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贈秀
摘要?目的:研究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精神病人療養(yǎng)院精神科二區(qū)治療的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結果:經過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行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能改善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的失眠現象,提高其睡眠質量。
關鍵詞?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PSQI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ZHONG Zengxiu
(Second District of Psychiatry Department of Shanghang psychiatric sanatorium,Longyan City,Fujian Province,Longyan 364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ystematic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Methods:A total of 80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nursing.40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the control group and 40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the study group.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PSQI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ystematic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insomnia and sleep quality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Keywords?Systemic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Schizophrenics with sleep disorders; PSQI
中圖分類號:R338.6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9.075
精神分裂癥屬于發(fā)病率極高的精神疾病,該病發(fā)病原因未明,會導致患者出現視覺、聽覺、思維等障礙,甚至出現睡眠障礙,誘發(fā)精神衰退或殘疾[1]。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并無特效方法,多采用護理干預改善其睡眠障礙。為尋找更為合適、有效的干預方法,本次研究對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分別實行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和常規(guī)護理干預,發(fā)現前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礙,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精神病人療養(yǎng)院精神科二區(qū)治療的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24~55歲,平均年齡(36.54±3.64)歲;住院時間為2~12個月,平均住院時間(6.31±2.68)個月。觀察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23~56歲,平均年齡(37.18±2.47)歲;住院時間3~12個月,平均住院時間(7.54±3.09)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取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患者及其家屬均了解、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無嚴重心血管等疾病者。
1.3?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者;2)有嚴重攻擊他人、自殺傾向的抑郁癥者。
1.4?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給患者定時發(fā)放藥物并監(jiān)督其順利服下;簡單評估其睡眠質量,根據其實際情況調整鎮(zhèn)靜藥物的劑量;安撫患者情緒,調整其飲食、個人衛(wèi)生等。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包括:1)合理安排病房。根據護理前PSQI評分將患者分為2組,評分低于15分的患者為一組,15~21分的患者為一組,分別安排在2個病房中。根據每個病房患者的情況調整干預內容,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因素。2)改善睡眠環(huán)境。帶患者熟悉病房,幫其調整個人物品的擺放位置,在病房中擺放3~5盆綠蘿、吊蘭等,調整病房溫度、濕度、燈光,保持良好通風,統一枕套、被褥等顏色。3)提高患者交往能力。定期讓患者參加簡單的衛(wèi)生勞動工作,以小組的形式安排勞動內容,鍛煉其團隊合作、交往能力;同時開展娛樂活動,要求患者參與進來,并鼓勵身兼特長者進行表演,帶動其他內向、安靜的患者,鼓勵大家面對面交流,認真傾聽,做到不打斷、完全否定、嘲諷等,多鼓勵他人。但在入睡前2~3 h內停止患者做興奮性強、刺激性的活動。4)制定良好的睡眠習慣:針對不同病房的患者的不良睡眠習慣來調整護理方法。如睡眠質量較差的患者囑咐其午睡時間不能過長,20~30 min為宜,晚飯不能吃得過飽,飯后拒絕咖啡、濃茶、飲料等。睡前在病房播放安眠曲幫助其入睡;對于睡眠質量較好的患者,要求其睡前閱讀書籍、使用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 h,睡前飲水不超過250 mL等,指導所有患者睡前進行洗漱、泡腳、按摩足底穴位,規(guī)定10點關燈。2組的護理時間為15 d。
1.5?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該評分有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等23項內容,患者總分值越高表明其睡眠質量越低。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前,2組患者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睡眠障礙屬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會加重其焦慮不安、恐懼、痛苦的現象[2]。由于患者對外界因素較為敏感,從而導致其睡眠質量更差[3]。因此,如何幫助患者改善其失眠現象尤為重要,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內容不夠細致,容易忽略其心理、生理上的需求[4]。本文觀察組采用的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能針對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護理內容,更系統、人性化。護理人員通過患者的失眠程度分配病房、改善病房環(huán)境,能有效減少患者間的相互影響,減少外界因素刺激。同時組織患者進行文娛、勞動活動,調整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能改掉其白天嗜睡的不良習慣,降低其大腦皮質興奮狀態(tài),從而提高其夜間睡眠治療,進而緩解內心的焦慮、不安、恐懼等現象,提高其臨床治愈率[5]。護理后,本文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與上述討論相符。
由此可見,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能改善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的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馬麗影.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黑龍江科學,2018,9(20):44-45.
[2]任喜榮.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6):17-19.
[3]張曉鋼,賈竑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精神疾病伴發(fā)睡眠障礙述評[J].河南中醫(yī),2018,38(9):1445-1449.
[4]張玉婷,袁志雪,趙春雙.心理溝通配合睡眠護理干預對肝癌患者術后負面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26(8):1001-1004.
[5]秦妍.個性化睡眠護理干預對重度失眠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