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長垣縣人民醫(yī)院(453400)王兵
痤瘡多發(fā)生于青少年時期,主要受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過度角化、痤瘡丙酸桿菌過度增殖及遺傳等因素影響導致面部慢性毛囊性皮膚病,患者表現(xiàn)為丘疹、紅斑、結節(jié)等癥狀,不僅影響面部美觀,而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發(fā)展,需要積極實施治療。常規(guī)的抗生素藥物治療產生的副作用較多,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發(fā)現(xiàn)以超分子水楊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痤瘡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小?,F(xiàn)就超分子水楊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應用在面部痤瘡治療中的效果做以詳細分析報道。
1.1 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面部痤瘡患者隨機分成兩組,A組實施超分子水楊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B組實施強脈沖光,其中A組男35例,女20例,年齡16~31歲,平均(20.56±3.52)歲,病程5個月~5年,平均(2.61±0.54)年;B組男36例,女19例,年齡17~30歲,平均(20.62±3.47)歲,病程7個月~5年,平均(2.66±0.51)年,兩組資料比較沒有差異(P>0.05),可比。所有患者確診為面部痤瘡,排除免疫缺陷疾病、處于妊娠期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意進行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B組采用科醫(yī)人M22IPL進行強脈沖光,患者清潔面部皮膚后涂抹激光冷凝膠,根據皮膚類型調整設置參數(shù),波長=560nm/590nm,脈寬=3.5~4.5ms,每次進行約15~20min,重復1~2次,以皮膚微紅為止,3周進行一次,共進行3次。A組采用相同強脈沖光后加用30%新型超分子水楊酸,將30%新型超分子水楊酸加蒸餾水稀釋后均勻涂抹在面部,并加以按摩,對出現(xiàn)炎癥皮損部位著重按摩,直至皮膚微紅,炎性皮損部位出現(xiàn)白霜,每次進行約15~20min,每兩周進行1次,共進行4次后觀察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根據炎性皮損部位面積消退超過90%為痊愈,炎性皮損部位面積消退在60%~90%之間為顯效,炎性皮損部位面積消退在20%~60%之間為有效,炎性皮損部位面積消退低于20%為無效。根據痤瘡綜合分級系統(tǒng)(GAGS)評價患者的痤瘡改善程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兩組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A組治療有效率(89.09%)高于B組(70.9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GAGS評分 治療前,A組GAGS評分(50.43±4.52)分,B組GAGS評分(50.37±4.59)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GAGS評分(22.42±3.14)分,B組GAGS評分(31.25±3.4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痤瘡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臨床上主要使用維A酸類藥物、抗生素類藥物聯(lián)合局部或系統(tǒng)使用,但是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痤瘡丙酸桿菌對抗生素耐藥性日益嚴重,此外,外用維A酸制劑對皮膚刺激較大,使得局部皮膚逐漸失去屏障作用[1]。
強脈沖光通過照射激發(fā)糞卟啉發(fā)生光動力學反應,釋放細胞毒性單態(tài)性氧,選擇性結合痤瘡丙酸桿菌細胞膜上受體結合,損傷菌體細胞膜,消滅痤瘡丙酸桿菌,也可以抑制皮脂腺分泌皮脂,一定程度防止毛孔阻塞,減輕炎癥[2]。在強脈沖光基礎上給予超分子水楊酸,其利用超分子化學技術使水楊酸溶于水,不僅提高生物利用度,而且減少對于皮膚刺激性,通過超分子水楊酸發(fā)揮抗炎、抗菌,糾正毛囊導管口角化異常作用,有效控制粉刺的形成及油脂分泌[3]。將超分子水楊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應用在面部痤瘡患者中的研究結果表明,療效較好,患者的痤瘡GAGS評分更低。超分子水楊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為臨床治療面部痤瘡提供一種安全可靠、起效快、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案,對皮膚刺激性更小,同時,有研究表明,該方案有利于減輕痤瘡后瘢痕及痘印。
綜上所述,超分子水楊酸聯(lián)合強脈沖光有效治療面部痤瘡,減輕炎癥,對皮膚刺激性小,出現(xiàn)的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