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恩格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命題的哲學意義
呂世榮 劉 旸(1)
神經科學與心靈哲學交叉研究的雙向進路
代海強(9)
社會交互與主體間性的具身性分析
……………………………………何 靜(17)
荀子的“亂世之征”及其道德隱憂
…………………………關健英 郭士榕(22)
論儒道的“道隱”及其歷史前源
…………………………沈思芹 錢宗武(27)
網絡大數據產品的法律本質及其法律保護——兼評美景公司與淘寶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張建文(35)
利用爬蟲技術侵犯企業(yè)數據知識產權法益的司法
解釋
許 娟(17)
論我國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法理障礙及其破解
……………………………………毛牧然(59)
嬗變與甄別:行政罰與刑事罰的界域
…………………………李曉明 韓 冰(69)
國家環(huán)境義務溯源及其規(guī)范證成
…………………………鈄曉東 葉 舟(79)
消費者權利性質與保護路徑研究
——從民法典與單行法的關系切入
……………………………………樸成姬(87)
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場域中的互動合作模式構建
——基于粵桂扶貧協(xié)作案例的分析
…………………………祝 慧 雷 明(95)
下級高管對CEO的制衡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
孫鄖峰 武麗璇 張 平(102)
空氣質量對高管在職消費的影響
——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于雙麗 權小鋒(113)
錢謙益對詩學傳統(tǒng)的開掘借鑒與創(chuàng)作成就
孫之梅(124)
論清代“學人之詩”的多重內涵與詩學意義
王宏林(132)
“詩可以觀”:清代竹枝詞視域中的江南戲曲文化
王 寧(139)
事件視角下的晚清湖湘文人雅集典型
——以絜園展禊為中心
何 湘(146)
《句法結構》的數理思想:內容解析、淵源考證與后
續(xù)影響
何山華 毛眺源(154)
公共利益:英國傳媒規(guī)制的一條主線
曹 然 徐 敏(162)
旱澇災害背景下的漢長安城水資源利用
潘明娟(173)
清代政府對沉田賦稅的管理
——以江蘇、安徽、山東地區(qū)為中心
段 偉(181)
第2期
重建社會理論的批判維度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對當代社會科學的方
法論貢獻
張笑夷(1)
關于現代人生存悖論和自我異化的深層反思
——論西方馬克思主義和東歐新馬克思主義
的異化批判思想
杜松石(9)
中國的現代方法論困境
——對中國20世紀30年代形式邏輯批判的
哲學思考
姜 豐 樊志輝(16)
關于共享發(fā)展的哲學反思
…………………………李佳娟 陸樹程(23)
發(fā)展的唯物史觀視域中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復雜
性分析
郭一丁(30)
葛瑞漢《莊子》英譯中的“道”及相關概念的遮蔽
……………………………………劉 杰(36)
社會組織承接政府養(yǎng)老服務項目面臨的制度困境
——以新制度主義為視角
李 娟(44)
商業(yè)自動化決策算法解釋權的功能定位與實現路徑
……………………………………張凌寒(51)
算法解釋權:科技與法律的雙重視角
…………………………許 可 朱 悅(61)
認罪、認罰自愿性的有效審查機制
…………………………拜榮靜 羅景文(70)
中國本土警察權嬗變的內在邏輯
劉冰捷(79)
優(yōu)益權的另一面:論法國行政合同相對人保護制度
……………………………………李穎軼(87)
行政處罰制度完善的便宜主義進路
陳 悅(94)
不同價格政策視角下中美大豆期貨市場的風險溢
出效應
陳作章 于寶山 王慈珺(104)
技術進步對污染物排放會存在選擇性偏向嗎?
