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皓,張成會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yī)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1.1 中藥熏洗療法。指在中醫(yī)辨證指導下,采用單味中藥或配伍組方煎湯外用浸洗熱熏,使藥物透過皮膚、孔竅、腧穴吸收的外治方法[1-2]。田丁丹、魯巧云采用中藥浸浴聯(lián)合外用鈣泊三醇倍他米松軟膏作為試驗組對照嬰幼兒沐浴露浸浴聯(lián)合外用鈣泊三醇倍他米松軟膏各治療57 名尋常性銀屑病靜止期患者4 周。結果顯示中藥熏洗對尋常性銀屑病患者的皮損改善較溫和清潔劑(或相當于鈣泊三醇倍他米松軟膏外用的標準對照)效果更優(yōu),全文運用中醫(yī)藥理論解析組方功在“活血化瘀、清熱理氣”,通過煎湯熏洗可軟化斑塊狀銀屑病皮損處肥厚表皮組織,使鈣泊三醇倍他米松軟膏更易滲透至病灶皮下組織。
1.2 中藥熏蒸療法。是指將中藥蒸煮后,借其藥液蒸發(fā)后所產生的含有藥物的熱蒸汽對局部患處或全身進行熏蒸的治療方法[3-4]。周桂金采用中藥熏蒸治療109 例尋常性銀屑病患者,根據(jù)血熱、血瘀、血燥三種不同證型選用相應方藥進行熏蒸治療,結果顯示臨床總有效率為 90.83%,認為中藥熏蒸療法可抗炎、增強細胞免疫、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角質形成細胞增生,并推測該療法對尋常性銀屑病屬血瘀證型療效最佳,可顯著改善銀屑病患者微循環(huán)障礙。
1.3 中藥濕敷療法。是指用敷料浸吸中藥藥液、敷于患處的一種外治方法[5-6]??渍湔?、陸江濤等觀察水楊酸聯(lián)合中藥外敷對銀屑病患者血清IL-2、IL-8、NO 以及TNF-α 水平的影響,對照組給予水楊酸軟膏治療,治療4 周后對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的含量及有效率進行測評。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IL-2 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IL-8、TNF-α、NO、NOS 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療效顯著,進而推測兩者聯(lián)合治療能夠加強抑制炎癥因子(主要是IL-8 及腫瘤壞死因子)的分泌,減輕炎癥反應,增加IL-2 的含量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時抑制NO、NOS 等對銀屑病的發(fā)病具有促進作用的物質活性。
1.4 中藥淋洗療法。指用中藥煎成之藥液自上而下反復淋洗患處皮疹、創(chuàng)面的外治方法,在尋常性銀屑病的治療中主要針對頭部皮損[7-8]。劉燕婷、孫丹等用洗方1 號頭部淋洗療法對照卡泊三醇搽劑外用治療頭皮銀屑病,結果顯示試驗組療效更具優(yōu)勢,同時試驗組患者頭皮糠秕馬拉色菌的檢出率下降,認為洗方1 號可能通過抑制糠秕孢子菌的生長而影響血熱證銀屑病患者的預后,分析洗方1 號組方中具有抑制HaCaT 異常增殖、減少頭皮油脂溢出、抑制真菌生長、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及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等藥理作用。
1.5 中藥涂擦療法。是指將外用藥物直接涂擦于患處的一種外治方法[9],劑型多種多樣。藥物涂擦是銀屑病治療的重要手段,局部用藥時皮損局部藥物濃度高,系統(tǒng)吸收少,因而具有療效高和不良反應少等特點,中藥涂擦相較激素類外用藥物副作用小、無依賴性[10],臨床推薦藥物有黃連膏、青黛膏、普連膏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以銀屑病皮損內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為指標,復方青黛膏可降低皮損內VEGF的表達,通過抑制局部微血管增生治療尋常性銀屑病。而對黃連膏、普連膏等藥物的作用研究也多從其藥物成分藥理及VEGF 入手。
1.6 中藥封包療法。為一種以軟膏劑、乳膏劑、糊劑等厚涂患處,再用敷料覆蓋并保持密封的一種外治方法。封包包裹后,使皮損區(qū)汗液不易揮發(fā),局部皮溫升高,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從而達到加快藥物的吸收的作用,同時軟化皮膚角質層可增加水合作用,有利于藥物滲透吸收的效能。
邱桂榮、方燁觀察金黃膏封包配合中藥內服治療斑塊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治療組給予金黃膏外涂封包,一天2 次,對照組A 予卡泊三醇軟膏外涂,對照組B 予金黃膏外涂,早晚各1 次。同時3 組患者均內服桃紅四物湯,治療3 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李曉睿、李詠梅等觀察青黛膏聯(lián)合加熱封包療法治療斑塊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采用皮損分區(qū)治療對照的方法,研究顯示治療組在改善 PASI 評分與鱗屑積分、改善浸潤積分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靶皮損外涂卡泊三醇軟膏)。認為青黛膏中藥物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腫瘤、抑制細胞增殖等作用,可通過降低銀屑病皮損中VEGF 的表達,抑制皮損內微血管增生,減輕皮損內的增生、角化、點狀出血及炎性反應,從而有效改善銀屑病皮損區(qū)的角化不全、角化過度、炎癥細胞浸潤、血管異常增生等主要病理學變化。而聯(lián)合加熱封包,作用效果實質是外用藥物及封包雙重作用所產生的疊加效應。
張秀君等觀察電針圍刺法治療靜止期銀屑病,空白對照組不予任何治療;60 d 后電針組的皮損評分下降明顯,皮膚CT 示電針組皮損的表皮厚度、乳頭密度、血管直徑各項數(shù)值的改善均明顯優(yōu)于空白對照組。認為電針圍刺通過使表皮厚度變薄、乳頭密度增多、血管直徑變小而達到治療斑塊型銀屑病的作用。
韓海軍等以口服桃紅四物湯及中藥藥浴治療為基礎治療,治療組采用走罐療法聯(lián)合普連膏外用治療斑塊狀銀屑病,對照組采用NB-UVB 照射治療聯(lián)合卡泊三醇軟膏外用治療。兩組治療4 周和8 周后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走罐療法聯(lián)合普連膏外用治療斑塊狀銀屑病安全、有效。
中醫(yī)藥治療銀屑病歷史悠久,臨床經驗豐富,辨治用藥靈活,療效顯著。其中,中醫(yī)外治法別具特色,是中醫(yī)藥寶庫中尚待挖掘的又一份寶藏,尤其在對皮膚病的治療中,單一的藥物涂擦及光療已不能完全滿足各類疑難性皮膚病的治療需求。中醫(yī)外治療法浩如煙海,凝結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防病療疾的智慧,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不斷進步,中藥外治不但得到了繼承而且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研究及運用前景廣闊,臨床研究中應進一步挖掘,提高療效,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