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治民 蔣學杰
(1.山東省莒縣果莊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 日照 276533;
2.山東省莒縣農業(yè)農村局 山東 日照 276500)
滑菇又叫珍珠菇、滑子蘑、光帽鱗傘、光帽黃傘等。滑菇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風味獨特的食用菌。鮮菇含蛋白質11%、脂肪0.2%、碳水化合物2.9%,還含有多糖物質,對腫瘤有抑制作用[1]。滑菇屬真菌門傘菌目絲膜菌科,主要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子實體含有豐富的多糖,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是人類植物性食品中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滑菇屬低溫型,變溫結實性菇類,滑菇菌絲在5~32 ℃之間都能生長,最適溫度為21~23℃,低于10℃生長緩慢,15℃生長加速,超過25℃生長速度減慢,出菇階段溫度要控制在12~18℃。滑菇是好氣性真菌,菌絲、子實體生長需大量氧氣,栽培場所必須通風良好。
栽培滑菇的菇房必須干凈,無雜物、無污穢,便于通風換氣并能夠調節(jié)濕度。搭設簡易棚做菇房,上邊要有遮光,不漏雨,地面墊河沙3~4cm。室內培養(yǎng)架可采用新鮮無霉變的竹竿、木棍搭設層架,要結實牢固,防止倒架,架間要留通道[2]。
配方一:雜木屑89%,麩皮或米糠10%,石膏1%。
配方二:雜木屑49%,作物秸稈粉40%,麩皮或米糠10%,石膏1%。
配方三:玉米秸粉68%,豆秸粉21%,麩皮或米糠10%,石膏1%。
以上三種配方任選1 種。
滑菇栽培多選用厚度為0.04mm 左右、直徑為18cm、長度為47cm 的聚乙烯筒膜。裝完袋后,將菌袋置于100℃條件下采用蒸汽常壓滅菌10 h,待袋溫降低到22℃以下時,進行接菌。接菌室的溫度為10~20℃,將菌袋放入已消毒的接種室,按無菌操作規(guī)程接種,接菌室溫度5℃以下時,可開放式接菌。
接菌結束后,將菌袋放到黑暗的培養(yǎng)室(菇棚)內,擺袋發(fā)菌。菌絲定植階段,溫度保持在16~20℃;菌絲生長階段,溫度保持在23~25℃,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當菌絲長滿袋后,進行分墻轉色。擺成9 層高的菌墻,墻與墻間的距離60cm,此時溫度較高,代謝旺盛,應加強通風,濕度以自然濕度為好。菌袋轉完色后,溫度降到15℃,剪開袋口露出培養(yǎng)基,用刀片在袋口部的培養(yǎng)基上割一“井”字口,進行噴水增濕,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以誘發(fā)出菇。
滑菇子實體生長時需要散射光,室內不能太暗,300~800lx 的散射光可促進子實體形成。當料面上長出黃色或白色的原基突起,溫度保持在15~18℃之間,空氣相對濕度85%~90%。當幼菇菌蓋長到0.5cm 時,可適當向菇體和菌袋表面噴水,每天噴2~3 次,風大干燥的天氣要多噴。隨著菇蕾的長大,噴水逐漸加大。經過適當?shù)乃止芾恚」嚼僦饾u形成黃色的幼菇,8~10d 后可達到采收標準。
在菌膜開裂之前,菌蓋橙紅色呈半球形,菇柄粗而堅實,表面油潤光滑,質地鮮嫩時采收為好。采收前2d 停止向菇體噴水,采收時應用手握住菇體,輕輕扭轉提起,不要強拔,避免帶出菌絲體,破壞培養(yǎng)基,影響下次出菇。當一茬菇采收后,保持空氣相對濕度達到85%~90%,3d以后每天噴3~4 次水,以利菌絲恢復生長。當棚內氣溫降到10℃以下時,菇棚可加蓋二層塑料布,適當去掉遮陽物,增加光線。要采取外增光內遮陰等措施,使棚內溫度達到20℃左右,延長出菇時間,達到高產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