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珺晶
【摘 要】PDEODE策略是一種在科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xiàn)學習者的概念轉(zhuǎn)變而采用的教學策略,是Ranne和Kolari 對POE策略的改良和發(fā)展。PDEODE策略除了對學生的預測和實驗演示給予較多的關注之外,還重視學生的解釋和討論。作者以“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巧用PDEODE策略”為觀察點對《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zhì)》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觀測,并將課后的所思所想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PDEODE策略;葡萄糖;結構;性質(zhì)
一、PDEODE策略簡介紹
PDEODE策略是Kolari與Ranne對POE的改良及發(fā)展。PDEODE策略提出:“預測(Prediction)一討論(Discussion)一解釋(Explanation)一觀察(observation)一討論(Discussion)一解釋(Explanation)”。首先,預測事件結果或?qū)嶒灛F(xiàn)象。其次,學生實驗、觀察現(xiàn)象、做好記錄,比較、分析、批判、對照,對預測與現(xiàn)象的差異進行探究、討論。最后,由學生自己做出解釋。
二、PDEODE策略在“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zhì)”教學中的運用
筆者以“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巧用PDEODE策略”為觀察點對《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zhì)》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觀測,并將課后的所思所想與大家分享如下:
1.課題:《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zhì)》
2.教學目標:
(1)掌握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zhì)。
(2)結合實驗和各種信息進行演繹推理,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jù)物質(zhì)結構分析葡萄糖的化學性質(zhì),體會結構與性質(zhì)的內(nèi)在關系的辯證思想;加強了解葡萄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
(3)從生活中走進化學,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物質(zhì)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葡萄糖的結構與性質(zhì)。
4.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引入,提出問題:今天你吃“糖”了么?
(實物展示)一只裝有蔗糖、淀粉、米粒、木屑、紙屑等糖類物質(zhì)的燒杯。
(再問)今天,“糖”,你吃了么?吃了什么“糖”?
(生)1)蒸飯、粥、包子……2)白砂糖、葡萄糖、淀粉、纖維素……
(講述)化學上所指的糖類物質(zhì)包括了單糖、低聚糖、多糖等等。同學們最熟悉的是?
(生)葡萄糖。
(過渡)關于葡萄糖,你已經(jīng)知道?
(生)1)分子式2)來源于光合作用3)體內(nèi)緩慢氧化提供機體能量4)白色固體、溶于水、有甜味……
(設問)它為何會有這些性質(zhì)?性質(zhì)由什么決定?
(講述)1880年以前,人們已經(jīng)測出葡萄糖的分子式,怎樣測分子式?
(生)李比希燃燒法(教師展示ppt圖片、數(shù)據(jù),請學生做簡單計算推導)
(過渡)你知道分子式,如何推結構式,你打算怎么做?(討論)
(小結)1)根據(jù)分子式算出不飽和度;2)推測可能存在的官能團;3)實驗驗證官能團的存在。
(提問)根據(jù)葡萄糖的分子式,你算出其不飽和度是多少?
(追問)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不飽和度為1,那其可能存在的官能團或者基團有哪些?
(學生小結)碳環(huán)、碳碳雙鍵、羰基、醛基、酯基、羧基、醚鍵、羥基。
(設問)你準備通過怎樣的實驗確定它們的存在?碳環(huán),如何檢驗?
(生)如果取樣做了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實驗,現(xiàn)象是褪色,但是卻不能說明到底是哪個官能團使之褪色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們怎么解決?
(師)我們能不能在這些官能團或基團中選出一個有代表性的,而確定其存在的實驗方法不會與其他基團沖突?
(生)醛基。(師)你準備怎么做?
(生)銀鏡或者新制氫氧化銅。
(師)這樣其他的官能團會干擾么?如果存在醛基,遇新制氫氧化銅會有何現(xiàn)象?(生)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
(師)如果確定了醛基的存在,哪些官能團或基團可以排除?
