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河南省兒童醫(yī)院 鄭州兒童醫(yī)院(450003)陳愛花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以低氧血癥、呼吸窘迫為主要臨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綜合征,50%~76%的肺損傷患兒并發(fā)ARDS。常規(guī)對癥治療同時,給予適當護理干預,對提高疾病治療效果,促進患兒康復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選取我院急性肺損傷所致ARDS患兒75例,旨在探討“3H”理論模式下的個性化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急性肺損傷所致ARDS患兒75例(2017年12月~2019年11月),依照入院時間不同分組,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入院患兒為對照組(n=31)、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入院患兒為研究組(n=44)。對照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0.1~11歲,平均(5.45±2.15)歲。研究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0.1~12歲,平均(5.69±2.01)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機械通氣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密切觀察患兒基礎生命體征,準確記錄氣道壓力、潮氣量等呼吸機參數,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采用“3H”理論模式下的個性化護理,成立護理干預小組。收集患兒基礎資料,采用通俗易懂語言告知家屬患兒病情,減輕家屬焦慮、緊張情緒;對病室空氣進行動態(tài)消毒,維持病室適宜溫濕度;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患兒出現發(fā)紺、明顯哮鳴音時進行吸痰,吸痰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動作輕柔,以避免肺萎陷發(fā)生;定時更換體位,為患兒進行體位更換時,確保氣管插管妥善固定,避免管道脫出;針對俯臥位機械通氣患兒,實施胸部物理療法,由下至上,由外向內輕叩患兒背部,以促進痰液排出,改善患兒通氣狀況。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康復(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情況;比較兩組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家屬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估,分值范圍0~100分,<70為不滿意,70~85分為滿意,>85分為非常滿意??倽M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康復情況以(±s)表示,t檢驗,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康復情況 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8.29±2.15)d、住院時間(13.88±3.02)d短于對照組(1 1.7 7±2.3 9)d、(16.91±3.45)d(P<0.05)。
2.2 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 研究組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93.18%(41/44)高于對照組70.97%(22/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27,P=0.024)。
資料顯示,ARDS死亡率高達50%,臨床主要采用機械通氣治療,以糾正患兒缺氧癥狀,預防危重并發(fā)癥發(fā)生。合理運用機械通氣技術、強化護理干預,為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提高疾病治療效果關鍵?!?H”理論模式下的個性化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為其提供周到、整體、個性化護理服務[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3H”理論模式下的個性化護理應用于急性肺損傷所致ARDS患兒,可促進患兒康復。本研究通過優(yōu)化病室環(huán)境,確保病室適宜溫濕度,可降低患兒耗氧量及代謝率;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評估患兒通氣狀況,并給予吸痰、叩背等操作,可及時改善患兒缺氧癥狀,提高血液含氧量,促進患兒康復。由本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93.18%高于對照組70.97%(P<0.05),表明“3H”理論模式下的個性化護理應用于急性肺損傷所致ARDS患兒,可提高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
綜上所述,“3H”理論模式下的個性化護理可促進急性肺損傷所致ARDS患兒康復,同時提高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