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忠 賈利坤 盧花
本文在梳理國內外對于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從管理學角度出發(fā),立足于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對目前我國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在借鑒國內外已有的文化遺產認定標準的經驗后,進一步探索了我國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的認定標準及流程,以期豐富我國文化遺產領域的研究,推動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一、城市科技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意義
文化遺產反映了人類發(fā)展的過程,具有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和審美價值??萍嘉幕z產是文化遺產的特殊群體,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目前,隨著學界對文化遺產的研究日漸深入,有關文化遺產的分類更加細化,在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類別下,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還細分出了工業(yè)遺產、農業(yè)遺產、水下遺產等,但“科技文化遺產”的概念尚未明確提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城市重新規(guī)劃,許多重要的科技文化遺產正在消失,而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消失就是永遠失去,尋找一條有效保護和利用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的道路刻不容緩。
二、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研究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對城市科技文化遺產重視不足
在國外,“科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美國硅谷“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使“硅谷模式”和“硅谷精神”發(fā)展成為一種“精神文化遺產”,不斷被發(fā)掘、傳承和傳播。奧巴馬就任總統期間,其在科技領域的諸多舉措被美國媒體譽為奧巴馬時代的“科技遺產”;蘋果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的故居于2013年被確定為城市歷史遺產。在我國,城市科技文化遺產也受到了一些關注:河南省在2011年成立了科技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協會,中關村的DNA雙螺旋結構“生命”雕塑被評為北京的科技地標。盡管如此,我國對于科技文化遺產的關注度還遠遠不夠,遺產保護部門與科技部門還沒有明確提出科技文化遺產這一遺產種類,科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還面臨著眾多問題。
(二)城市文化遺產中的科技價值被忽略
根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guī)劃編制要求》,文化遺產的價值可以分為文物價值和社會價值兩部分,其中文物價值包括歷史價值、科技價值與藝術價值等。但是在已有遺產的研究與價值評估當中,科技價值最容易被忽略。城市中的許多工業(yè)遺產中包含著天才的科技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其中,對自然規(guī)律的洞悉、科學的生產與組織方式等,都會對后人產生啟迪。但是目前工業(yè)遺產的評估是以建筑為主體制定評價標準的,工業(yè)遺產保護對象的確定主要還是根據歷史價值,這就造成了許多“標志性”建筑得以保留而工業(yè)制成品和工藝流程中蘊含的科技價值卻未得到保護的現象。典型代表如北京的798創(chuàng)意園區(qū),包豪斯建筑空間的寬敞以及整潔吸引了大量藝術家入駐,極具現代感的建筑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意靈感,然而包豪斯建筑本身所蘊含的科技價值及其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卻被忽視了。
(三)科技園區(qū)對于科技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意識薄弱
我國擁有眾多高科技產業(yè)園區(qū),園區(qū)集聚的高水平人才、創(chuàng)新文化氛圍、創(chuàng)意環(huán)境以及產出的高科技產品均蘊含著豐富的科技創(chuàng)新價值。目前,國內對于科技創(chuàng)新園區(qū)的研究偏重于園區(qū)構建以及探索園區(qū)發(fā)展模式,對于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的挖掘與保護意識還很薄弱。為追求園區(qū)中良好的硬件環(huán)境,承載著園區(qū)初創(chuàng)階段高科技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老舊建筑被大量拆除;能帶給后人科技啟迪的生產技術與生產線由于技術更新被替代,其中蘊含的歷史價值和科技價值沒有被保留下來;雖然園區(qū)重視科技價值與創(chuàng)新文化,但是深層次的科技精神沒有被系統地總結,創(chuàng)新文化的歷史沿革常被忽視。
(四)尚未建立合理的科技文化遺產評估體系
在研究科技文化遺產的過程中,需要構建合理的科技文化遺產項目價值評估體系,以可度量的標準為基礎,對眾多科技遺產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判,這是對科技文化遺產進行有效保護的前提和基礎。就目前來看,科技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新的遺產類型,并未出現在當前文化遺產的評估體系當中,這對科技文化遺產的認定和分類,全面認識遺產的價值,以及挖掘潛在遺產資源等造成極大困難。
三、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的認定標準構建
