè)中、下圖)。
看到這兒,你有沒有產(chǎn)生一個疑問,那么多東西,他挑得動嗎?其實,比起是否挑得動,更需要關(guān)心的是貨品的安全。請看,他的大擔筐中間是用竹匾隔斷的,特別是右側(cè)的擔筐可以清楚看到分出6層空間,里面有不少易碎品,比如陶罐、瓷碗、泥人之類,而擔筐竟然是半敞開的。瞧,最底層有個陶罐(綠色箭頭所指),都快歪出來了,而那里連圍邊兒也沒有。可想而知,挑著這樣的擔子走街串巷,東西不掉出來摔壞才怪。對此有兩種解釋:一是,畫家讓擔筐半敞開,是為了讓觀眾看清楚有什么東西,在現(xiàn)實中擔筐更有可能是全包圍的;二是,現(xiàn)實中宋代貨郎擔不一定都這樣應(yīng)有盡有,但是在繪畫時,李嵩盡量地多畫東西,讓觀者看到有他需要的一切,能夠產(chǎn)生心理滿足感。因此也可以說,李嵩筆下的這個貨郎,簡直是宋代百姓日常幸福感的典型表達。當然,對孩子們來說尤其是如此。下一期我們就重點看幾樣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并解讀一處文字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