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云 趙衛(wèi)東
卵巢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29.5萬人診斷為卵巢癌,18.5萬患者死于此病[1]。目前,卵巢癌治療的主要方式為手術和化療,腫瘤細胞減滅術是否滿意對患者的預后尤為重要,然而廣泛的盆腔和上腹部手術增加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影響生存率[2]。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指靜脈內的血液非正常凝結,使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其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后的一種極嚴重并發(fā)癥,且是誘發(fā)患者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婦科惡性腫瘤發(fā)生VTE的患者中,卵巢癌的概率明顯高于其他患者,為并發(fā)VTE風險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有報道[4]顯示,卵巢癌術后VTE發(fā)生率最高可達31.5%,與卵巢癌患者存在高齡、體力活動減少、高凝狀態(tài)、腫瘤壓迫、腫瘤細胞減滅范圍大以及化療等多種危險因素有關[5]。由于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因合并VTE將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預防和監(jiān)測術后發(fā)生VTE形成臨床上備受重視[8]。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卵巢癌術后合并VTE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卵巢癌患者術后發(fā)生VTE的危險因素,旨在指導臨床預防VTE,為評估病情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1例卵巢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術后是否發(fā)生合并VTE,分為卵巢癌合并VTE組與卵巢癌未發(fā)生VTE組,卵巢癌合并VTE組患者17例,包括PE 5例、DVT 12例,卵巢癌未發(fā)生VTE組34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根據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細胞學或病理檢查等,確診為卵巢癌并行手術治療者;②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病歷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確診有其他婦科疾病者;②未行手術治療者;③既往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者;④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者;⑤術前或既往有VTE病史者。PE診斷標準:根據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肺血管病學組《急性肺栓塞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6]診斷標準,經肺部CT血管造影檢查確診。DVT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組制定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第三版)》[7],根據臨床表現及下肢靜脈彩超檢查確診。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均獲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3 研究方法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一般臨床資料:年齡、身高、體質量、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絕經狀態(tài)、合并癥、手術史等。腫瘤相關指標:腫瘤組織病理類型、腫瘤分化程度、腫瘤大小、癌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等。凝血功能相關實驗室指標: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L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體等。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是否輸血、輸血量等。所有入組卵巢癌患者均行手術治療。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卵巢癌合并VTE組與卵巢癌未發(fā)生VTE組相比,具有較高的年齡、體質量、BMI、絕經比例和腫瘤分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身高、合并癥(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肺結核)、腫瘤分化、病理組織分型、腫瘤大小、CA125、腹水、手術史等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 卵巢癌合并VTE組患者的FIB、D-二聚體水平均高于卵巢癌未發(fā)生VTE組,患者的APTT水平低于卵巢癌未發(fā)生VTE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
2.3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卵巢癌合并VTE組術中輸血量高于卵巢癌未發(fā)生VTE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2.4 卵巢癌患者術后VTE形成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篩選有臨床意義且經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參數因子,將BMI、腫瘤分期(Ⅲ~Ⅳ期=1,Ⅰ~Ⅱ期=0)、D-二聚體、FIB、APTT 5個參數作為自變量,術后是否發(fā)生VTE作為因變量(發(fā)生VTE=1,未發(fā)生VTE=0),采用Forward:LR檢驗法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D-二聚體、FIB、APTT是卵巢癌患者術后發(fā)生VTE的危險因素(P<0.05),且D-二聚體、FIB水平升高以及APTT水平降低會增加卵巢癌患者術后發(fā)生VTE風險,風險比分別為2.227、4.003和1.285。見表4。
