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雷
“E時代”的“E”是英文Electronic的縮寫。E時代指網絡普遍使用的電子時代。E時代下,教育教學形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時代與日益增長的朗讀需求,運用E時代的網絡優(yōu)勢去探究一些朗讀的新方法、新策略勢在必行。
近兩年,我們工作室依托北京教科院“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課題“E時代下培養(yǎng)小學生朗讀能力策略研究”探索出了E時代下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六種策略,簡介如下。
一、課上借助視聽媒介助力學生朗讀,增強朗讀效果
課堂上運用合適的視聽媒介,能有效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的朗讀插上翅膀。在運用視聽媒介時,應本著科學性、多樣性、針對性等原則,讓視聽媒介豐盈學生的朗讀。具體運用時需關注以下幾點:
1.明確學生朗讀的“難”點,才能對癥輔以合適的音頻、視頻等創(chuàng)設想象的情境。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池上》時,對于北方長大的學生而言,“采蓮”與“浮萍一道開”等畫面都遠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學生想象起來有難度,落到朗讀上自然存在困難,此時跟進合適的多媒體,從視聽上讓學生體會到小娃采蓮的“趣”,幫助學生克服朗讀的難點。
2.視聽媒介的選擇要契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對于低段的學生而言,富有童趣、輕快的音頻、視頻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中高段學生而言,視聽媒介應少而精,設計引入突破朗讀難點的音頻、視頻等。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觀潮》時,如何讓學生讀出潮水聲勢浩大的感覺,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視頻,然后配上帶有潮水奔騰聲效的音樂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勢必起到很好的烘托效果。
通過借助視聽媒介,學生的朗讀效果越來越好。
二、課下練讀借助教師朗讀示范音頻,強化朗讀規(guī)范
課下練讀是重要的提升朗讀興趣的手段,有別于固定的上課時間,課下時間更為放松,且課后上傳語音作業(yè)需要借助于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使得學習渠道更加廣泛,同時也容易得到家長的配合,形成促進學生提升朗讀興趣的良好氛圍。正因如此,教師的正確示范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本課題研究中,教師的正確示范除了通過課堂上教師、學生和語音范讀這條傳統(tǒng)途徑之外,課題組成員還通過采取課下上傳教師或學生優(yōu)秀朗讀作品到荔枝、喜馬拉雅、微信等平臺,分享網絡范讀,以及爬梯朗讀APP等方式為學生課下練讀提供正確示范。
在本研究中,每學完一篇課文,課題組教師一般都會布置朗讀作業(yè)。經研究對比發(fā)現,經過課堂學習,學生上傳的朗讀語音極少出現讀音錯誤,而在研究者采取了課下上傳教師或學生優(yōu)秀朗讀作品到荔枝、喜馬拉雅、微信等平臺,分享網絡范讀以及爬梯朗讀APP等方式的課下練讀示范后,學生上傳的朗讀語音會更加流利、有感情,且學生也樂于模仿老師或同學,給自己的朗讀配上合適的音樂,使朗讀越來越美。
三、積極使用語音網絡平臺共享朗讀錄音,增加朗讀手段
隨著教學的進行,會發(fā)現不同的孩子“讀”之間存在很大差距,這一差距不是40分鐘的課堂時間就可以縮小的,那如何有效地利用時間縮小差距,讓學生多多朗讀呢?語音網絡平臺為學生的朗讀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臺,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敢于讀、挑戰(zhàn)讀、喜歡讀,所以應該充分發(fā)揮語音平臺的重要作用。語音網絡平臺的使用,應本著鼓勵性和指導性原則,輔之以必要的策略,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設計朗讀活動帶動全班使
用語音平臺,形成班級朗讀氛圍。如嘗試開展以網絡為依托的指向學生的“讀”的“悅讀寶貝”活動,班級里專門設計了閱讀彩虹跑道,閱讀正式開始的那一天,大聲朗讀開始了,學生像比賽一樣,每天堅持上傳自己的讀書錄音……
