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梅
(青海省交通醫(yī)院 青海 西寧 810008)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冠狀動脈硬化,出現(xiàn)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情況引起的心肌梗死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臨床出現(xiàn)心區(qū)疼痛、出汗等癥狀[1]。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容易出現(xiàn)心率失常、心理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癥,影響患者生命健康。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多采用介入、溶栓治療,其中主動脈球囊反博術是一種心臟器械輔助治療,能夠減輕心臟負荷,提高舒張壓、增加器官血灌注量,達到治療目的[2]。但行主動脈球囊反博術術后患者容易出現(xiàn)脫機困難、并發(fā)癥情況,影響患者預后質量,因此,在主動脈球囊反博術圍手術期護理措施也受到臨床廣泛關注,本次研究分析了行主動脈球囊反博術患者治療期間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8 年10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 例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主動脈球囊反博術治療。按照患者入院時間分為兩組,對照組(14 例,男8 例,女6 例,年齡48 ~75 歲,平均年齡62.71±8.62 歲),觀察組(16 例,男8 例,女7 例,年齡46 ~75 歲,平均年齡62.28±9.19 歲)。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無主動脈球囊反博病史[3]或心臟疾病史;(2)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有神經障礙或不具有溝通能力;(2)患者治療依從性較低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本次研究內容均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和批準,分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采用主動脈球囊反博術治療,且為手術期間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行舒適護理,具體方法為:
1.2.1 常規(guī)護理
1.2.1.1 健康告知,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及時為患者行全身檢查,并安置心電圖、呼吸機等儀器,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并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同時,需將患者病情狀況和治療方法告知患者和家屬,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
1.2.1.2 病情觀察,術后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情況,觀察管道運行情況,若出現(xiàn)不良反應需及時告知臨床醫(yī)師,及時給予治療護理措施,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效果。
1.2.1.3 并發(fā)癥預防護理,根據主動脈球囊反博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情況,如下肢血栓、感染等并發(fā)癥情況,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臨床癥狀,評估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并做好并發(fā)癥預防護理措施。
1.2.2 舒適護理
1.2.2.1 環(huán)境護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護理人員需保持患者治療環(huán)境的舒適度,如調整病房溫度為22~24℃,定期通風、更換床褥,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環(huán)境的舒適度。同時降低監(jiān)護儀器的聲音,降低夜間儀器運行噪音,保證患者充足睡眠。
1.2.2.2 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及家屬熟悉醫(yī)環(huán)境院,減少環(huán)境陌生感,改善心理狀態(tài)。術前為患者講解手術治療方法,手術治療預后,手術后注意事項等內容,為家屬解惑,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同時,針對不良情緒嚴重患者,需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引導患者放松心情,必要時給予鎮(zhèn)定劑護理。
1.2.2.3 術后護理,(1)體位護理,由于術后患者需減少體位變化,避免出現(xiàn)脫管情況,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護理人員需定期為患者給予體位更換,操作期間降低患者身體不適;(2)疼痛護理,患者術后多出現(xiàn)疼痛情況,導致患者生命體征波動較大,護理人員需定期詢問患者臨床癥狀,鼓勵患者表達疼痛情況,必要時給予鎮(zhèn)痛藥物治療;(3)心理護理,患者術后需給予心理護理,引導患者家屬共同給予社會支持,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從而改善臨床治療效果。兩組患者均給予護理兩周,分析其護理效果。
收集分析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心理狀態(tài)、舒適度評分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1)手術指標從手術時間、脫管時間、住院時間3 個指標分析;(2)心理狀態(tài)是收集患者SAS 評分情況,SAS 評分越高說明患者心理焦慮情況越明顯;(3)舒適度評分是采用本院自制的舒適度評分量表評價,從患者飲食、休息、疼痛、護理環(huán)境等10 個條目進行評價,總分0 ~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護理舒適度越高;(4)并發(fā)癥包括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動脈損傷、插管困難等。
將數據納入SPSS23.0軟件中分析,患者手術指標、心理狀態(tài)、舒適度評分情況比較均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χ2檢驗,并以(%)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分析對比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脫管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脫管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16 52.84±11.53 2.72±0.94 10.57±1.95對照組 14 64.35±14.26 4.18±1.17 14.13±2.16 t-2.444 3.789 4.745 P-0.021 0.001 0.001
通過分析對比顯示,S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 評分及舒適度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SAS 評分及舒適度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SAS 評分(分) 舒適度(分)觀察組 16 36.18±3.26 79.63±5.06對照組 14 42.84±3.15 68.92±4.62 t-5.670 6.021 P-0.001 0.001
通過分析對比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對比[n(%)]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疾病,具有發(fā)病時間快、病情危急、預后質量低的特點,隨著臨床醫(yī)療服務水平發(fā)展,常采用主動脈球囊反博術治療,輔助左心室血液循環(huán),從而改善病灶區(qū)血液循環(huán),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情況,達到治療效果。但由于主動脈球囊反博術后,患者需長期臥床休息,增加了下肢血栓、術后感染等并發(fā)癥情況,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因此,需在患者圍手術期給予有效護理措施[4]。
舒適護理是一種從患者角度出發(fā)的護理措施,主要指在患者治療期間,充分考慮患者不適情況,制定完善的臨床護理措施,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期間的舒適度,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針對行主動脈球囊反博術患者,舒適護理措施主要從術前護理、術后護理兩個方面給予護理支持,術前為患者講解疾病發(fā)生原因、手術治療方法,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手術治療依從性,緩解不良情緒;術后為患者提供體位護理、疼痛護理和心理護理,能夠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緩解患者心區(qū)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同時在患者治療期間提供舒適環(huán)境護理,從而改善患者護理舒適度,促進患者術后康復[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脫管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S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舒適護理措施在主動脈球囊反博術患者治療期間護理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行主動脈球囊反博術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用舒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改善患者舒適度評分,值得臨床應用。但本次觀察例數偏少,有待于繼續(xù)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