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靖英
我是一個初中生的媽媽。孩子小學時成績一直不錯,但升入初中后,一逢大考就緊張、焦慮,成績一落千丈。還有半年中考,孩子忽然說不想參加中考,學不下去。請問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A 如今,孩子中考前出現心理狀況或問題的越來越多。你可能認為是孩子學業(yè)壓力太大,才產生諸多心理問題。實際上,學業(yè)壓力只是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并不是唯一原因。
青春期孩子通常會遇到獨立與依賴、自我評價沖突的問題,尤其敏感脆弱、心理依賴較強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內心會遇到沖擊,加上面臨人生中第一次大考——中考,會增加面對現實的壓力,形成苛責的“超我”,招架不住,迷失自己。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焦慮是對不確定性的反應。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最主要的問題主要來源三個方面:第一,學習和考試焦慮;第二,學業(yè)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的焦慮;第三,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和“糟糕的事即將發(fā)生”的預期焦慮。
糟糕的程度被夸大,焦慮就會增大,當增大到不可忍受的程度,就產生了心理障礙。
比如,有的孩子,把考試時寫出的每個答案,做的每個選擇,都與未來考取的學校,甚至做什么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賦予考試以“人生高度”的意義,焦慮值增高,影響到答題能力,導致無法學習,這就是常見的考試焦慮癥。
從潛意識層面來說,如果孩子小時,父母過于嚴厲,總是打壓孩子的興趣、快樂和成功等,孩子就會慢慢形成這樣的觀念——“我不配得到成功、快樂這些好東西”“成功就要付出代價”“如果我成功了,就會受到懲罰”。相反,如果父母總是給予寬容、自由、信任,孩子就會覺得“我配得到成功和快樂”,就會心靈自由地追求成功、享受快樂。
如果說謠言止于智者,那么焦慮止于思考。讓焦慮的認知部分浮出水面,“調整認知”是消除焦慮的有效方式。面對考試焦慮,不妨讓孩子問自己三個問題:
這是真的嗎?這件事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真正需要關注的是什么?
比如,孩子考試焦慮,擔心自己答得不好,會影響將來的工作和前途。圍繞上面的三個問題,可以這樣來進行心理調整:
考得好就等于幸福、成功,這是真的嗎——當然不是??嫉煤茫荒軟Q定高中之后的人生起點,并不能決定人生終點,人生任何時候的努力都很重要。
考得不好,人生就不成功,這件事的可能性有多大——并不大。實際上,成績不好,人生依然很成功的人數不勝數。
真正需要關注的是考試結果,還是備考——當然是備考。考試之前努力拼搏,無怨無悔,結果怎樣,順其自然,不用過于在意。
通過不斷調整認知,使得自己逐漸意識到,之前的過度焦慮是無效的,努力把不確定性的未來,化作現實確定的努力和付出,才會不懼怕失敗,積極面對。
此外,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做放松訓練,也是一個不錯的放松身心、消除焦慮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