——來自環(huán)境信息視角的城市層面經驗證據
王 輝 董直慶 楊灑灑(114)
清代“新正重華宮茶宴聯句”考論
于小亮 朱萬曙(123)
清初世運與文人心態(tài)對“詞史”觀念建構的影響
黃曉丹(131)
太平天國時期的“書厄”及詩歌書寫
孫啟華(140)
曾國藩幕府“簁邰唱和”與晚清文人的群體認同
朱春雨(151)
氣候小說《突變的飛行模式》的代際正義追尋
張慧榮 朱新福(159)
跨越真實與想象的邊界:阿爾比戲劇《海景》中的
空間解讀
王瑞瑒 周 丹(166)
水患與良田:嘉道間系列盜決黃河堤防案的考察
李德楠(174)
重建清代府級自然災害事件序列的可行性論證與
方法探討
——基于西安府方志文獻的量化和統(tǒng)計分析
胡 鵬 李 軍(180)
第3期
馬克思關于人的社會性本質理論的內在張力分析
卜祥記 吳 巖(1)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共產主義思
想的出場
張 端(9)
對方東美原始儒家精神論的思考
…………………………段瀾濤 柴文華(15)
…………………………馬蘭蘭 李振綱(21)
《金英蘭法案》與社會治理現代化
——以高校治理為中心
…………………………郭鳳臣 張雷生(27)
量刑協(xié)商的檢察主導評析
李奮飛(36)
審判階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相關問題研究
……………………………………董 坤(48)
實質真實主義的妥協(xié)
——德國刑事協(xié)商制度的理論考察
……………………………………王瑞劍(56)
《核安全法》背景下我國公眾核安全權利的實現
……………………………………劉 久(66)
大數據時代隱私協(xié)議中個人信息的保護進路
——德以互聯網分層為視角
李 鑫(77)
價值沖突與選擇:代孕親子關系確認的困境破解
……………………………………談 婷(88)
基于交叉效率模型的地方政府財政科技支出效率
研究
張 斌 孫旭安 何 艷(97)
人才與經濟融合發(fā)展機制及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
——以江蘇省為例
苗成斌(105)
“16+1”背景下中國企業(yè)對外投資物流轉運中心選
址優(yōu)化方法研究
湯玲玲 羅正英(112)
夏曾佑與晚清文壇
關愛和(121)
“曲江流風”:明清嶺南地域詩學傳統(tǒng)的構建及其
意義
陳恩維(136)
清代論文詩及其文章學價值
代 亮(146)
漢文佛典中“猴猻”之“猻”的語源
——兼談“孫悟空”何以姓“孫”
董志翹(156)
《新譯華嚴經音義私記》與唐代字樣學東傳日本新考
賈 智(166)
精神分析、情感史與巫術
——琳達·羅珀的近代早期巫術研究
陸啟宏(176)
歷史學與心理分析
——表現危機的學問
賴國棟(182)
第4期
民法典人格權編性騷擾規(guī)制條款的解讀
王利明(1)
中國民法典對潘德克頓體系的揚棄
溫世揚 朱海榮(9)
論民法典上“自然人”的概念
……………………………………李永軍(19)
程序法視域下民法典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解
釋論
肖建國 丁金鈺(27)
司法視域下民法典違約金調減規(guī)則的解釋論
…………………………石冠彬 彭宛蓉(37)
民法典背景下承攬合同驗收制度的教義學展開
……………………………………黃 喆(46)
《民法典》格式條款的效力審查規(guī)范解讀
——以零時生效條款與等待期條款為例
…………………………孫建茵 馮 引(65)
論恩格斯生態(tài)思想的鮮明政治導向
……………………………………方世南(73)
對外傳播話語場域的構成、運行與評估
——以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為例
……………………………………王景云(79)
城市政治公共領域中的空間正義及其實現路徑
…………………………吳新星 葉繼紅(86)
共享內控審計師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機制研究
…………………………張俊民 卜美文(93)
自貿區(qū)發(fā)展、空間溢出效應與蘇南產業(yè)區(qū)位分異
田國杰 郭占苗(103)
論《九愍》對《九章》、九體的發(fā)展
劉運好 吳 強(113)
一宗四佐:西昆體的淵源及生成
沈文凡 張盼盼(122)
近百年詞調與詞律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朱惠國(130)
西方美人之思
——鄭經《東壁樓集》思明之志發(fā)覆
胡傳志(140)
錢仲聯近代文學知識結構的形成及其詩學觀
羅時進 楊 霖(147)
從對戊午科場案的差異性理解看晚清社會心態(tài)
邢淵淵(154)
關于上古漢語近指代詞研究中所存分歧之新審視
曹 煒 李 璐(162)
英國政府勞資關系治理理念的嬗變
