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可
如今,吉首的黃金茶種植面積已達12.1萬畝,合作社發(fā)展到了150家,直接帶動2.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8月中旬,記者跟隨王潤龍走進吉首市黃金茶主產區(qū)馬頸坳鎮(zhèn)隘口村,只見眼前的村莊層層疊翠,房前屋后茶樹環(huán)繞。
看見兩位村民在采茶,王潤龍三步并作兩步折進茶園,跟村民聊了起來。“種了10多畝1號和2號黃金茶,兒子開了茶廠,我們老兩口給他打工,一年也能掙個10多萬元?!贝迕駨埥B杰說,家里的茶園以前都是稻田,后來政府發(fā)補貼、送茶苗,派專家講技術,一年兩收的吃飯?zhí)锍闪怂募究刹傻闹赂惶铩?/p>
“2008年,湘西的黃金茶只有2000多畝,現(xiàn)在擴大到30多萬畝。” 說完,王潤龍往嘴里丟了一片鮮葉。13年時間,為一片小小的綠葉,這位湘潭伢子幾乎成了湘西伢子。
苗語中,“吉”是“茶”的意思。位于武陵山脈腹地的吉首,的確是茶樹的天堂。
2008年,王潤龍初到湘西時發(fā)現(xiàn),黃金茶的茶多酚含量約為20%,氨基酸含量高達7.47%,是同期一般綠茶品種的兩倍。但村民認知不足、育苗種植技術落后、制茶工藝傳統(tǒng),黃金茶難以達到高產高質,長久以來只能在山窩窩里孤芳自賞?!昂貌璨荒軟]有好苗子?!蓖鯘欭垖⒋謇锏膬?yōu)質老茶樹的枝條剪下來反復試驗,研究出了“稻田無心土扦插育苗技術”, 讓黃金茶育苗擺脫了土壤限制,并從幾百個黃金茶單株品系中,精選出黃金茶1號、2號和168號進行推廣。
在農民培訓班上、在茶園里,王潤龍一點點地講門道、傳經驗,手把手地教村民剪枝、扦插,育苗新技術受到茶農好評。有了大量好茶苗,加上政府對退耕種茶給予補貼,從隘口村到吉首市,再到整個湘西州,黃金茶的種植逐漸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茶樹種得多,還得長得好?!颁伾系啬?,茶苗成活率基本在100%,還省了一年四五次的除草。” 2016年開始,王潤龍大力推廣營養(yǎng)缽茶苗覆膜打孔栽培新技術。但這次,專家也碰了壁。
“帶營養(yǎng)土的茶苗每株貴2角錢,還比常規(guī)的茶苗小,能活嗎?鋪上地膜后每畝增加400至500元的成本,收得回來嗎?”茶農們的問題讓王潤龍明白,是騾子是馬得牽出來遛遛。于是,他建了100畝覆膜打孔移栽新技術示范基地?!罢f來也巧,當年7月久旱高溫,村民們沒有鋪地膜的新種茶苗基本都蔫了,而示范基地的茶苗卻長勢喜人?!贝迕駛兠靼祝€是要相信專家,相信科技。
如今,吉首的黃金茶種植面積已達12.1萬畝,合作社發(fā)展到了150家,涉及全市6個鄉(xiāng)鎮(zhèn)、4個街道、88個行政村,直接帶動2.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僅2020年,全市茶農春茶收入人均超過5000元。“以前村里的人我基本都認識,現(xiàn)在進村大部分都是生面孔?!蓖鯘欭埵切牢康?。種茶能在家門口致富,年輕人回來了。
今夏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女主角之一的顧佳接手了湘西的一個茶廠,卻步履維艱。而在隘口村,也有一位現(xiàn)實版的“顧佳”,正將黃金茶產業(yè)做得風生水起。
2015年,30歲的洪丹看中家鄉(xiāng)黃金茶的發(fā)展前景,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村里創(chuàng)立了吉首市丹望黃金茶專業(yè)合作社。洪丹說,自己一開始不懂技術、沒有銷路,第一年的茶葉銷售吃了“零蛋”。
一腔熱血的事業(yè),在2016年迎來了轉機。“王潤龍成了我的老師。”學習育苗、采茶、制茶、泡茶技術,跑茶葉博覽會打開銷路,在王潤龍的指導和帶領下,3年時間里,洪丹從一個“茶小白”逐漸蝶變?yōu)榘雮€“茶專家”。也因為她的合作社,村民們背著背簍翻山越嶺賣鮮葉的歷史宣告終結。
如今,洪丹的黃金茶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還遠銷摩洛哥。她說:“做黃金茶,給了我‘三十而已從零開始的勇氣,也給了我回饋故鄉(xiāng)的成就感。”在新灣村,近幾年種植的千畝黃金茶茶園點綴其中。2016年,新灣村淘汰了沒銷路的椪柑產業(yè),響應政府號召開始種茶。“我們起步晚、沒經驗,他帶給了我們信心?!贝逯鴱埼迦f。
“好的技術經驗都是現(xiàn)成的!”王潤龍帶著新灣村村民到種茶大村隘口村參觀交流,堅持定期進村手把手向茶農傳授技術,皮膚曬得黝黑,跟村民們站在一起,一模一樣的。
2019年清明前夕的凌晨,新灣村茶葉種植合作社炒茶機器出了故障。白天采摘的明前茶必須立即處理。情急之下,合作社負責人向順艮撥通了王潤龍的電話:“機器壞了,炒不了茶,您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
“我馬上來!”王潤龍掛了電話,就從市區(qū)往村里趕。到了合作社,王潤龍還沒歇口氣就開始調修機器,調好機器后又帶大家一起炒茶,直到凌晨4點鐘才下山。
除了技術員,王潤龍還是銷售員。隨著黃金茶的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王潤龍每年帶領數(shù)十家合作社、茶企參加全國各地茶葉博覽會,為黃金茶代言吆喝。近年來,“一兩黃金一兩茶”的名號愈發(fā)響亮,黃金茶迅速走向全國成為搶手貨。一片片小小的茶葉,一點點充實了村民們的腰包。
“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叫黃金茶?!蓖鯘欭堈f,湘西黃金茶發(fā)展迅猛,卻沒有評判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生產加工流程,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產品質量,2019年,王潤龍牽頭制定和發(fā)布了湘西黃金茶4項產品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為黃金茶市場規(guī)范化打下基礎。王潤龍透露,今年又有4項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即將發(fā)布。
把大山和茶園當家的王潤龍有兩個綽號,一個是“茶爸爸”,另外一個是“差爸爸”。13年間,王潤龍讓科技扎根土地,幫助把黃金茶做成了湘西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yè),茶農們稱贊他為“茶爸爸”。也是這13年,王潤龍的兒子從小學讀到了大學二年級。在對兒子的陪伴和學業(yè)指導上,王潤龍幾乎是缺位的。
10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王潤龍等專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吉首市成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全省十強生態(tài)產茶縣市”,榮獲“中國黃金茶之鄉(xiāng)”稱號。王潤龍在湘西的山坳坳里,成就了“黃金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