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女友在微信上分享給我一篇文章,大意是說那些執(zhí)著于簽訂“過錯方凈身出戶”協(xié)議的女性大概都是被忠誠協(xié)議欺騙的女性,因為“凈身出戶”在法律效果上與刑罰“剝奪個人財產(chǎn)”相似,涉及公民基本的生存權(quán),屬于極為嚴(yán)厲的懲罰,所以即便女性被家暴、出軌,法院也基本不會支持讓對方“凈身出戶”。我倆一番義憤填膺:女人真慘,把青春都獻(xiàn)給婚姻,法律不能保護婚姻就罷了,還不能保護財產(chǎn)!見我倆如此,老公撫著并不存在的啤酒肚“幸災(zāi)樂禍”:“哎呀,法律是維護正義的,不能打著維護正義的幌子打擊報復(fù)!”
說來也奇怪,身邊支持“過錯方凈身出戶”的人大多是女性,男性不是勉強表示同意,就是叫苦連天??墒牵瑯邮菓土P性規(guī)則,并非針對性別而設(shè),為什么女性和男性會自動站隊,一方認(rèn)定自己將是“無過錯方”,一方則暗戳戳地覺得自己會是“過錯方”呢?這自然源于彼此從小所受的教育方式不同,即女性相較于男性更缺乏主動精神,包括主動犯錯。女性一旦成為“受傷者”,慣用的方式是通過輿論自救。只可惜,輿論同情弱者,卻很難直接幫助弱者。
這跟前些天張桂梅校長對昔日學(xué)生說出的“全職主婦滾出去”的話一樣扎人心。我們都知道“全職主婦”并非和“寄居者”畫等號,不出去工作不代表不能創(chuàng)造價值。但由于“全職主婦”的價值無法被量化、得不到認(rèn)可,在婚姻中的危險系數(shù)較高,所以女校長才矯枉過正,一定要讓女孩子成長為自立自強的女強人。
其實,女人哪里只有一種活法?林徽因才貌兼修,為了給丈夫擠出時間研究學(xué)術(shù),攬下所有的家務(wù)瑣事,在做學(xué)問的間隙為衣食住行操勞半生。她會覺得是在犧牲自己成全丈夫嗎?不會。她只是找到了一個愛的平衡點,讓愛不放空,讓生活不失顏色。愛只是愛,從來不等于奉獻(xiàn)和犧牲。和她幾乎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楊絳也是如此,她婚后漂洋過海隨夫陪讀,是心存依賴嗎?是仰仗原生家庭有恃無恐嗎?都不是。她家世清貴,但動蕩年代絕非無后顧之憂。她只不過是愛得起、給得起,也輸?shù)闷?,她靠的不是家世,而是滿腹才華。你讀書上課,我可以在后面旁聽;你歸國乘三等船艙,我能淡定自如看風(fēng)景;你被聘為大學(xué)教授,我也能勝任中學(xué)女校長。我不一定時時刻刻與你并肩而立,但你需要的時候,我想要的時候,一定能站在你的身側(cè)與你共進(jìn)退。
女人若能做到如此,哪里怕什么全職不全職,哪里需要在乎什么“過錯方凈身出戶”?安放自己,就能安放家庭,婚姻也就不會有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