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陽
·專家點評·
影響學校發(fā)展的因素有很多,如果硬是要分析出幾條的話,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人、財、物、時、空、信等,有時還可能需要點運氣。但無論什么情況下,“人”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最為根本的因素。所以有頭腦的學校管理者都會將教師的群體培養(yǎng)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長抓在手。宿遷市實驗小學的王東平校長就是這樣做的。宿遷市實驗小學促進教師的群體發(fā)展的實踐探索,在很多方面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和有益啟示。
其一,構筑促進教師群體發(fā)展的專業(yè)平臺。
按理說,學校本身就是一個促進教師群體發(fā)展的平臺,但是學校的職能與使命不僅是這一項,所以需要有一個促進教師群體發(fā)展的專業(yè)平臺。所謂專業(yè)平臺,就是能夠促進教師群體專業(yè)有效提升的各種條件的總和。宿遷市實驗小學設立由學校的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領銜的名師工作室,對團隊成員的遴選和聘任方法、學習組織、管理考核等都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對名師工作室及所屬團隊負責人在教學研究方向、課程融合進度、團隊工作計劃、組成人員調劑、考核評價等方面賦予自主權;給名師團隊成員“壓擔子”,實行周期性示范課、公開課展示制度;按校區(qū)、學科成立團隊學習核心組,整體運作流程實行扁平管理;建立健全“名師成長檔案”體系……這一系列做法也許能為眾多的各類“名師工作室”的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其二,完善促進教師自主發(fā)展的制度。
有效的教師發(fā)展,從根本追求與最高境界上來說應當是教師的自主發(fā)展,自主發(fā)展體現的是從“他人要求”到“自我要求”的演變,學校應當做的就是設計和建立相應的制度。宿遷實小為有效調動包含名師團隊在內的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建立了相應的績效評價體系,重點在競賽選拔、人才推薦、職稱評聘、科研立項、外出培訓、年度考核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這些做法就是優(yōu)越的制度設計的表現。
其三,建立有效的“傳幫帶”的機制。
“傳幫帶”不是什么新名詞,也不是什么新鮮的做法,問題是這樣的做法是否落地且具有科學性。宿遷實小堅持開展全校性的“青藍工程”,充分發(fā)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胡新猛老師的成長案例中寫道:“近幾年,在個人成長的同時,我主動請纓參與‘青藍工程’,只是角色在不經意間完成了轉換。現在,我作為學校數學學科負責人,帶領著一批又一批‘曾經的我’奮斗在教學和教研的一線……”孫方霞老師的案例中提到,“在這節(jié)課的備課中,張校長和幾位優(yōu)秀的骨干教師一直陪伴在我左右,悉心指導,適時鼓勵”……這些案例證明了宿遷實小的“傳幫帶”機制發(fā)揮著積極的效能。
其四,拓展有益教師群體發(fā)展的各類資源。
資源本身并不能對教師群體的發(fā)展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不同類型的資源會對教師群體發(fā)展的范圍、方向、力度等起到間接的支撐作用。宿遷實小與北京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締結為聯盟校,持續(xù)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教育專業(yè)媒體的合作,邀請著名專家學者授課傳經;同時向內挖掘自身名師資源,開發(fā)《培賢讀本》和《宿遷市實驗小學優(yōu)秀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匯編》等校本教材——這些都是宿遷市實驗小學向外及向內挖掘有助于教師群體發(fā)展的資源的具體行動。
其五,形成高雅且有品位的教師文化。
說到底,有效促進教師群體發(fā)展的本質力量在于形成高雅且有品位的教師文化。教師文化可以簡約地理解為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活中持有的核心價值觀及圍繞核心價值觀外顯的行為方式。好的教師文化內化于心且外顯于形?!皩W校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對發(fā)展愿景重新進行了設定和解讀,結合對教師個體發(fā)展和教師團隊建設的綜合思考,確立了‘樂群培賢、博源雅行、明心至臻’的發(fā)展愿景。……我們用全新的愿景彰顯和傳承那一份屬于自己的‘園丁情懷’和‘工匠精神’,不斷提升每一名教師的價值感、幸福感、認同感和責任感,以此,努力打造一支‘強’字當頭的優(yōu)質化、高素質教師隊伍?!睆倪@些文字我們不難看出宿遷市實驗小學建構教師文化的理性思路——從“完善自我,成就他人”的校訓出發(fā),確立起“樂群培賢、博源雅行、明心至臻”的教師群體文化。至為關鍵的是,這些理念滲透到了教師的日常言行之中。其實,上文中提到的資源開發(fā)、制度設計、傳幫帶機制、平臺建設等都是教師文化的一種側面體現。這里之所以再專門闡述教師的理念文化,就是在強調教師文化是推動教師一體前行的本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