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小學英語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關系著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隨著信息化社會的進一步加劇,為了應對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的國際格局,強化英語教學逐步成為當前國內(nèi)教育的必然趨勢。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小學英語深度學習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強調(diào)的是學習者用舊知識開啟新知識的學習,用新知識重新加工舊知識,從而實現(xiàn)二者的結合,進而改變其已有的認知體系。本文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的策略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索分析,旨在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愛上英語。
一、利用生活情境,促進知識遷移
陶行知針對深度學習做出過一個精辟的點評,即“接知如接枝”。他認為教育者必須從自己的經(jīng)驗出發(fā),才能在既有的“根”(知識脈絡)上鏈接別人的枝葉(知識),進而實現(xiàn)有機融合。由此可見,教師想要在小學英語課堂實現(xiàn)深度學習,同樣需要致力于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期待感,消除學生對未知內(nèi)容的距離,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知識的遷移。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5 How old are you?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課文視頻,向?qū)W生提問:“導購員都說了些什么?”從而過渡到本單元的核心句型“How old are you?”引導學生跟讀并板書。然后,繼續(xù)播放一些真實場景,比如出去用餐、排隊買東西等等,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How old are you?”的讀法以及用法。
比如,在某個商城,一對熟人相遇:
A:Hi, nice to meet you.
B:What a small world,how are you doing?
A:Im fine, what about you?
B:Not bad. Whos he?
A:Thats my son.
B:Hey, boy. How old are you?
在課堂上引入這些真實場景,將能激活學生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核心內(nèi)容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核心句型,從而促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深度學習,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盡可能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化場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記住詞匯或者句型的用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把握教學重點,編排內(nèi)容“難度”
所謂“深度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需要無限度的增加教學難度,也不是一再的鉆研教材,而是注重教學的質(zhì)量。換言之,深度學習提倡的是教師將知識點講精、講透,能夠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做到合理規(guī)劃教學內(nèi)容。只有堅持如此,學生的學習才能逐步深入,進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因此,教師需要了解教材的編排,結合教學實際以及教學內(nèi)容的相關性重新組織單元話題,讓教材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用創(chuàng)新的手段完成教學。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學過程為例。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通過PPT出示老鼠以及獅子的圖片,讓學生用文本中的話描述這兩者的特點:The mouse is so weak and small. The lion is strong and large.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師引導學生繼續(xù)評價老鼠以及獅子的做法。此時學生已經(jīng)接觸新單詞以及句型,語言變得更加多元化,并不只是用簡單的詞匯概括外貌特征,而是注意對它們的行為以及語言進行描述:I think this mouse is larger than the lion ,because he successfully rescued the lion. And this lion is so kind, he didnt eat the mouse.這樣的描述是經(jīng)過深度學習才能實現(xiàn)的,正是因為學生已經(jīng)對故事內(nèi)核有了深入理解,所以才會形成個性化解讀,從而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學習。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滿足于文本表面學習,而是需要根據(jù)教學需要以及目標重新規(guī)劃課程內(nèi)容。正如案例中教師的做法,通過引導學生前后兩次點評獅子以及老鼠的做法,有效促進學生的理解認知。
三、變革學習方式,訓練創(chuàng)造思維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師需要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太過單一,常常以死記硬背為主,較為機械化。但是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需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為核心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將分析信息、獲取信息以及解決問題三項能力作為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讓小學生從自主學習中體會英語學習的快樂,在小組討論中實現(xiàn)智慧的融合。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 A healthy diet時,教師給學生提前布置一些預習作業(yè),讓學生提前溫習課文,搜集一些和食物以及數(shù)量相關的單詞,試著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判斷文本中的Yang Ling(楊玲)以及Mike(邁克)的飲食是否健康。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文本實現(xiàn)了初步理解,而且學習目標明確清晰,有利于增進學生的英語能力。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一些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Mikes diet? Do you think its healthy? What should he do?”然后將學生分組,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I think drinking more water is healthy.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思維之間的碰撞,學生對健康飲食有了深入的反思與認知。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新是一個不可回避的教育趨勢。教師不只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還需要改變教學策略,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為培養(yǎng)的核心內(nèi)容,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四、關注情感體驗,促進師生聯(lián)系
積極的情感體驗對發(fā)揮學生潛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需要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師生關系的和諧與否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教學效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平等公正對待學生,用耐心、細心、激勵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關心學生,樹立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過程中,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Use future tense to talk about the countries(用一般將來時談論國家)。而對小學生而言,其學習難度在于了解Australia(澳大利亞)的自然、人文以及地理等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文化方面的輸入,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Australia(澳大利亞)首都、人文景觀、代表動物、澳式足球以及其他文化知識。然后,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聊聊自己的觀看心得、對澳大利亞的認知,或者談談自己所喜歡的其他國家的趣味知識。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因此,教師需要增加溝通交流,和學生進行良性的互動,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核心素養(yǎng),促進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教師需要鏈接學生的生活、明確教學重點、變革教學方式、豐富情感體驗。只有堅持創(chuàng)新教學,才能迎來更為多元化的教學春天!
【參考文獻】
[1]孫文靜.深度剖析小學英語教學多樣性[J].當代教研論叢,2019(11):119
[2]薛開斌.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30):17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辰實驗學校,江蘇 常州 2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