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陽陽 郭桂蘭
【摘要】子宮腺肌?。╝denomyosis,AM)是婦科常見的良性疾病,多發(fā)生在生育期女性。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痛經(jīng)、月經(jīng)過多以及子宮均勻性增大和生育能力低下。該病主要影像學檢查方式有陰道超聲、MRI等。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藥物和手術治療。
【關鍵詞】子宮腺肌病;影像學檢查;MRI分型;腹腔鏡治療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01
AM是一種以雌激素依賴性為特征的良性疾病,本質為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進入子宮肌層因其生長特性而引起子宮肌層增生肥大[1]。是婦科難治性疾病,給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置關重要。影像學檢查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本文就AM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及治療方式綜述如下。
1 影像學檢查
1.1 超聲檢查
目前常用于AM診斷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有陰道超聲、核磁。臨床研究已證實經(jīng)陰道B超較腹部B超優(yōu)勢更為突出,所以陰道B超檢查在幾乎所有的婦科疾病檢查中被廣泛應用[2]。陰道超聲高頻探頭可以觀察子宮腺肌病細微結構的變化。而且經(jīng)陰道超聲檢查可有效規(guī)避腹部血流的信號干擾,可以得到更高清晰度和分辨率的圖像,陰道超聲檢查無需等待膀胱充盈便于檢查。陰道超聲因為診斷子宮腺肌病敏感性更高、花費更低、操作更方便等優(yōu)點,被臨床廣泛采用。經(jīng)腹超聲、X線和CT因診斷率不高故較少使用。
1.2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
診斷AM的影像學方法中,核磁共振成像檢查也被國際廣泛認可,其診斷準確性最高。隨著對AM本身認識的提高、尤其是形態(tài)學分型的需要,磁振成像(MRI)由于其圖像直觀、無操作者依賴性、多參數(shù)多平面成像等優(yōu)勢,已經(jīng)越來越多地應用于AM的診斷、分型及藥物治療后的連續(xù)監(jiān)測[3]。MRI能夠準確分辨子宮內膜和肌層,對軟組織分辨率很高,尤其子宮肌層結合帶清晰可見,MRI對AM的診斷是優(yōu)于超聲的。AM的磁共振成像有兩大特征,(1)即病灶內散在點狀強回聲,但是病灶信號低于周圍正常肌肉組織,同時與周組織邊界不明顯;(2)因為AM病變信號強度與結合帶接近,所以子宮結合帶增寬是另一重要特征。雖然目前對于AM的分型仍然存在爭論,但幾種AM分型相關臨床與病理對于臨床診治還是有價值的。按MRI下AM病灶的位置Kishi等人在2012年將AM分為4個亞型(1)Ⅰ型為AM病灶位不影響子宮的外部結構,單純于子宮內層浸潤生長。(2)Ⅱ型為AM病灶不影響子宮的內部結構,但是于子宮外層浸潤生長。(3)Ⅲ型為AM病灶不影響子宮的整體結構,為局部浸潤性病灶包括囊性子宮腺肌癥和子宮腺肌瘤。(4)Ⅳ型為AM病灶不符合上述任何一型者。該MRI分型對AM患者的分層治療以及療效評價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2 治 療
2.1 藥物治療
GnRH-a和曼月樂(LNG-IUS)是臨床上常用的藥物。LNG-IUS以促進左旋18-甲基炔諾孕酮釋放從而引起蛻膜樣變和病變萎縮,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LNG-IUS同時調節(jié)病灶雌激素受體表達,使雌激素水平下降和阻斷雌激素作用,以達到使AM病灶萎縮退化的目的。眾多婦產(chǎn)科醫(yī)生通常首選GnRH-a治療AM,目前大量研究表明, GnRH-a對AM相關的疼痛和月經(jīng)量過多療效確切, 并能有效縮小子宮體積。注射GnRH-a藥物后,產(chǎn)生明顯的反應是體內的激素水平明顯降低,繼而對人體的影響就是使機體達到近絕經(jīng)狀態(tài),根據(jù)此機理來控制病灶發(fā)展,對AM有明確的治療效果,并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單純藥物治療在臨床上應用相對少見,適用于病灶及癥狀輕、拒絕手術的患者,對癥狀明顯、病情嚴重者效果差。
2.2 手術治療
目前臨床上對有生育要求的AM患者的保守性手術主要采取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術。AM保守手術治療中復發(fā)率一直是醫(yī)生和患者關注的焦點。手術范圍過大還有可能引起子宮破裂等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全子宮切除術是臨床上最常用的AM根治方法手。術后聯(lián)合藥物治療在臨床上應用也十分廣泛。比如全子宮切除術、保守性病灶切除術后行藥物聯(lián)合曼月樂治療。上述影像學檢查中提到根據(jù)MRI檢查對AM分型,根據(jù)MRI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I型和部分病灶靠近宮腔的III型:行宮腔鏡下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II型和病灶靠近子宮漿膜層的部分III型:行腹腔鏡病灶切除術)的研究國內外相對少見,是否可以減少腹腔鏡手術的副作用,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子宮動脈栓塞術、子宮內膜切除術、和高強度聚焦超聲消根融治療等也可用于AM的治療,但臨床上以保守性手術、全子宮切除術手術后聯(lián)合藥物治療最為常用,在此不詳細論述。
綜上所述,陰道超聲及MRI檢查為主要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在AM的診斷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根據(jù)檢查結果結合患者主觀需求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各種治療方式均存在明顯副作用,多種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聯(lián)合應用的策略仍需探討。因而如何達到良好的治療,又能盡量避開副作用對患者的影響至關重要。上述根據(jù)MRI檢查對AM進行分型對該患者的分層治療以及療效評價具有重要臨床意義。但目前國內外研究相對少見,需要臨床學者共同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張信美.子宮腺肌病臨床表現(xiàn)及其分型[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9,35(05):498-501.
[2] 陳湘玲.陰道B超檢查對子宮腺肌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29):4231-4233.
[3] 陸菁菁,孫孟言,王曼頔.磁共振成像在子宮腺肌病診斷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9,35(05):50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