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孫光宇
2020年9月7日,一個“應屆碩士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話題沖上了微博熱搜。
事情源于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wǎng)9月2日刊登的文章《孫光宇:發(fā)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文章介紹,孫光宇為該校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yè)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目前,孫光宇已被瑞士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瑞士等離子體中心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并獲得全額獎學金。9月7日,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的相關工作人員回應此事稱,孫光宇在碩士畢業(yè)論文答辯時,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們覺得他科研成果突出,所以就提了一個這樣的建議,但學校有博士學位授予的相關政策,所以研究生院并沒有授予他博士學位。
但即便如此,孫光宇的優(yōu)秀也是有目共睹的。當談到自己為什么能發(fā)表那么多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時,孫光宇總結出三點經驗,第一點是“始于模仿,成于創(chuàng)新”,第二點是“無人跡處,最有奇觀”,第三點是“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對于大學該如何度過,孫光宇說:“希望學弟學妹們能找到自己擅長且感興趣的領域,并堅持走下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少一點從眾,多一點思考?!睂τ诮窈蟮陌l(fā)展,由于受錢學森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的影響,孫光宇計劃在瑞士讀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我認為我們青年無論在國外深造多久,都應該回來報效祖國”。
銳評:雖然大學不應該以論文數(shù)量論英雄,但是從孫光宇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科研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對生活的思考,對祖國的赤誠?!吧倌晷氖庐敀傇?,誰念幽寒坐嗚呃?!蹦贻p人就應該勇立時代潮頭,努力攀登高峰,讓自己看到更美的風景,也讓世界聽到自己的聲音。
06
屈詩穎
2020年9月1日,北京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報到。其中,年齡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5年,今年剛滿15周歲。這名新生叫作屈詩穎,來自湖南新邵一中,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696分的優(yōu)異成績,被北大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錄取。
屈詩穎出生于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是家中長女,下面還有兩個妹妹。屈詩穎上學很早,讀小學一二年級時成績并不好,語文、數(shù)學加起來都不及格。但老師對她很好,一直耐心地鼓勵她。二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時,她的語文、數(shù)學都考了七八十分,老師還給她頒發(fā)了成績進步獎。她為此很開心,并且發(fā)誓以后年年都要得獎。接著她三年級時便考到了年級第一,之后小學階段的成績也一直保持在年級前五。
上了初中,屈詩穎可能因為需要適應,所以剛開始時成績平平。但她骨子里有股不服輸?shù)钠磩?,通過不斷的努力,慢慢又趕超了上來。高中階段,屈詩穎曾獲得全國中學生數(shù)學能力競賽國家級三等獎、省級一等獎等獎項,并被評為校優(yōu)秀學生干部。在班主任李武濤看來,屈詩穎有學習的天分,但主要還是靠刻苦?!八咭坏礁呷龓缀醵紱]怎么休息,校長和老師們都鼓勵她考北大。在家隔離期間,她就每天五點多起床,晚上十一點多睡覺,中午只睡十多分鐘。”屈詩穎的母親說。
銳評:上天從來不會虧待努力的人,日拱一卒的結果,必定是功不唐捐。針對現(xiàn)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現(xiàn)象,屈詩穎的經歷或許能給大家提個醒:大多數(shù)時候,學習拼的并不是投入了多少資源、上了多少補習班,關鍵還是在于個人的努力,在于個人的恒心和毅力。
寫作點撥
孫光宇和屈詩穎,一個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一個高中畢業(yè),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績,為自己的一個人生階段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當我們把他們稱為天才時,更要看到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他們的故事可以用于寫作天才、勤奮、堅持等話題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