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華
斜視是兒童常見的眼科疾病,不僅影響患兒外觀及視力,且對患兒心理狀態(tài)造成較大的影響,不利于患兒身心健康[1]。希望是指個體對未來目標實現(xiàn)的信心,也是個體應對外界刺激時的態(tài)度及信念,對個體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義[2]。希望水平屬于個體特定的心理現(xiàn)象,即個體經(jīng)歷應激事件后仍能通過情感、認知、行為的調(diào)節(jié)來適應當前現(xiàn)狀,提高個體心理適應性[3]。心理彈性是指個體面對疾病、困境或其他重大壓力時的適應能力。心理彈性越好的患者其面對疾病時越容易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4]。家庭功能是指家庭成員間的情感交流、家庭規(guī)則、家庭溝通及處理各種事情的有效性,并可影響個體健康行為[5]。研究指出[6],患者家庭功能可影響其疾病治療信心及能力,從而影響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本研究探討斜視患兒希望水平與心理彈性及家庭功能的相關性,旨在為患兒臨床護理提供指導,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斜視患兒80例進行調(diào)查。納入標準:(1)年齡7~14歲;(2)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對兒童斜視的診斷標準,且斜視度數(shù)≥15°;(3)患兒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標準:(1)顏面部畸形、急慢性疾病或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眼部異常,如面神經(jīng)麻痹、甲狀腺疾病及上瞼下垂等;(2)合并智力異?;蛏裰静磺?。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7~13歲,平均(8.7±0.9)歲;病程1~7年,平均(3.8±0.4)年;斜視類型:外斜視32例,內(nèi)斜視30例,麻痹性斜視18例;先天性斜視48例,后天性斜視32例;斜視程度:輕度24例,中度28例,重度28例。
1.2.1希望水平 采用Herth希望量表[7]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對現(xiàn)實及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采取積極的行動、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3個維度,共1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總評分12~48分,分值越高表明希望水平越高,其中12~23分為低水平,24~35分為中等水平,36~48分為高水平。
1.2.2心理彈性 采用心理彈性量表(CD-RISC)[8]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樂觀、力量、堅韌3個維度,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級評分法,總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彈性水平越高。
1.2.3家庭功能 采用家庭功能評估量表(APGAR)[6]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適應度、情感度、合作度、成熟度、親密度5個維度,每個條目賦值0~2分,總評分0~10分,分值越高表明家庭功能越好。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符合本次調(diào)查標準的患兒,向患兒及其家屬說明本次調(diào)查目的及意義,獲得同意后向其發(fā)放相關調(diào)查問卷,并指導其完成希望水平量表、心理彈性量表及家庭功能量表,本次共發(fā)放問卷80份,回收問卷8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斜視患兒希望水平總分為(28.96±3.02) 分,低水平38例,中等水平25例,高水平17例,其中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維度條目均分最高。
表1 斜視患兒希望水平情況 (分,
表2 斜視患兒希望水平對心理彈性的影響 (分,
表3 斜視患兒希望水平對家庭功能的影響 (分,
經(jīng)Pearson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斜視患兒希望水平總評分及采取積極行動與心理彈性總評分、堅韌、樂觀、力量及家庭功能總評分、情感度、親密度呈正相關(P<0.05)。
表4 斜視患兒希望水平與心理彈性及家庭功能的相關性
希望屬于一種信念,可以使個人認為當前狀況能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增強個體治療信心,促進個體緩解壓力,減輕個體不良情緒,增強其適應能力。由于外觀異常及視力減弱,導致患兒產(chǎn)生不良情緒及對未來信心不足。本研究結果顯示,患兒希望水平總分為(28.96±3.02) 分,其中,低水平38例,中等水平25例,高水平17例,表明患兒希望水平偏低。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維度條目均分最高,因患兒年齡較低,對家人的依賴性較強,因此與家人保持較親密度的關系[9]。
研究指出[10],個體可通過調(diào)整適應性行為而激發(fā)自身更高水準的適應能力,促進身心恢復平穩(wěn)而出現(xiàn)高心理彈性狀態(tài),使其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負面影響,從而減輕個體不良情緒。錢旻婕[11]認為,高水平的心理彈性可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幫助患者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疾病。本研究結果顯示,患兒希望水平總評分及采取積極行動與心理彈性總評分及堅韌、樂觀、力量呈正相關(P<0.05)。因希望水平較高的個體越相信能改變當前處境,對實現(xiàn)美好未來更有信心,有助于個體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個體能更好地適應疾病,從而促進心理韌性提高[12]。同時,心理彈性水平越高的個體越傾向于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提高個體應對疾病的信心,使患兒對疾病治療充滿希望。
家庭支持在患兒治療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家庭功能是指家庭成員扮演各自角色、完成各自任務、共同承擔壓力源及滿足家庭成員需求的能力。研究指出,家庭功能與患者健康行為、疾病預后及疾病應對能力有密切的關系[13]。本研究結果顯示,患兒希望水平總評分及采取積極行動與家庭功能總評分、情感度、親密度呈正相關(P<0.05)??赡茉驗榱己玫募彝スδ懿粌H能讓患兒從家庭中獲得情感支持,還有助于增強患兒治療信心,提高患兒疾病管理責任感及希望水平。親密度及情感度是指家庭成員間關愛程度及享受共同資源的承諾,親密度及情感度水平越高獲得來自家庭成員的情感支持越多,越有利于樹立治療信心,提高其治療希望水平[14]。提示護士可通過開展親子活動、鼓勵家屬共同參與患兒健康方案制定等措施,促進患兒與其家庭成員的關系,從而提高患兒家庭功能,增強患兒治療信心及希望水平。
綜上所述,斜視患兒希望水平與心理彈性及家庭功能有密切關系,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患兒家庭功能及心理彈性,將有助于提高患兒希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