(講述)那么,這樣,就只剩下了碳環(huán)、羥基、醚鍵。請前后四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利用你們面前實驗框里的試劑和儀器用實驗事實來揭示真相。(分組實驗)
(設問)你觀察到了什么?
(回答)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證明葡萄糖中存在醛基。
(追問)有同學觀察到與預測不完全一樣的現(xiàn)象么?
(生)在加熱前,溶液變成深(絳)藍色。
(師)這個現(xiàn)象如何解釋呢?
(生)羥基。
(追問)如何用實驗確定?
(經(jīng)過同學們激烈的討論,及相互完善,提出了下一步的實驗方案及預測現(xiàn)象。)(演示實驗)
(生)當有機分子中含有多個羥基時,遇新制氫氧化銅,溶液會變成深藍色。
某學生突然提問:“會不會是單純因為醛基而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
(師)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么?(討論)
(生)經(jīng)過討論,有學生提出增加一組對比實驗(將乙醛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即可。通過學生的演示實驗,學生結合現(xiàn)象,最后,得出結論。
(小結)葡萄糖中含有醛基以及多個羥基。
(ppt)我們的研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的。經(jīng)過科學家研究:
1)一定條件下,1.80g葡萄糖能與乙酸完全酯化生成3.90g乙酸酯。
2)一般來說,一個碳上連兩個羥基是不穩(wěn)定的。
3)葡萄糖可以被氫氣還原為直鏈己六醇。
你現(xiàn)在能寫出葡萄糖的結構式了么?根據(jù)已學內(nèi)容,結合葡萄糖的結構式,你能歸納出其化學性質(zhì)有哪些么?
(實驗改進)取一只小的圓底燒瓶,在其中配制銀氨溶液,而后,向其中滴加KOH溶液,有沉淀產(chǎn)生,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塞上塞子,邊振蕩燒瓶,邊用熱水澆燒瓶外壁。很快,圓底燒瓶內(nèi)壁“鍍”上了一層均勻光亮的“銀鏡”!
(課堂小結)學習是動態(tài)的過程,希望課后,同學們能借助查閱資料,換個視角,嘗試從紅外光譜圖、氫核磁共振、親核加成、半縮醛結構等方面進一步思考:你對葡萄糖的結構真的認識清楚了么?
三、教學評價
PDEODE策略指出:實現(xiàn)概念轉(zhuǎn)變的前提條件是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必要保障是學生深層次的參與課堂,重要策略是學生之間主動的合作交流與學習。本節(jié)課符合PDEODE教學策略的施教環(huán)節(jié),并能夠體現(xiàn)PDEODE策略的本質(zhì)——科學探究的思想。
在評課中,大多數(shù)老師認為:這節(jié)課設計精巧、新穎;教師基本功扎實、有親和力,課堂處處閃現(xiàn)教師的機智、應變能力強。巧用PDEODE策略構建了整節(jié)課的主體。尤其,課堂討論非常充分,點評主要是通過生生互評的方式,教師只是適時的加以提醒、補充、完善。整節(jié)課真正實現(xiàn)了新課程所倡導的師生觀。教師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合作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很好的利用課堂的“生成資源”,打造“生本式”課堂,抓住了與預測實驗現(xiàn)象不符的實驗事實,再一次的進行“實驗后”討論、再設計、再預測、再實驗。這樣一種“循環(huán)”使用PDEODE策略更好的傳達了其本質(zhì):利用課堂為載體,優(yōu)化45分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感悟科學探究方法、激活科學探究思維,最終以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培成,諸全頭.“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與反思[J].化學教育,2011,(7):17-24
[2]鄧陽,王后雄,謝俊.基于POE和PDEODE策略的化學概念轉(zhuǎn)變教學實驗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10):3-6
[3]趙國敏.化學概念轉(zhuǎn)變教學中PEODE策略的探索和嘗試[J].化學教學,2012,(4):6-8
(本文系常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專項課題《基于模型認知的初高中銜接教學的課例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常州市戚墅堰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