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健琨 李慕春 王愛霞 陳國通 陳俊宇 韓飛 邵家麗
摘要 [目的]為提高薰衣草精油的穩(wěn)定性、延緩精油的釋放速度、拓寬其應用領(lǐng)域奠定基礎(chǔ)。[方法] 使用微膠囊造粒儀B-395制備薰衣草精油微膠囊,通過單因素試驗與正交試驗,對影響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化包埋效果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采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對精油的包埋率進行測定,確定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化的最佳工藝條件。[結(jié)果]薰衣草微膠囊的最佳制備參數(shù)為海藻酸鈉2.0%,明膠3.0%,殼聚糖0.10%,氯化鈣2.5%。[結(jié)論]此條件下制備的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具有較高的包埋率,減少了精油成分的揮發(fā),拓寬了精油的應用領(lǐng)域。
關(guān)鍵詞 薰衣草精油;微膠囊造粒儀;包埋率
中圖分類號 TQ 65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23-022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3.057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f Lavender Essential Oil Microcapsules
ZHENG Jian-kun1,2, LI Mu-chun1,2, WANG Ai-xia1,2 et al
(1. Xinjiang Autonomous Academy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Urumqi, Xinjing 830011;2. Xinji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Green Processing of Nature Product, Urumqi, Xinjing 8300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lavender essential oil, delaying the release of essential oil, broadening the application field. [Method] Lavender essential oil microcapsule was prepared by using granulation instrument B-395. Through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factors influencing lavender essential oil microcapsule embedding effect were studied, and embedding rate of essential oil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of lavender essential oil microcapsule were obtained. [Result] The best lavender microcapsule preparation parameters were 2.0% sodium alginate, 3.0% gelatin, 0.10% chitosan, 2.5% calcium chloride. [Conclusion] Lavender essential oil microcapsule prepared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 has high embedding rate, reduce the oils volatilization, widen the oil application field.
Key words Lavender essential oil;Microcapsule granulator;Embedding rate
基金項目 新疆地產(chǎn)中藥民族藥新藥研發(fā)培育項目(2017-02-0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17B0316-3)。
作者簡介 鄭健琨(1977—),男,安徽廣德人,高級實驗師,從事食品研究與檢測工作。*通信作者,實驗師,從事食品研究與檢測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4-20;修回日期 2020-06-03
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又名靈香草、香水植物、香草等,為唇形科薰衣草屬小灌木,原產(chǎn)自歐洲、大洋洲及地中海沿岸國家,后被廣泛栽種于中國、英國等[1]。新疆的天山北麓與法國普羅旺斯位于同一緯度帶,且氣候、土壤條件相似,是中國著名的的薰衣草之鄉(xiāng)。目前新疆的薰衣草已列入世界知名品種[2]。薰衣草在古羅馬時代就已是相當有名的香草,功效頗多,被稱為“香草皇后”[3]。薰衣草是珍貴的中藥材和食品香料[4-5],可抗菌[6]、健胃、提神醒腦[7]、松弛肌肉[8],亦可用于治療風寒感冒等疾病。
