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總書記反復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大精深、卷帙浩繁,學習從何入手?李瑞環(huán)同志曾指出:學哲學的捷徑就是讀《實踐論》和《矛盾論》(下稱“兩論”)。“兩論”是毛澤東著名的兩篇哲學文獻,是開創(chuàng)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不朽豐碑。特別在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qū),新舊矛盾錯綜復雜的當下,領導干部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發(fā)展中的實踐和矛盾尤為重要。重溫80多年前的這兩篇哲學專論,“兩論”所闡明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它所展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對領導干部認識和運用哲學“看家本領”,破解中國改革發(fā)展難題,堅定“四個自信”,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指導意義。
學習“兩論”,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和解決改革發(fā)展難題?!皟烧摗闭Q生于1937年,它具有鮮明的指向性和強烈的問題意識,是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當年我們黨面臨的最大考驗是革命的路線問題,“左傾”,“右傾”幾乎把中國革命帶入絕境。毛澤東力挽狂瀾,從思想認識根源入手,批駁了盛行于黨內(nèi)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挽救了中國革命。今天,中國發(fā)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深水區(qū),也面臨著種種危機和矛盾。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直面改革中的矛盾是當務之急。領導干部學習“兩論”,就是要學習毛澤東直面問題、破解難題的實踐智慧和實踐品格。
首先,要有直面困難和問題的擔當。改革實踐中,消極應對矛盾,不想擔當?shù)默F(xiàn)象并不鮮見。少數(shù)干部對矛盾的認識不全面,把矛盾簡單看作是對立、麻煩、沖突,而沒有看到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能夠轉(zhuǎn)化。敢于承認矛盾、正視矛盾、揭露矛盾、解決矛盾才是正確對待矛盾的態(tài)度。毛澤東強調(diào)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更要注重對主觀世界的改造。面對改革困境和現(xiàn)實矛盾,領導干部要增強問題意識,更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擔當精神,這對處于改革發(fā)展中的當下中國尤為重要。其次,要對問題進行正確地、全面地分析。問題導向,關鍵是要揭示并切中要害,要看得準,抓得準。毛澤東說:“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他的實質(zhì),而把它的現(xiàn)象只看作入門的向?qū)В贿M了門就咬抓住它的實質(zhì),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弊詈?,要針對問題求得“真解”。毛澤東強調(diào)把握事物的“大本大原”,要善于抓住要領,抓住主要矛盾,綱舉才能目張。缺乏辯證思維,出現(xiàn)認識和方法的偏差,說到底,是哲學思維問題,是因為“哲學的貧困”。毛澤東在“兩論”中,凝練了解決問題的公式:“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nèi)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笔冀K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問詢實踐、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驗證和發(fā)展真理并上升總結(jié)為認識規(guī)律。毛澤東這種破解難題的擔當精神和哲學智慧,對于今天改革的難題突破,仍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習“兩論”,就是要堅持辯證唯物論的知行觀,增強“四個自信”。“兩論”的歷史背景和今天已不可同日而語。但當時所面臨的問題,和當下改革開放新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具有共性,那就是:怎么全面地正確認識國情?怎么達成中國道路的共識?“兩論”發(fā)表后,起到了兩個關鍵性的作用,一個是解決了革命道路的思想認識分歧,另一個是系統(tǒng)闡明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觀,教育了全黨,夯實了道路認同的思想基礎。這兩個問題對今天也至關重要。
堅定走中國道路,迫切需要解決“道路”認同的困惑與分歧。中國道路每前進一步,都在理論上、思想上遇到激烈的爭論。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新情況、帶來新矛盾和新沖突,導致各種各樣的思想困惑和分歧。如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分歧,就會動搖我們關于旗幟和道路的信念。重溫“兩論”,就是要掌握貫穿其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深刻認識中國道路選擇的歷史必然性和特殊性。
夯實道路認同的思想基礎,化解認識分歧,還要有正確的認識工具。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馬克思主義有幾門學問,但基礎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東西沒有學通,我們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許多皮,還扯不清楚。有了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就省得很多事,也少犯許多錯誤?!闭J識“道路”問題要廓清思維,要有正確的認識工具,這個工具就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皟烧摗蓖笍仃U明了辨證唯物論的知行觀,并用革命勝利的實踐證明了真理。
盡管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重點、難點問題,我們黨始終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邏輯起點,始終沿著毛澤東開創(chuàng)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路徑,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道路貫穿了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一條紅線,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它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它強調(diào)對問題的研究要植根于中國土壤,對外來經(jīng)驗絕不盲從復制,強調(diào)要有“自我主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道路的合理性和優(yōu)越性不斷彰顯,也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政治認同和國家認同。“四個自信”來源于實踐、來源于人民、來源于真理。
學習“兩論”,就是要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論”是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輝典范,為馬克思主義本土化開創(chuàng)了先河。它同時啟迪我們共產(chǎn)黨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也必須不斷發(fā)展,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學習“兩論”不僅要總結(jié)歷史,觀照現(xiàn)實,更要著眼于未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偉大的認識工具。同時,馬克思主義本身,并不是僵化、停滯的教條,而是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學說。恩格斯曾這樣提醒過人們:“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瘪R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它在本質(zhì)上永遠是當代的,是與時俱進的。要在探索和解決時代實踐新問題的過程中用新的思想、新的觀點、新的方法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斷賦予它新的時代內(nèi)涵。
作者簡介:胡琴,(1976-)女,上海,碩士,講師,畢業(yè)于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