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新文
摘要:在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中,花生是一種重要的作物。要更好的保證其產量,達成豐產的目標,做好對作物高產種植技術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對花生的高產種植技術進行了論述,又寫出了具體的技術應用推廣策略,希望對作物的高產種植有所幫助,并使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得到提升。
關鍵詞:花生;高產種植;種植技術
引言:花生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用于生產的經濟作物,對于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就我國的環(huán)境和氣候而言,比較適合花生的種植,其實際的種植區(qū)域也十分廣泛,在當前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下,尋找合適的技術,開展相應的種植工作,進而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是廣大種植戶和農業(yè)研究人員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花生高產種植技術
(一)土地選擇
對于花生而言,其在生長的過程中對于種植的土地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開展種植工作的過程中,要做好對土地的選擇,為作物茁壯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農戶在種植的過程中,要對相關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有一定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種植活動。在選擇土地的過程中,要保證土壤的酸堿性為中性或弱酸性,并確保其肥力充足,以促進作物的健康生長。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對前茬種植的作物有所了解,避免重茬或者和豆科作物發(fā)生連坐的問題[1]。
(二)科學整地
進行整地操作的目的是要使種植地域的土壤保持一種疏松的狀態(tài),避免土地內較大土塊的出現(xiàn)。對于進行花生種植的土地而言,對起壟的高度有嚴格要求,一般要控制在85到90厘米之間,在種植過程中還要做好對植株之間距離的控制,為其保持良好的長勢打好基礎。農戶在正式開展種植工作以前,要做好必要的整地工作,結合土壤的實際情況,以及作物的生長所需,做好對深耕深度的調整。就土層深度低于30厘米的區(qū)域而言,要在將深度增加至30厘米以后,再進行種植作業(yè)。在確定了所選擇的種植土壤能夠滿足作物的正常生長需求以后,要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檢測,通常情況下檢測的區(qū)域位于地下25到33厘米之間。如果在檢測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土壤的酸性較強,那么要撒施一定量的生石灰進行中和,注意嚴格按照標準控制好撒施的量,進而實現(xiàn)對酸堿性的有效控制。此外,還要做好對土地的翻耕操作,按照相應的標準施加一定量的農家肥,并配合一定量的花生專用肥使用,為作物的健康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供應,提升其最終的質量和產量。
(三)選種處理
在進行花生種植時,做好對種子的選擇工作能夠更好的保證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在選擇品種時,要對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包括種植區(qū)域的條件、消費習慣、期待產量等。同時要保證所選擇的品種適合當?shù)氐沫h(huán)境和土壤狀況,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性。在開始播種操作以前,要對種子進行曬種處理,通常要在天氣較好的狀態(tài)下晾曬三天左右。在進行該操作時,要避免將種子置于陽光之下進行暴曬處理,而是要選擇陰涼干燥的區(qū)域來完成風干操作。在正式播種前的五天,要對種子進行剝殼,并做好對籽粒的分級,保證所有種子都符合種植的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籽粒飽滿、透亮且沒有損傷、分量較足的種子進行種植,更好的保證作物的產量。
為提升作物的發(fā)芽率,可以通過浸種操作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具體操作如下:將種子在水中浸泡數(shù)小時,水溫要控制在40攝氏度,之后把種子撈出,并使用合適的容器進行盛裝,使用塑料薄膜將容器蓋好,并將其置于25攝氏度的空間完成催芽操作,時間要控制在一個晝夜,隨后再開始播種操作。經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出苗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作物的產量可以有更好的保證。此外,為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可以在播種前進行拌種,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結合花生品種和病蟲害種類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劑完成操作[2]。
(四)田間管理
在進行花生的田間管理時,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提升對各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在作物出苗以后,要結合其具體的長勢做好對壯苗的適當清理,同時要及時清除田間的雜草,避免其在生長過程中與作物爭搶土壤中的養(yǎng)分,或者由于長勢過猛,遮擋了陽光,阻礙植株茁壯生長。第二,要結合作物生長時期的不同,做好相應的灌溉工作。處于不同生長期的作物對水分的需求量存在著較大差別,比如:生長初期的作物對水分的需求量較低,植株不斷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所以要隨著植株的不斷長大,提升灌溉的量。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較小的水流進行灌溉,不要使用漫灌的方式。當作物生長至花針期且雨水量較低時,要盡快進行灌溉,保證土壤中的含水量能夠維持作物的生長所需。當植株生長至成熟期時,要對土壤中的含水量進行監(jiān)測,如果水量過高,要及時排水,為作物的健康生長提供更好的保證。第三,要根據環(huán)境、土壤等方面的狀況,適當開展相應的施肥操作。在具體的操作當中,要結合土地的面積施加足量的有機肥;為保證果實的順利入土,還要按照相關標準施加一定量的生物菌肥,該種肥料還能夠消除土壤中的部分有害物質。此外,花生在生長過程中對于硼肥和鉀肥的需求量較大,所以要結合實際施加一定量的硫酸鉀等,以促進作物的健康生長。
(五)病蟲害防治
對于花生而言,病蟲害可能會出現(xiàn)在其生長的各個時期,所以,在開展種植工作的過程中,要提高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并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促進作物的健康生長,并保證其最終的質量和產量。在植株生長的過程中,葉斑病較為常見,要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在進行選種操作時,要選擇本身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品種,從根本上降低該病的發(fā)病幾率,促進作物的更好生長。第二,對于已經染病的作物而言,要使用相應的化學藥劑進行治療,通常要使用一定濃度的代森錳鋅800倍液對植株進行噴施,兩次噴施的時間要控制在15天左右。
在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會有蚜蟲、地老虎等害蟲出現(xiàn),種植戶要及時對田間的雜草進行清理,通過破壞蚜蟲的生存空間,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對于地老虎等隱蔽性較強的害蟲而言,其對作物造成的危害更大,對此種植人員要在播種之前做好翻土工作,將土壤置于陽光下進行暴曬,進而達到消滅蟲卵的目的,實現(xiàn)對害蟲的有效防治。通過做好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能夠促進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進而保證其最終的質量和產量。
二、花生高產種植技術的應用推廣
在當前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下,對于花生的需求量在日漸提升,因此做好對高產種植技術的應用推廣工作十分必要。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明確作物的生產、銷售和供應的關系。通過落實好該操作,能夠促進新技術的推廣,使相關的種植工作朝著產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更好的保證農戶的經濟效益。第二,要做好對優(yōu)良品種的推廣。在這一過程中,要著重推廣已經經過審定的品種。首先要做好對油用和食用品種的分類,同時落實相應的基地建設,以促進相關產業(yè)和技術的更好發(fā)展。第三,要做好對高產種植技術的研發(fā)以及相應的宣傳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要通過多樣化的信息傳播媒介進行宣傳,并派出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保證技術的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3]。
結論:綜上所述,相關人員在進行花生種植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好對高產種植技術的合理運用,還要對花生種植過程中需要的條件有一定的了解,并結合實際對種植環(huán)節(jié)作出調整,更好的保證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此外,還要加強對技術的推廣,并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使種植戶的效益得到更好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宋明策.花生高產種植技術及應用推廣實踐[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9,(10):67.
[2]楊振霞.花生高產種植技術及應用推廣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20,(19):61-62.
[3]李鵬.花生高產種植技術及應用推廣分析[J].新農業(yè),202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