薰衣草精油是一種揮發(fā)性精油,由薰衣草提煉而成,其主要成分為乙酸芳樟酯和芳樟醇,有芳香性[9]。研究表明,薰衣草精油有鎮(zhèn)定、鎮(zhèn)痛、降脂、降血壓、保護神經(jīng)、抑制腫瘤、驅(qū)蟲、抗菌、抗抑郁、抗氧化、抗突變等功能[10]。但是在空氣中,薰衣草精油極易揮發(fā),而且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物理化學性能不夠穩(wěn)定。微膠囊化具有提高精油穩(wěn)定性、改善精油物理性質(zhì)、延緩精油釋放速度、保護精油免受環(huán)境影響等優(yōu)點[11-14],將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化有利于貯藏和延長香味保持時間等,同時可以拓寬薰衣草精油的應用領(lǐng)域[15-18]。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薰衣草精油購自伊犁天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藻酸鈉:瑞士步琦有限公司;殼聚糖(脫乙酰度87%,工業(yè)品)、明膠、氯化鈣、二氯甲烷、乙酸、無水硫酸鎂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試驗用水均為去離子水。
1.2 設(shè)備
微膠囊造粒儀(B-395),瑞士步琦有限公司;在線凝膠凈化氣質(zhì)聯(lián)用儀(GCMS-QP2010),日本島津公司;純水制備系統(tǒng)(ELIX5),美國密理特公司;冷凍干燥機(ALPHA2-4),德國CHRIST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薰衣草精油微膠囊的制備。使用微膠囊造粒儀B-395制備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微膠囊造粒儀B-395采用振動噴嘴技術(shù),依據(jù)的原理(圖1):液體連續(xù)流出噴嘴時,噴嘴上方的振動裝置會將其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液滴。振動頻率由液滴的數(shù)量決定,噴頭的尺寸由液滴的大小決定,如若液滴帶電或尺寸較小可加電壓分離[19]。
配制一定濃度的海藻酸鈉-明膠溶液、殼聚糖-氯化鈣溶液,取海藻酸鈉-明膠溶液于壓力瓶中、薰衣草精油于注射器中、殼聚糖-氯化鈣溶液于燒杯中。調(diào)整進樣速度、振動頻率以及攪拌速度,使液滴在離開噴嘴后呈現(xiàn)出單液滴。制備出的微膠囊過濾,用二次水沖洗,低溫烘干。
1.3.2 單因素試驗設(shè)計。分別以海藻酸鈉濃度(0.5%、1.0%、1.5%、2.0%、2.5%、3.0%),殼聚糖濃度(0.05%、0.10%、0.20%、0.40%、0.60%),明膠濃度(3%、5%、7%),氯化鈣濃度(1.5%、2.0%、2.5%)為影響因素,探究其對微膠囊化薰衣草精油包埋率的影響[20-21]。
1.3.3 正交試驗設(shè)計。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的結(jié)果,選擇影響薰衣草精油包埋率的4個因素:海藻酸鈉濃度(A)、殼聚糖濃度(B)、明膠濃度(C)、氯化鈣濃度(D)進行工藝優(yōu)化,確定3個水平,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shè)計,篩選最佳包埋條件,正交試驗設(shè)計因素見表1。
1.4 測定方法
1.4.1 樣品的制備。制備好的微膠囊過濾,濾過液加一定量的二氯甲烷,充分振蕩,靜置,取出二氯甲烷層,得游離精油。微膠囊加一定量的PBS pH 7.4磷酸緩沖液,超聲,使得緩沖液將壁材溶解,釋放出芯材。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充分振蕩,靜置,取出二氯甲烷層,得核內(nèi)精油。二氯甲烷層過無水硫酸鎂和0.22 μm濾膜于氣相小瓶。
1.4.2 GC-MS氣相色譜質(zhì)譜分析條件。進樣口溫度:240 ℃;分流比:50∶1;載氣:氦氣;柱流量:1.00 mL/min;吹掃流量:5.0 mL/min;色譜柱:DB-5MS 30 m×0.25 mm×0.25 μm;檢測器溫度:280 ℃;溶劑延遲:5.5 min;程序升溫:初始溫度60 ℃,保持5 min,5 ℃/min升溫至280 ℃,保持15 min;質(zhì)譜條件:EI離子源,離子源溫度:250 ℃,電子倍增壓0.1 kV。
通過主要化合物峰面積對薰衣草精油進行包埋率的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包埋率(%)= 核內(nèi)精油峰面積/(核內(nèi)精油峰面積+游離精油峰面積)×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
2.1.1 海藻酸鈉濃度的影響。固定殼聚糖濃度為0.15%、明膠濃度5%、氯化鈣濃度1.5%,探究不同海藻酸鈉濃度(0.5%、1.0%、1.5%、2.0%、2.5%、3.0%)對薰衣草精油包埋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2。由圖2可知,薰衣草精油包埋率隨著海藻酸鈉濃度的增大而增加,當海藻酸鈉濃度為2.0%時,包埋率達到最大值88%。當海藻酸鈉濃度大于2.0%時,包埋率減小,原因是海藻酸鈉濃度過大造成體系黏度過大,噴出液滴時較困難;海藻酸鈉濃度過小,反而會使微膠囊外殼強度過低易破裂。因此,海藻酸鈉濃度過低或過高均不利于形成穩(wěn)定的微囊結(jié)構(gòu)。
2.1.2 殼聚糖濃度的影響。固定海藻酸鈉濃度為2%,明膠濃度5%,氯化鈣濃度1.5%,探究不同濃度的殼聚糖(0.05%、0.10%、0.20%、0.40%、0.60%)對薰衣草精油包埋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3。由圖3可知,薰衣草精油包埋率隨著殼聚糖濃度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當殼聚糖濃度為0.10%時,包埋率達到最大值79%。原因是氯化鈣和海藻酸鈉的濃度一定時,隨著殼聚糖濃度升高,形成微膠囊的概率增大,但殼聚糖濃度過大時,芯材與壁材間接觸的概率減小,包埋率降低。
