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工作在新課改引領之下,加強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情感觀念,對發(fā)展教育教學工作有著重要影響。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在了解語文教學與審美鑒賞能力培養(yǎng)之間的關聯(lián)性之后,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入手,將審美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措施、方法應用起來,優(yōu)化調整課程教學策略,為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審美鑒賞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5-0045-02
引言
初中語文教師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在了解學科屬性的前提之下,體現(xiàn)語文美育功能的有效措施。在實踐教學階段,教師深度研讀教材會發(fā)現(xiàn)諸多的美育要素?,F(xiàn)代漢語與古代漢語審美鑒賞的角度明顯不同,當學生在探究學習期間,能夠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語文課程探究學習的方法,在課堂學習階段的審美感受就會不斷增強,也能依靠自己實現(xiàn)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目標,并為高年級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一、初中語文落實審美教育基本原則
1.體驗性
初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階段積極主動地參與能夠將自己的體驗感增強。審美鑒賞能力本身就是要求學生積極探討交流的。只有有具體的討論對象以及學習任務,學生才能夠獲得發(fā)現(xiàn)美與感受美的機會。要想幫助學生增強學習體驗性,教師就要與學生一起探討課程知識內容,深度的交流互動就不會停留在課程知識的表面。教師要積極利用課堂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強化學習體驗感,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在感悟理解與體驗分析的各類活動中,體會到語文知識的無限魅力[1]。
2.形象性
很多教師已經開始關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但從審美鑒賞教學的角度出發(fā),教師需要保障課程教學活動的具象性,即在事物、人物、具體情節(jié)影響之下,將學生學習印象加深,科學體會美并理解美的特質。從教材內容來看,形象地描寫風景、事物的文章相對較多,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其中的意境,并深刻體會其中的意境變化。這樣,學生在細節(jié)性的探究分析過程中,也能實現(xiàn)對語文課程知識的精準判斷,并在文學作品探究分析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認知能力。
3.愉悅性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優(yōu)化教學的措施、方法。在實踐階段,師生就語文課程知識研究討論,能夠獲得一種積極性的審美心境,學生的情感更加真實,語文課程教學影響力明顯提升。從課程教學整體來看,保障教學活動的愉悅性,是幫助學生深入探究語文知識的有效措施。初中生在學習階段思維靈活性較強,保持愉悅狀態(tài)能夠將個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學生調整學習思想,主動地探究語文課程知識內容,滿足自我的個性發(fā)展需要。在情感交流互動階段提升學生的愉悅性,能夠給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在不知不覺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現(xiàn)如今初中生審美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所在
1.教師的示范影響有限
作為美的傳遞者,初中語文教師自身應該具備良好的審美鑒賞能力,這樣一來才能夠給學生帶來示范引導作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而從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個人的審美鑒賞能力不足,很有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多數(shù)教師注重自己的教學形象,但是所應用的語文課程教學理念中能夠突出審美鑒賞教育要點的內容相對較少。教師為保障自身的權威性,在課堂上不茍言笑,或者在探討有關于審美鑒賞能力發(fā)展的相關內容期間,未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教師在表情、肢體動作方面,更多的是要求學生掌握課程知識內容,在審美鑒賞能力培養(yǎng)期間,學生模仿教師的思想行為也會出現(xiàn)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情形之下,審美鑒賞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2.忽視審丑教育
審丑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與審美教育相對立但也是相互依存的。在語文教材內容講解階段,教師應該發(fā)現(xiàn)審丑教育與審美教育是對立存在的。從初中生的行為態(tài)度、思想意識來看,他們缺乏對丑惡的基本判斷能力,就會導致個人在言談舉止、生活實踐方面存在諸多的問題。多數(shù)語文教師是忽略學生審丑教育的,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開發(fā)力度不足,使得學生在探究學習內容期間,沒有機會將自己的學習視野打開,出現(xiàn)對丑或美的錯誤判斷,人格發(fā)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3.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
教師要幫助學生提升課堂主體地位,在審美鑒賞教育期間,就需要做好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美育也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說學生找出標準答案之后,才算是完成課程學習目標。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之下,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明顯降低。在審美鑒賞能力培養(yǎng)期間,為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發(fā)表個人言論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不少語文教師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個性發(fā)展階段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效率。
4.未能實現(xiàn)個性化教育
