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冬
微課,近幾年逐漸興起,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和形式,越來越多地被教師應用于教學中。微視頻是它的主要載體,所展示的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問題開展的精短、完整的教學活動。隨著筆者在教學中的不斷使用,逐漸引起了筆者對微課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微課的特點
所謂“微課”,從字面即可抓住它的特點——微。具體分析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教學時間較短
“微課”的時長一般為十分鐘以內,有時只有兩三分鐘,相對于傳統(tǒng)的四十分鐘的課堂來講,“微課”教學時間相當短。
2.教學內容較少
相對于每堂課都要解決數個問題的傳統(tǒng)課堂,“微課”的問題集中精少,主題突出,內容精簡。主要是為了針對課堂教學中某個教學重難點或是反映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3.資源容量較小
微課視頻的總容量一般都在十幾兆,視頻格式支持在線播放,適合師生流暢地在線觀看,也方便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適合移動學習或觀摩。
二、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
1.問題針對精準
微課主題突出、內容具體,更能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設計,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或者說一個課程一件事;研究的問題來源于教育教學具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教學中更能有效解決問題,優(yōu)化教學。比如“啊”變調規(guī)則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難點?!豆鹆稚剿芬晃闹芯吞N藏了“啊”字的變調知識?!袄旖乃骒o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中一共用了六個“啊”字。這時如果教學中設計一個以“啊”的變調知識為內容的微課,使學生理解“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時,讀音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正確掌握這些情況下“啊”的讀音。這樣的微課可以放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課堂中,教師只需通過聆聽學生的朗讀,檢查糾正即可。這樣的微課既省去了教師煩瑣的課堂講解,又有效突破了朗讀指導上的難題,學生遺忘時還可以反復觀看,大大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有效增強了教學成效。
2.教師制作方便
因為課程內容的微小,拍攝環(huán)境、設備要求都不算高。一線教師只要愿意研究、探索都可以成為課程的研發(fā)者;研發(fā)內容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3.適用學科廣泛
微課不拘泥于某一堂課或是某一課程。只要需要,不分課程,不分課時。微課也不拘泥于形式內容,可以知識點講解、實驗操作、方法操訓等等。無論是工具性學科還是技能性學科,都可以根據需要使用合適的微課。
4.學生觀看方便
由于微課既可以在線觀看,又可以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可以不斷重復播放,學生使用更是方便。無論是預習新課、學習新知還是復習鞏固都可以使用,也適用于家長在家輔導。微課學習不受時間、地點約束,在學校、在家里,甚至戶外都可以,只要有網絡及手機電腦等通訊設備。
三、微課對教師的影響
1.微課輔助教學,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微課的制作前提就是基于教師對某一教學問題的思考,整個制作過程就是一個教研的過程。不斷地思考、探索、實踐就是教師在不斷自我打磨,這樣一定會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促進專業(yè)發(fā)展。
2.微課輔助教學,能提高教師整合信息技術
微課制作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支撐。新的教學手段和設備的引進與嘗試,必定引發(fā)教師不斷探索,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增加教師間的交流與共享,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能力。微課的成功制作還會增強教師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3.微課輔助教學,有助于資源共享
在微課的分享中,一些優(yōu)秀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便得以傳播,有利于普通教師借鑒和模仿。教師自己制作微課時,便可以轉化為自己的二次創(chuàng)作,促進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微課教學的注意點
1.選擇微課要適合,符合教學基本原則
微課內容、形式豐富多彩,選擇面很廣,然而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師選擇時清楚要解決什么問題,適合什么類型的教學對象,要達到什么目的,然后對微課充分篩選、優(yōu)化組合。此外,在什么時間播放也值得思考。微課有的適合預習,有的適合課堂講解,有的適合復習,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使用時才能有的放矢。教師在教學中選擇的信息量也要適合,滿足教學要求即可,不能盲目追求量,不要超出學生的正常接受能力,做到適合,才能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
2.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是我們必須遵守的教學原則。教師切不能當甩手掌柜,以微課的播放代替自己的教學過程,學生也不能直接拿微課中的結論來代替自己的思考。微課的目的在于有目的地引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在使用微課的過程中更要積極參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各層學生反應,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點評,內容需全面中肯,重視師生交流溝通,引發(fā)思想的碰撞。
3.防止學生沉迷于網絡
微課雖然使用方便,但它是借助通訊設備的。許多中小學都是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學校的。在校的微課學習,一般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設置好的。但是課后,家長需要監(jiān)督好孩子使用手機、電腦的時間頻率,謹防一些孩子以學微課之名行玩手機、電腦之實。
對于一種新的教學手段,需要師生在教與學的實踐中不斷實踐、探索、改進,最終達到促進有效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