——以《勞資關系法(1971年)》為主線
莫 磊(174)
為“融合”而“限制”
——英國《1968年英聯邦移民法》探析
于明波(182)
第5期
邁向理想的共同體:批判中的重建
——兼及《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哲學解讀
臧峰宇(1)
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主義的限度及其重構
——以全球疫情風險為視域
洪 波(7)
論古希臘修辭學對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啟示
…………………………張勝利 田芝健(14)
論中國式 “心”的內涵
張再林(20)
審判中心主義與認罪認罰程序的“雙重陷阱”
……………………………………佀化強(29)
認罪認罰從寬與“以審判為中心”關系的理論反思
……………………………………褚福民(38)
職務犯罪調查階段認罪認罰從寬的制度邏輯與展開
……………………………………桂夢美(48)
刑事控辯協(xié)商機制的確立與爭議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述評
…………………………陳文聰 李奮飛(59)
確立《行政處罰法》總則地位的幾個問題
……………………………………黃學賢(69)
基層社會治理危機的根源與消解路徑
……………………………………孫麗君(76)
民眾協(xié)商與決策吸納:協(xié)商吸納型環(huán)境政策工具
及其治理效應
陸道平(84)
產業(yè)集聚、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與空間差異化策略
…………………………韓 堅 鄒力子(91)
農村基層組織精準扶貧產業(yè)政策實踐過程的運作邏輯
——一個多重思維檢視下的分析框架
…………………………陳 繼 葉南客(93)
唐代刺史與州郡的文學關聯
李德輝(111)
中興高流:論韓元吉的人生與詩歌藝術
曾維剛(119)
論明清之際駢文的經典化
張明強(128)
世變中的守正與崇古
——論同光派詩人江瀚的詩學觀
潘靜如(138)
晚清“丁戊奇荒”詩歌闡論
閆 麗(146)
社會交往的審美之境
——論西美爾的社會學美學思想
陳 朗(155)
劉宋晚期的政權重構與高門士族的權勢復升
李 磊(163)
士紳階層的再生產:清代后期杭州宗文義塾研究
黃鴻山(171)
盛世日常:《浮生六記》所見江南社會
小 田(182)
第6期
人和歷史的后現代處境
——論赫勒《碎片化的歷史哲學》中的隱喻及
意義
趙海峰 王曉瓊(1)
個體性與社會性:現代社會倫理建構的雙重向度
……………………………………王益仁(10)
晚年馬克思對歷史唯物主義公正觀的深化及其理
論意義
孫玉翠 唐正東(17)
美德倫理與現代性道德新謀劃
——從麥金泰爾的追尋美德談起
…………………………倪念念 張曉東(23)
走向空間正義的城市公共空間規(guī)劃路徑
……………………………………嚴 晶(29)
“文化中國”的規(guī)范塑造
——以清代民間法中的“家法”“鄉(xiāng)約”和“行
規(guī)”為例
謝 暉(37)
基于法律形式性悖論的新興權利證立機制
……………………………………陳肇新(49)
新時期農業(yè)對外合作立法探析
李興國(57)
從不完全契約路徑融通知識產權保護與協(xié)同創(chuàng)新
…………………………陳燦平 李 妍(66)
宏觀行政過程中的關聯行政行為認定、效力與救濟
石肖雪(74)
檢察裁量權的再配置
——在“認罪認罰從寬”背景下展開
……………………………………賀江華(85)
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yè)人才職業(yè)能力模型及實訓體
系設計的研究
王 進(96)
國際產業(yè)轉移視角下的勞動力成本與全球價值鏈
參與度
——基于多國(地區(qū))制造業(yè)部門的門檻效應
研究
李芳芳 解?,| 程寶棟(109)
高管激勵對公司信息披露違規(guī)的治理作用
——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陳西嬋 周中勝(123)
明中后期“學凡三變”現象及其詩史意義
溫世亮(134)
紙上園林:明清文人詩意棲居的空間想象
王志剛(143)
論清代桐城詩歌總集的體派意識與文學權力互動
史哲文(154)
“老三論”何以錯失“后人類”:類比誤用與范式轉型
張春曉(162)
從農民蔑稱看宋代城鄉(xiāng)關系
張 文 孫豐琛(170)
美國政府推動北約非常規(guī)武裝化的戰(zhàn)略思想及實
踐(1953—1954)
王曉坤(179)
民間信仰與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會適應
陳云霞(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