初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期間,個性表達以及情緒傳遞等要求不同,所以在鑒賞文學作品時,對美的感知與理解也有所不同。從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實際來看,教師采用統(tǒng)一的課程教學指導方式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教師刻意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要,而是從學生的升學以及學習能力發(fā)展來看,忽視個性化的教育引導,并不會對學生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學生的審美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方面,都需要教師積極引導,這從側面反映出教師在課程教學階段的靈活性不足,忽視了學生在年齡、性格、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差異性,因此,個性化教育未能按照計劃有效地落實。
三、初中語文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措施
1.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初中語文教師在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培養(yǎng)期間,要認識到初中生的課程學習基本素養(yǎng),并將教學策略調整優(yōu)化,這樣一來,學生有主動探究學習的意識,在審美能力發(fā)展階段,也不會對教師過于依賴。
例如,在教學《臺階》這一課時,有關于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教育引導,就需要教師多角度思索課程知識內容。李森祥在構思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主題始終是圍繞“臺階”進行的,他在寫作材料組織與應用期間,有關于臺階的內容是濃墨重彩,無關臺階的則一筆帶過或略略提到,這種詳略得當?shù)膶懽魇址ǎ旧砭途邆涿赖奶卣?。文章中的父親誠懇努力、要強,但又謙卑,這也是人物性格美的表現(xiàn)。文章中農民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奮斗情形,具備崇高的精神,但也讓讀者產生憐憫的心緒,是優(yōu)質的審美鑒賞教育的文學材料。教師在審美鑒賞能力培養(yǎng)期間,不是一味地用標準答案去要求學生,而是做好教學時間管理,給學生足夠的機會互動交流,增強其在語文課程學習中的主體性。在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由此得到發(fā)展。
2.不斷提升教師審美素養(yǎng)
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期間給學生傳遞良好的審美鑒賞思想,先要保障個人擁有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教師要加強閱讀探究,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并將審美教育相關工作內容明確起來,有效應用課程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思想指引之下,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2]。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思索美并判斷美的相關要素。閱讀國內外經典作品是必要工作,國內如莫言、余華等作家都寫了大量的經典作品。教師也可以換一種思路,比方說,《最后一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文章本身的民族特色以及歷史文化氛圍較為濃郁。教師做好課前法國戰(zhàn)爭史的研究,在教學階段引經據(jù)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提升感知理解能力,更好地體會作品意境。在教師的語言表達或情緒調動的過程中,學生深入到實踐探究階段,對美也會產生一種追求。有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就能獲得豐富自己情感世界、思想觀念的機會,學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為自我的發(fā)展進步不斷努力。
3.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引導
初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階段本身就有一定的個性化發(fā)展訴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可以從想象力、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開始,將教育教學的重點明確起來,經過積極的聯(lián)想以及創(chuàng)新實踐,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其中的美育價值。
例如,《濟南的冬天》作為初中語文的經典課文,教師要注重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引導,強調課文的情感特點,體會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領悟作者對濟南深深的情感。講解這一課,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作者認為濟南是個寶地,且文章中還有三幅山景圖,也寫了水色相關的內容,這說明作者在觀察與分析階段,對景物的特征進行了細致地把握,最終實現(xiàn)了情景交融的目標。教師加強對學生情感的引導,也是強化學生審美感知力,增強學生鑒賞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滿足其個性發(fā)展需要。
4.審美與審丑教育的有效結合
初中語文教師在備課階段會發(fā)現(xiàn)教材內容中有很多積極正面的人物形象,但同時丑的人物形象也是比較多的。教師要將審丑教育與審美鑒賞教育結合起來。
比方說,在《皇帝的新裝》這一課中,作者對文章中的皇帝進行了批判,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愚昧無知的危害性,并要求學生體會說真話的兒童,其本身的勇敢與單純。在這種審美、審丑教學有效結合的教學影響之下,學生能夠透過現(xiàn)象,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并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的關鍵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積極的情感思想,但也能認識到審美、審丑的聯(lián)系性。
結語
初中語文教師加強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在實踐教學期間,教師要明確教學的重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品味美,并全面掌握語文課程知識。
[參考文獻]
[1]楊一凡.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界,2015(2):96.
[2]韓樹行.淺談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EB/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2016(11):101.
作者簡介:徐仲琳(1981— ),女,江蘇連云港人,中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