2.充分發(fā)揮家庭的作用,形成家庭朗讀氛圍。學生可以每天堅持在家大聲朗讀故事,請爸爸媽媽幫忙在平臺上傳朗讀錄音或者親子共讀,同時還可以用騰訊文檔把朗讀內容和時長記錄下來。
3.充分利用公眾號語音視頻
功能,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發(fā)布展示,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作品被別的小伙伴欣賞、點評產生的期待感,滿足感,從而產生持續(xù)朗讀的熱情和興趣。
無論哪種網絡平臺的使用,都要充分發(fā)揮班級與家庭的力量,讓學生對共享朗讀錄音產生興趣,在大數據時代通過多種朗讀手段,體會傳播、分享朗讀的美妙,從而越讀越愛讀,越愛越分享。
四、通過語音網絡平臺及時給予評價,進行朗讀糾偏
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傳朗讀作品后,教師及時地回應能激勵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傳朗讀作品,教師根據“小學生朗讀量規(guī)”從正確、流利、有感情三個維度進行評價。課標中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語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朗讀時,要遵循科學性、鼓勵性、指導性、多樣性的原則,及時、熱情地肯定朗讀中的優(yōu)點,同時中肯地指出朗讀中的不足,并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性格及學習基礎,因人而異地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和辦法,鼓勵學生間互相評價,相互學習和提高。當學生對朗讀作品改進后再次上傳到網絡平臺上時,教師要再次及時地點評,讓學生明曉朗讀的好壞之分,以評促讀,越讀越有感覺。
五、舉行線下班級優(yōu)秀錄音分享,增強朗讀自信心
除了教師線上點評指導外,教師還應利用線下時間進行朗讀情況分享,如播放班級學生優(yōu)秀錄音、展示優(yōu)秀個人主頁、個人現場朗讀示范、個人現場朗讀點評等。在課堂以第三視角“欣賞”同伴的優(yōu)秀錄音和個人主頁,能夠增強被表揚者的朗讀自信心,也能激發(fā)同伴的競爭意識,而個人現場朗讀示范不僅能夠激發(fā)朗讀者的榜樣效應,也能激發(fā)同伴的朗讀內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增強學生的朗讀信心。而個人現場朗讀點評還能使學生再次熟悉朗讀技巧,避免朗讀易錯點,使朗讀越來越從容。
六、舉行線上線下班級朗讀
活動,提升朗讀興趣
從今年初春季學期開始,受疫情影響,整整一個學期只能網上教學,課題組老師結合線上學習的特點,進行線上朗讀教學相關探究。暑期開學后,結合線上的相關活動,進行線下朗讀活動的進一步延展。
1.定期組織“朗讀小達人”
“最美好聲音”“我是朗讀者”等朗讀評比活動,可以和學生的朗讀評價相結合,根據積分可以評選出周、月、季度的“朗讀小達人”“最美好聲音”“我是朗讀者”。積極利用網絡平臺投票、點贊等功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在對比中提升朗讀能力。朗讀評價可與班級內的評價體系相聯系,鼓勵朗讀用心尤其是朗讀有進步的學生,對朗讀還需要進一步努力的學生多一些關心和關注,促使班級整體的朗讀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2.利用配音軟件,組織學生給電影或動畫片配音。學生對于動畫片或者電影是很感興趣的,通過自己的配音,能夠重新詮釋動畫片或者電影中的角色,學生是非常興奮的,這使學生保持了朗讀的興趣,滿足了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3.在班級中可以組織班級課
本劇或戲劇的展演,在朗讀臺詞的過程中,學生把自己帶入角色中,帶著自己對于角色的理解,與文本對話,感受人物語言和體會感情,在故事情境中,用朗讀詮釋角色特點。當然,戲劇演出必定少不了多媒體輔助,背景音樂、燈光音響、舞臺效果等都離不開網絡的有力支撐。借助這些手段,來烘托臺詞朗讀與朗誦效果,讓朗讀情感越來越飽滿。
通過以上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認為借助E時代下豐富多樣的交互平臺開展朗讀教學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們初步探究出的這些策略對于老師和同學及家長來說,是簡單明了易于操作的。
(作者單位:北京亦莊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