2.1.3 明膠濃度的影響。固定海藻酸鈉濃度為2%、殼聚糖濃度0.1%、氯化鈣濃度1.5%,探究不同濃度的明膠(3%、5%、7%)對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包埋率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隨著明膠濃度的增加,包埋率反而降低,當明膠濃度為3%時,包埋率最大,為84%。原因是,隨著明膠濃度的變化,體系的黏稠度增加,流動性降低,減少了芯材與壁材的接觸,所以包埋率會降低。
2.1.4 氯化鈣濃度的影響。固定海藻酸鈉濃度為2%,殼聚糖濃度0.1%,明膠濃度3%,探究不同濃度(1.5%、2.0%、2.5%)的氯化鈣對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包埋率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以看出,隨著氯化鈣濃度的增加,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包埋率逐漸增加,當氯化鈣濃度為2.5%時包埋率最大,為81%。
2.2 正交試驗結(jié)果分析
由表3可以得出,RC
3 結(jié)論
采用正交試驗確定的薰衣草精油微膠囊的最佳工藝條件為2.0%海藻酸鈉、3%明膠、0.1%殼聚糖、2.5%氯化鈣,通過該工藝條件制備的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包埋率平均值為63.8%。
海藻酸鈉-明膠-殼聚糖微膠囊法應用于薰衣草精油的包埋,其制備方法簡單,成囊速度快,且包埋率較高,有效地提高了薰衣草精油的穩(wěn)定性,有利于貯藏和延長香味保持時間等。 參考文獻
[1] 李亞濤,白紅彤,石雷,等.新疆薰衣草規(guī)?;a(chǎn)中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J].香料香精化妝品,2011(1):33-35.
[2] 王志明.薰衣草的特征特性及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新疆農(nóng)業(yè)科技,2012(5):54-55.
[3] 顧國海.薰衣草在張家港地區(qū)冬季溫棚育苗技術(shù)[J].中國園藝文摘,2015,31(7):181,211.
[4] 王雪飛,康金森,劉發(fā),等.復方薰衣草糖漿對半乳糖致老年癡呆模型小鼠的保護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3,29(1):138-140.
[5] 劉婷,厙文波,王婷,等.水蒸氣蒸餾和超臨界萃取薰衣草精油抗氧化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12):3035-3037.
[6] 林玉環(huán),高昆,呂鑫華,等.薰衣草精油的制備及其微膠囊化工藝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7,45(13):76-79,120.
[7] 李揚.薰衣草精油微膠囊化研究[J].紡織科技進展,2017(3):15-17.
[8] 張群,扎靈麗.薰衣草的研究和應用[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6):1312-1314.
[9] 馬廷方,張梅飛.薰衣草精油微膠囊的制備及性能研究[C]∥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江蘇省紡織工程學會,上海市紡織工程學會.第十屆長三角科技論壇——紡織分論壇論文集.杭州:浙江省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2013:5.
[10] 程鵬,潘勤,許善初.薰衣草精油的生物活性[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2008,23(1):7-10,41.
[11] 張志旭,劉東波,賴錫湖,等.植物精油的研究與應用[J].綠色科技,2011(9):61-64.
[12] 郝紅,梁國正.微膠囊技術(shù)及其應用[J].現(xiàn)代化工,2002,22(3):60-62,67.
[13] 劉永霞,于才淵.微膠囊技術(shù)的應用及其發(fā)展[J].中國粉體技術(shù),2003,9(3):36-40.
[14] 王延圣,蘇平.微膠囊技術(shù)在植物精油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2,33(10):453-456.
[15] 劉曉偉,王利強,廖祝勝,等.微膠囊技術(shù)在食品包裝中的研究進展[J].包裝工程,2017,38(1):149-155.
[16] 張潔瓊,李剛,黎白鈺.微膠囊技術(shù)及其在食品工業(yè)中的研究進展[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11,12(12):37-42.
[17] 趙陽.微膠囊技術(shù)及其在食品添加劑工業(yè)中的應用概況[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0(2):182-187.
[18] 王瑞,廖艷芝,王曉晴,等.微膠囊技術(shù)及其在紡織領(lǐng)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纖檢,2016(9):138-142.
[19] 韓飛,王苗苗,嚴歡,等.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膠囊化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7,45(34):74-77.
[20] 趙倩云,陳燕,蒲鳳琳,等.茶多酚微膠囊化工藝及其緩釋研究[J].生物技術(shù)世界,2015,12(6):11-13.
[21] 胡嘉亮.噴霧干燥薰衣草水提物及精油微膠囊化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