表4 卵巢癌患者術后并發(fā)VTE危險因素的logistic分析
2.5 危險因素預測術后VTE形成的臨床診斷價值 將經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的危險因素(D-二聚體、FIB和APTT)作為檢驗變量,進行ROC曲線分析,結果表明D-二聚體、FIB、APTT單獨預測時,D-二聚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D-二聚體預測卵巢癌患者術后形成VTE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81(95% CI:0.765-0.996),敏感性為76.47%,特異性為94.12%,最佳截斷點為6.045,表明D-二聚體大于6.045 μg/mL時術后卵巢癌患者更易形成VTE。D-二聚體、FIB、APTT聯合預測相較于獨立預測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聯合預測ROC曲線下面積為0.957(95% CI:0.902~1.000),聯合預測的最佳截斷點為0.441,敏感性為88.24%,特異性為97.06%。見表5、圖1。
表5 卵巢癌患者術后并發(fā)VTE危險因素ROC曲線分析
圖1 D-二聚體、FIB與APTT預測卵巢癌患者術后形成VTE的ROC曲線
惡性腫瘤與靜脈血栓關系密切[8],且癌癥患者發(fā)生VTE的風險增加7倍[9]。癌相關的VTE患者預后很差,除了癌細胞轉移之外,VTE是癌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VTE是婦科癌癥術后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臨床需充分了解卵巢癌患者合并VTE的相關危險因素,盡早采取預防措施,提高患者術后生存質量。
VTE的發(fā)生與卵巢癌患者的年齡、BMI等密切相關,伴隨年齡的增長和BMI的升高,患者VTE發(fā)生的風險性也隨之增加[10]。Heit等[11]研究發(fā)現,年齡高于60歲的患者VTE發(fā)生風險明顯高于年齡低于60歲的患者,其原因是由于老年患者靜脈泵功能的減退和肢體活動的減少,Kuk等[12]也進一步證實了肥胖的患者并發(fā)VTE的風險性相對較高。另外,腫瘤分期高的患者死亡率更高,且VTE發(fā)生率也更高[13]。本研究顯示,卵巢癌術后合并VTE組的年齡、體質量、BMI均顯著高于卵巢癌未發(fā)生VTE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未發(fā)生VTE組,卵巢癌合并VTE組III~IV期患者發(fā)生VTE比例顯著高于I~II期(P<0.05)。因此,卵巢癌患者中有高齡、肥胖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低鹽低脂飲食,同時加強身體鍛煉,控制體質量,并積極預防VTE的發(fā)生。
卵巢癌患者VTE的發(fā)生與D-二聚體有關[12],D-二聚體為血凝塊交聯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的降解產物,是監(jiān)測體內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標。D-二聚體的生成或增高反映機體凝血和纖溶系統(tǒng)的活性,表明隨著腫瘤病情進展,D-二聚體增高,體內高凝狀態(tài)加重,凝血活性亢進,易發(fā)生血栓[14],且D-二聚體在診斷VTE上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故臨床上常采用D-二聚體水平作為排除急性VTE的重要指標。最近的meta分析[15]也表明,在卵巢癌患者中,D-二聚體水平升高與VTE高風險顯著相關。本研究發(fā)現術后并發(fā)VTE卵巢癌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顯著高于未發(fā)生VTE組(P<0.05),D-二聚體預測卵巢癌VTE形成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較高,分別為76.47%、94.12%(P<0.05),且D-二聚體水平大于6.045 μg/mL時術后卵巢癌患者更易形成VTE。因此,動態(tài)監(jiān)測D-二聚體水平對VTE的診斷與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FIB由肝臟細胞合成和分泌,為血漿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屬于凝血酶及纖溶酶的底物,具有凝血功能。研究[16]表明,當FIB升高時,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流速降低,血液黏滯性增加,促進血栓的形成。本研究中,術后FIB與VTE形成呈正相關,卵巢癌合并VTE組FIB水平顯著高于未發(fā)生VTE組(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在臨床中,往往把APTT作為機體內源性凝血狀況的反映指標[17]。Shu等[18]研究認為,術后APTT>27.55 s時,APTT可能是形成靜脈血栓的保護因素;APTT≤27.55 s時,需要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監(jiān)測APTT與VTE形成呈負相關,卵巢癌合并VTE組APTT水平低于未發(fā)生VTE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本研究多因素分析顯示,D-二聚體、FIB、APTT是導致卵巢癌術后形成VTE的危險因素(P<0.05),且聯合預測相較于獨立預測,其敏感度、特異性均明顯提高,表明術后監(jiān)測D-二聚體、FIB、APTT的水平對VTE形成的預防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卵巢癌術后合并VTE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所致的結果。患者的年齡、體質量、BMI、絕經、腫瘤分期、輸血量、D-二聚體、FIB、APTT均是卵巢癌術后合并VTE的影響因素,其中D-二聚體、FIB、APTT是卵巢癌術后合并VTE的危險因素,3項指標聯合預測對卵巢癌術后早期發(fā)現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臨床診斷意義。為提高卵巢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臨床上應做好VTE的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