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巧愛
小學作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誠信教育是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行為方式。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開展誠信進校園活動,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舉措。通過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用誠信來感染、影響、教育學生,對于凝聚社會共識,提高全社會誠信水平,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歷來重視誠實守信。如孔子曾多次講過誠信,認為“信則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孟子論誠信:“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避髯诱J為:“養(yǎng)心莫善于誠。”墨子也極講誠信:“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笨傊糯氖ベt哲人把誠信作為一項崇高的美德加以頌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黨中央把“誠實守信”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既繼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格,又賦予了極其鮮明的時代色彩。
一、讓老師成為誠信的引路人
人格魅力是決定人際間相互吸引的一種決定性因素。小學生具有向師性,對老師尊重、信任甚至崇拜,他們會自覺不自覺地向老師看齊,以老師為榜樣。因此教師要做誠信的使者,處處撒播誠信的種子,時時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樹立“誠信”形象,通過自己良好的言行,引導、感染、熏陶學生。比如,對學生不能信口開河、隨便許諾,一旦答應就要做到;處理班級事務、評價人物事件要客觀公正,不偏袒、不做假;待人接物要真誠有禮,不陽奉陰違,當面說一套,背后做一套;向上級領導、學生家長反映班級情況及學生在校表現(xiàn)要事實求是,不添汕醋,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總之,性格要靠性格來塑造,道德要以道德來完成。孩子需要德行來指引,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師德,成為誠信的典范,使學生通過教師的人格榜樣體會“真”的高尚,“假”的渺小,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做到“誠實守信”,“一諾千金”。
二、讓言傳身教感染孩子講誠信
誠信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的道德養(yǎng)成產(chǎn)生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些孩子學會撒謊是受大人不良影響的結果,父母弄虛作假,孩子就會一一效仿;父母表里如一,孩子就會真誠待人,言行一致。
“親其師,信其道”。因此,家長、教師自身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朝一夕做起,敢于堅持真理,敢于承認錯誤,做誠實守信的模范。人們常說教師“為人師表”,這不只是贊揚老師,更是教師的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因此,教師首先必須是誠實守信的,應該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要求學生的同時,自己要先做到。
三、創(chuàng)設情境,教育孩子講誠信
由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多在學校、家庭兩點之間穿梭,他們接觸社會的機會少,因此教師應主動創(chuàng)設情境,用一個個典型事例,讓學生學會分消是非,從而在腦痛中永遠樹起誠信這面大旗。其實誠信教育活動的時機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用敏銳的觀察力及時捕捉教育時機,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就一定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讓校園成為誠信文化的“棲息地”
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行為方式,屬于人們意識的深層結構。一個人懂得了道德的善惡,未必就能產(chǎn)生合于理利于人的道德行為。品德心理結構中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互相制約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時,每一方面都不可忽視。只有當這些基本心理成分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特別是在一定的道德動機和一定的行為方式之間構成穩(wěn)定的聯(lián)系時,道德品質(zhì)才能更好地形成。而校園文化的形象性、愉悅性和主體能動性恰是這種“聯(lián)系”的組帶。誠信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如何體現(xiàn)它的形象性、愉悅性和主體能動性呢?1、體現(xiàn)在學校的行為文化之中。教人以誠必待人以誠,教人求真必待人求真。校長行為的價值取向,常常影響著教師的價值判斷,教師行為的價值取向,又常常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判斷。學生正是從身邊的一個個具體的人的行為所體現(xiàn)的價值取向中,找到自己做人的標準,進而塑造自己的人格。2、體現(xiàn)在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之中。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能充分體現(xiàn)教育者的價值取向、興趣愛好及文化修養(yǎng),使學生不僅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讓學生獲得熏陶和感染,并深刻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選擇。誠信教育不應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讓它真正融入到校園的環(huán)境文化之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從而達到環(huán)境與育人的和諧統(tǒng)一。書畫長廊里,同學們用稚嫩的雙手書畫著對誠信的渴望;黑板報、宣傳欄上展示著社會上種種販假、制假而使人致死致殘的有關數(shù)字和恐怖照片,引起學生的內(nèi)心震撼,激發(fā)學生對不誠實、不講信用行為的深惡痛絕;校園內(nèi)的標志性建筑上書寫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充分體現(xiàn)學校的育人理念及師生共同追求的做人準則;走廊上、教室里,整齊地張貼著“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誠實立身,信譽立業(yè)”“以誠待人,以信做事,求真務實”“一言既出,馴馬難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一言九鼎,一諾干金”“言必行,行必果”等名言警句,即使是在學生筆記本的扉頁上也同樣能見到“誠實守信,能讓你自己的面容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動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等等,如此濃郁的校園誠信環(huán)境,必將對全體師生產(chǎn)生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
總之,加強校園的誠信文化建設,并努力使之成為學校成員的共同價值標準,經(jīng)過歷史的積淀,最終形成傳統(tǒng)的校風,這是每所學校的不懈追求,而這一追求一旦成為現(xiàn)實,誠信教育也就有望落到實處了。
五、讓真實的故事促使學生講誠信
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們要以誠信為本,講誠信,守信用,不欺不詐,不虛不假,說話算數(shù),履行諾言,給孩子營造一個“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的社會氛圍。那么,孩子必會受這種良好氛圍的熏陶,成為一個講誠信,重信譽的人。
讓我們呼喚誠信,擁抱誠信,使誠信扎根于孩子心靈,讓世界因誠信而生意盎然,五彩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