制定城市科技文化遺產認定標準,指導未來科技文化遺產進一步深入研究,是當前中國科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亟需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科技文化遺產的認定與保護是急迫的,行動的實踐往往先于“理性的思考”,這使得如何認定和評價典型的科技文化遺產,如何把握科技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成為當前科技文化遺產申報、認定和保護體系中的突出難題。本文認為,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的認定應該采用定性普查和定量核查相結合的方法。
(一)認定標準構建的原則
為了建立一個明確、統一且適用中國的科技文化遺產的評價認定體系,以指導下一階段的科技文化遺產認定和保護,在建立該體系的過程中應貫徹如下原則。
1.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
影響科技文化遺產認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須采用系統的、完整的認定原則對其進行評價,以保證認定指標具有普遍性。但是,每個遺產都有其特殊性,有限的評價指標難以包括一切,指標還必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以便突出特定遺產資源的特定科技價值,這樣對遺產的認定評價才準確可靠。
2.系統性和獨立性相結合
認定指標體系的各層次、各部分都應充分準確地反映總體目標,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各層次指標之間應保持一種充分必要的構成關系,同一層次指標要內涵清晰、相對獨立。
3.科學性和指導性相結合
認定指標體系的設計要嚴格按照我國文化遺產認定與保護的科學內涵,能夠對各種狀況做出合理的描述。同時,認定標準體系的設計要具有可比性,要能使各個地區(qū)對自身科技文化遺產的狀況有所了解,從而對制定相應政策起到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的認定流程
1.遺產識別
雖然我們大體知道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但對于其范圍、演變與當前狀況不甚了解,并且不清楚這些歷史性遺產的各構成要素可能處于消失的危險境地。因此,科技文化遺產的識別與記錄清單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這個過程由三個步驟組成。首先,梳理歷史背景,找出重點與方向??萍及l(fā)展的歷史梳理是尋找科技遺產的重要引導,以明確哪些行業(yè)、地域可能出現重要的科技創(chuàng)新并包含數量眾多的科技遺產資源,為研究資料搜集方向、現場調查與專業(yè)人員配備等提供參考。其次,進行完善的歷史研究,以明確各科技特征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整體構架與演變過程,將分散的線索匯聚成完整的信息。最后,進行實地考察,以書面和影像的方式對現場所有的特征進行判別與記錄(無論是否具有歷史意義)。
2.遺產認定
遺產認定過程主要由普適性遺產標準、重要性界定和完整性界定三個方面組成。首先,科技特征要素要想成為科技文化遺產,要滿足稀有性、代表性、群體價值、多樣性和具有潛力等普適性遺產標準。其次,重要性界定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只有特征要素滿足一些標準才能被認定為具有重要意義的科技文化遺產,如對社會發(fā)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與重要科技人物相關、有特別的特征價值、已經或可能對未來科技發(fā)展產生啟迪、能反映出時代的重要信息等。最后,進行完整性評估,以保證特征要素滿足《威尼斯憲章》提出的“原真性”原則,具體標準如下。
第一,遺存及現狀。在科技文化遺產認定過程中,雖然一些改造和重建有時會導致該遺產不被認定,但絕大部分的改造可能與科技進步有關,因而是積極的改變。但是,當要素改造已經影響到本身價值時,就需要再作考量。
第二,文獻記錄情況。如果一個要素具有良好的文獻記錄,包括要素同時代的歷史文獻或近期的調查記錄,就有利于提升其完整性,保證其“原真性”。
第三,脆弱性。特征要素的脆弱性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對其完整性的評估,脆弱性較高的特征要素具有更高的不完整風險,其包含的潛在歷史信息遺失的可能性也更高,這能夠增加該特征要素被認定保護的可能性。
第四,判斷影響完整性的改變。特征要素所處的時間、背景環(huán)境與感知等的變化對于特征要素的完整性具有重大影響,需要判斷特征要素是否在各種條件變化之后仍然完整反映了重要性形成那個歷史時期的科技狀況、物質生產要素以及歷史人物與事件關聯性。具有重要性的特征要素的時段限定是歷史完整性的判斷標尺,基于此,對隨后發(fā)生的改變是促進了其歷史演變還是破壞了其歷史的完整性做出判斷。
3.分類登記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與遺產登錄部門的規(guī)章制度,將科技文化遺產按照物質與非物質形式進行分類,所有通過判別與評價的科技文化遺產都登記在冊。第一,明確科技文化遺產登記是以科技文化遺產項目為中心的數據庫式登記,數據庫可分為法律信息數據庫和內容信息數據庫,內容信息數據庫的內容與記述要點如表1所示。第二,進行田野調查,以官方調查所得材料為準,保證登記所用資料來源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第三,登記方式以依職權登記為主,個人或團體申請登記為輔。申請登記的主體不限于科技文化遺產的權利人,還應該包括記錄者、技藝傳承人、演繹者等。第四,當登記出現信息失真、遺漏、模糊等錯誤時,應及時進行更正,設置相應的錯誤糾正程序。
(三)城市科技文化遺產認定的定量標準
對城市科技文化遺產進行定量評價可以使認定標準更直觀,目前對于文化遺產的定量評估方法有層次分析法、灰色聚類法、綜合評價法等。本文采用在實踐中較為常用的“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作為工具,對城市科技文化遺產進行認定。首先,依據價值標準確定影響因子并構成結構模型,之后運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層次權重并對各影響因子進行賦分,最后使用整體價值評估模型計算最終評分。如表2所示,以城市科技文化遺產為對象,建立三個層級的價值等級。然后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基層指標重要性排序及各層各自的權重值,最后制定具體的各指標項的評分細則,計算獲得綜合評分。公式如下:
CEV=i=1nXi Wi
公式中CEV為價值影響因子綜合值,Xi 為第i項指標因子基準分值,Wi為第i項指標因子對總目標的權重。
評價體系中的核心價值為科技價值,突出了城市科技文化遺產中科技價值的重要性及其特殊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該方法時,有關專家應盡量客觀公正,避免過多的人為主觀因素影響判斷的準確性。
[責任編輯:張 ?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