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玲 杜波(通訊作者)
(重慶市開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普外二科 重慶 405400)
肝臟穿刺活檢術是指在局部麻醉下,采用專用穿刺探頭,在彩色多普勒超聲實時引導下,進行肝臟穿刺的一種取活檢組織技術[1]。該方法是確診肝功能異常、慢性肝炎、肝外疾病累及肝臟等肝臟相關疾病最有價值的檢測手段之一,具有適應癥廣、操作簡單、損傷小及結果可靠等優(yōu)點[2]。然而肝臟門靜脈聯(lián)合肝動脈呈雙向供應血液,行活檢術時易發(fā)生出血的狀況。在超聲引導下行肝臟穿刺術,一定程度上提高手術操作的精準度,減少手術的危險因素[3]。該手術方式為一項有創(chuàng)操作,加之肝臟的特殊結構,手術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和術后并發(fā)癥,因此做好肝臟穿刺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非常關鍵[4]。本研究旨在分析優(yōu)質護理應用于超聲引導下肝臟穿刺術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8 月期間于我院進行超聲引導下肝臟穿刺術82 例患者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1 例。試驗組男19 例、女22 例;年齡24 ~65 歲,平均年齡(41.31±7.94)歲。對照組男20 例,女21 例,年齡25~67 歲,平均年齡(42.15±8.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科室共計16名護理人員參與本研究,年齡20 ~43 歲,平均年齡(31.12±5.71)歲,工齡3 ~18 年,平均工齡(11.32±5.11)年,且研究期間未發(fā)生參與人員的人事變動。
兩組患者均進行超聲引導下肝臟穿刺術:患者左側臥位,身體右側靠近床邊緣,手臂曲肘置于腦后。隨后在超聲引導下避開臨近的臟器、大血管,對穿刺點進行定位,為右側腋中線后腋前線8、9 肋間。對患者行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采用全自動活檢槍(18G),囑咐患者屏氣,扣動肝穿槍快扳機穿刺針迅速穿取肝組織,拔針后立即無菌紗布按壓針眼5min,穿刺點活檢組織為3cm左右。確認穿刺點無滲血后無菌敷料進行覆蓋,用擔架車將患者返回病房。
對照組:對該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①觀察并記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②配合醫(yī)生對患者進行心電圖、血常規(guī)、生化、胸片及凝血功能等相關指標檢查,同時做好吸氧、輸血等準備工作;③叮囑患者術前排空大小便,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留置留針;④術前多詢問、觀察患者有無肝臟穿刺的禁忌癥,若有及時告知醫(yī)生;⑤術前核對穿刺用物品清單,檢查消毒物品、穿刺器械及必要搶救物品等是否齊全。
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質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心理護理:肝臟穿刺是一項創(chuàng)傷性診斷技術,大多數(shù)患者對具體手術過程不清楚,擔心疼痛難忍,加之醫(yī)院陌生的環(huán)境,易出現(xiàn)擔心、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導致配合度下降,穿刺成功率降低。護理人員術前應耐心與患者溝通,建立彼此信任的關系,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詳細講解肝臟穿刺術為一次性穿刺針,具穿刺快速、成功率高及無交叉感染等特點。以此鼓勵患者,幫助其調整心態(tài),消除恐懼,自信應對手術。同時,可以介紹肝臟穿刺成功者為典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術后患者會出現(xiàn)短暫疼痛,對家屬做好溝通解釋工作,及時關注并鼓勵患者,分散其注意力,幫助患者盡早恢復。
(2)體位護理:術中指導患者行左側位,身體右側靠床沿,并將右臂上舉于腦后,保持舒適且利于手術的姿勢。術后安返病房后,穿刺點加壓包扎止血2h,絕對的臥床休息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關鍵之一,術后建議患者臥床24h。為減少患者同一體位所導致的不適等,指導患者平臥位及右側臥位,床抬高30°方便飲食等,密切觀察患者情況。
(3)屏氣護理:術前應指導患者練習呼吸、屏氣等動作,先深吸氣,然后在呼氣末屏氣,反復訓練直至患者熟悉。一般要求患者屏氣5s 以上,可減少患者因隨意呼吸對肝臟造成的損傷或引起手術失敗。術中B 超定位后,再次指導患者練習屏氣數(shù)次。
(4)飲食護理:提醒患者術后3h 內禁止飲食,之后可食用清淡、半流質食物,術后24h 可正常飲食。
依據(jù)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兩組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共分為4 個等級,主要評定癥狀出現(xiàn)的頻率?!?”為無或很少時間有;“2”有時有,“3”大部分時間有,“4”全部時間或絕大部分時間有,總分乘1.25 取整數(shù)即為標準分。標準分50 分,分數(shù)越高焦慮情況越嚴重。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研究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 進行分析。SAS 評分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并發(fā)癥以百分比代表發(fā)生率,采用χ2檢驗分析,結果以P<0.05 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進行護理前,兩組患者間SA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進行護理后,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降低,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 評分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 評分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 41 57.34±8.93 42.74±5.82對照組 41 57.95±9.21 51.65±6.43 t-0.023 10.865 P->0.05 <0.05
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31%)明顯低于對照組(19.5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臨床上在肝臟相關病變的診斷過程中常采用超聲引導下肝臟穿刺術,具有精確、快速、創(chuàng)傷小及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目前已在許多醫(yī)院廣泛開展[5]。但作為一種創(chuàng)傷性檢查,患者是在清醒狀態(tài)下完成手術,其創(chuàng)傷、并發(fā)癥等依然不容忽視,因此貫穿整個穿刺術前后的全方位護理是保證良好恢復的重要因素[6-7]。
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護理后SAS 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同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咴谛g前、術后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這樣的負面情緒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一系列應急反應,因此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術前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使用淺顯語言溝通講解,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同時術后及時引導患者消除緊張心理,有效減輕不良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8]。同時,為患者進行體位、屏氣、飲食等方面的指導,不僅能有效較少患者的痛苦,同時很大程度地加速康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9]。薛黎明等[10]研究中,對肝臟穿刺術患者通過優(yōu)質護理,觀察組患者SAS 評分明顯降低,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有利于提高肝臟穿刺術患者的SAS 評分,有效降低術后相關并發(fā)癥,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