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清名橋中學 華靜紅
周一的第一節(jié)課是我的數(shù)學課,我正講得起勁,一段音樂聲突然響了起來。我停下正在講的課,從黑板前轉過身來,掃視著講臺下的學生,當看到小奚同學時,發(fā)現(xiàn)她的表情有一些不自然,甚至能感受到當我們四目相對時,她的不安與閃避。
我對著小奚同學的方向問了一句:“剛才是什么聲音?”沒有人回應。當我準備再次發(fā)問的時候,剛才的音樂聲又響了起來,這下,全班學生都看向了小奚同學,小奚同學的臉也唰地紅了。
“小奚,這是什么聲音?”我責問她。
“華老師,是……是鬧鈴!”小奚同學從座位上站起來的同時,支支吾吾地向我解釋著。
“是什么鬧鈴?”我再次追問。
“我,我周六晚上做作業(yè)的時候睡得晚,怕第二天早晨起晚了趕不上培訓班的輔導課,就設置了鬧鈴,結果忘記關掉了……”小奚同學還是支支吾吾的,回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我抬頭看了一眼教室后面墻上掛著的時鐘,確實是八點鐘剛過,小奚應該沒有說謊。
“小奚同學,現(xiàn)在鬧鈴確定關掉了吧?今天課后抽時間來我辦公室一趟!”我說完就繼續(xù)上課了。
下課后回到辦公室,我思索著該如何處理課堂上發(fā)生的事情?!爸袑W生能帶手機到學校嗎?”我在網(wǎng)頁搜索答案,相關結果居然有上千萬條,可見大家的確很關心這件事。我查到,2018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進行了關于學生能否帶手機進校園的調查。調查顯示,在2012名受訪者中,76.4%的受訪者支持幼兒園和中小學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這一調查結果也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熱議。
2018年,教育部、國家衛(wèi)健委等八部門印發(fā)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嚴禁學生將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帶入課堂。
那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生帶手機進學校,學校是怎么處理的呢?通過瀏覽相關新聞報道,我看到有的學校德育處、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有沒收學生手機的情況,并且“保管”到學期結束甚至是學生畢業(yè)時才會歸還該生手機;更有甚者,學校召開學生大會,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將沒收來的手機砸碎或者扔進裝滿水的水桶。上述做法都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肯定是不可取的。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這樣不僅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還會適得其反。但是如果任由學生將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帶入校園、課堂,肯定也是不行的。我必須想出一個恰當?shù)霓k法,做到“堅壁清野”,斷了學生帶手機進課堂的念頭。
該如何是好呢?
我正在思索著,一聲“報告”打斷了我的思緒,小奚同學來找我了。
她怯生生地走了進來,手里拿著手機。
“華老師,您能不能不沒收我的手機……”
我笑著對小奚同學說:“我為什么要沒收你的手機???”
小奚同學驚訝地看著我,我繼續(xù)笑著說:“你帶手機到學校來并不是故意要擾亂課堂秩序的。華老師也相信你說的話,是因為你忘記關掉鬧鈴了。并且我讓你來辦公室并沒有要求你帶著手機來,說明我沒有打算沒收你的手機啊?!?/p>
小奚同學聽到我說的話,使勁點著頭,并飛快地把手機裝進了口袋里,滿臉的沮喪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掩飾不住的欣喜。
我繼續(xù)對小奚同學說:“華老師想請你幫我一個忙,我想了解一下你自己對于學生帶手機或者其他電子產(chǎn)品到學校里來的看法。”
“華老師,我覺得,學生還是不要帶手機到學校里來為好!”小奚同學講出了自己的看法。
“繼續(xù)說說看,為什么你覺得學生最好不要帶手機到學校里來?”我真誠地看著小奚同學,鼓勵她繼續(xù)說下去。
“老師,您看,我今天帶手機來上課,就發(fā)生了鬧鈴在課堂上響起,影響全班同學上課的情況,如果沒有帶手機來,就不會發(fā)生這件事了!”小奚同學又露出了懊惱的神情。
“謝謝你,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回教室去吧!”
小奚同學向我鞠了一躬,離開了辦公室。
在下午第三節(jié)的班會課,我又發(fā)動全班學生就是否能帶手機進學校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學生們的討論非常激烈,他們對于這個問題的意見基本上分成了兩派:一種是不能帶手機到學校,理由與小奚同學說的大致相同,因為會影響上課和學習;另外一種意見是影響上課、學習的不是手機,而是持有手機的人,手機不但不會影響上課、學習,還對學習有幫助,此外,有些學生放學的時候需要與家長聯(lián)系,也必須使用手機。
看著他們小小的年紀,分析問題的時候卻頭頭是道,能辯證地看待問題,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班會快結束時,我宣布:“我將告知家長,達成以下共識:一,學生如果確實需要,可以帶手機到學校里來;二,在校期間,為了不影響學生上課、學習,手機帶來之后必須上交班主任并由班主任保管,若有家長來電話,班主任會安排合理時間通知該生回電;三,每周可以給學生一定的使用手機的時間,但如果有人帶手機到校不上交的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班主任將聯(lián)系該生家長取消該生使用手機的權限?!?/p>
全班同學聽到我說“可以帶手機進學?!睍r,先是愣了一下,但馬上就爆發(fā)出了雷鳴般的掌聲。接下來的每一天,學生來到學校之后,帶手機的都會主動把手機交到我的手里,放學以后再取回手機。他們在交手機的時候沒有絲毫猶豫,甚至還互相監(jiān)督起來……
這個案例給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這樣一些啟示:
首先,班級管理“管”不如“理”。法國管理過程學派創(chuàng)始人亨利·法約爾認為管理就是計劃、組織、指揮、協(xié)調和控制。但是,對于班級管理,一些班主任老師往往只記住管理一詞中的“控制”,對于班級只注重“管”,而忽略了“理”,也就是忽略了管理中的“指揮”“協(xié)調”要素。
其次,班級管理“堵”不如“疏”。對于班主任老師來說,所帶班級的學生中總會有人出現(xiàn)一些問題,而不少班主任老師面對問題,往往會采取“直接消滅”式的方式來解決,而不去找尋發(fā)生問題的根源。這樣做,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不如把這些“敵人”放進“城”來,只要做到“堅壁清野”,從問題的根源入手去解決問題,這樣,這些問題就不會影響班級的發(fā)展了。
最后,班級管理“收”不如“放”。對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班主任老師往往會親自下手解決問題,卻不會放心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案例中的班主任老師將“手機能否帶進校園、帶進課堂”的問題直接交給了學生去討論解決,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使問題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