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泰戈爾
我想走過河的對岸去,
在那邊,船只一行兒系在竹竿上;
人們在他們的船上,清早渡過那邊去,犁頭置在肩上,去耕耘他們遠(yuǎn)處的田;
在那邊,牧人使他們鳴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上去;
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滿長著野草的島上哀叫。
母親,如果你不在意,我長成的時候,要做這岸邊的渡夫。
他們說有好些奇異的池塘藏在這個高岸之后,
雨過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鶩飛到那里去;茂厚的蘆草在岸邊四圍生長,水鳥在里面生蛋;
竹雞們帶著跳舞的尾巴印他們細(xì)小的足印在整齊的軟泥上;
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他們的波浪上浮游。
母親,如果你不在意,我長成的時候要做這渡船里的渡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村中男孩女孩,他們在沐浴,都要詫異地望著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yōu)檎缌?,我將跑到你那里去,說道:“母親,我餓了!”
日已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不同父親一樣,離開你到城里去做事,
母親,如果你不在意,我長成的時候要做這渡船里的渡夫。
鑒賞空間
《對岸》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較具代表性的一篇。作者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對岸鳴叫的牛群、成群飛翔的野鶩、生蛋的水鳥、漫步的竹雞、月光照耀下頂著白花的長草,這樣的境界令人神往。文中反復(fù)了三次“母親,如果你不在意……”,表達(dá)了“我”對對岸的渴想。結(jié)尾處一句“我將永不同父親一樣,離開你到城里去做事”令讀者動容,表達(dá)了“我”對母親的依戀和體恤,可以與《金色花》中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對比著閱讀。
讀有所思
1.本文中的“我”與《金色花》里的“我”有哪些共同之處?
2.結(jié)合全文,說說“我”長成的時候要做一名渡夫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