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軍虎 張坤
【摘要】本文簡要回顧了“產出導向法”的英語教學理論體系,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對寫作能力的要求,分析了2016-2020年間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概況,從論文質量、期刊類別和研究群體三方面對英語寫作教學研究進行了反思;并對“產出導向法”對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的促進作用和基礎英語寫作教學的反撥作用進行了展望;提出將“產出導向法”的英語教學理論體系推而廣之,貫徹到英語寫作教學的各個層次階段。文章對英語寫作教學各個階段的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性意義。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英語寫作教學;研究;現狀;展望
【作者簡介】魯軍虎(1976.11-),男,漢族,甘肅寧縣人,蘭州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導,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翻譯;張坤,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W20191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對于我國各級各類學生而言,作為英語學習的五個基本能力之一,寫作一直是英語日常學習與各類考試的最大痛點。2007年,教育部正式發(fā)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為了達到這一標準,我國大學英語教師進行了多年的積極教學探索,2014年教育部正式發(fā)布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尤其是自2014年以來,為了提高我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文秋芳(2014)提出了“產出導向法”。這一教學理念很快灌輸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因此,有必要針對在“產出導向法”教學理念指導下,對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各種探索與教學改革情況予以回顧,總結其中的成功經驗,反思其中不足方面,并展望從中學到大學的寫作教學教學改革前景,以期為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寫作教學盡點綿薄之力。
一、理論回顧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 )”以“輸出驅動假設”為理論原型,以“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為理論支撐,理論體系如圖 1所示:
該理論體系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以教師為中介的“教學流程”三部分組成,⑴ 教學理念:“學習中心說”關注“學生能學到什么”;“學用一體說”主張“學”與“用”融為一體;“全人教育說”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相一致?!爱a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兼顧英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倡導學以致用,使學生真正受益。⑵ 教學假設:“輸出驅動”是指產出是語言學習的基本驅動力和主要目標;“輸入促成”是指在“輸出驅動”前提下,“適時提供能夠促成產出的恰當輸入”,可取得更好學習效果;“選擇性學習”是指根據“產出需要,從輸入材料中挑選有用部分”,“深度加工、練習和記憶”。⑶ 教學流程:以教師為中介,涵蓋三個階段:驅動—促成—評價。教師的中介作用“具體表現為引領、設計、支架作用等”。
二、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
1.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概況。為了調查“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本研究以“知網”目前刊登的相關論文為研究對象,作了分類檢索與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檢索情況。主題:“產出導向法寫作教學”。檢索結果:131篇。起止時間: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
(2)數據分析。具體分析如下:①按論文性質,分為學術論文、會議論文、會議論文和碩士畢業(yè)論文共四大類,按年份列表如下:
②按研究主題,分為英語寫作和漢語寫作兩大類。其中,英語寫作分為高級英語寫作、專門用途英語寫作、非英語專業(yè)寫作和基礎階段英語寫作四個小類。各級各類寫作研究的論文數目如下:
其中,按英語寫作主題研究比例如下:
2.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反思。
(1)從論文質量看。目前,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論文,從學術論文、會議論文、博士畢業(yè)論文和碩士畢業(yè)論文數目增長如圖3所示:
(2)從期刊類別看。目前,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寫作教學研究論文質量,按期刊類別,列表如下:
數據顯示: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寫作教學研究論文,以發(fā)表在高等院校學報為主,占70%以上,但僅有不足10%的發(fā)表于外語期刊。這說明,我國現有外語期刊數目極少,不能滿足外語教師教學研究需求。
(3)從研究群體看?;凇爱a出導向法”的英語寫作教學研究者,首先從研究主題來看,主要集中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方面,這也比較符合該理論的創(chuàng)始初衷。研究者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現有的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另一類是高中英語教師的自我提升者。這兩類研究者的共同特征是面臨職稱晉升或職位升遷。
三、“產出導向法”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展望
1.“產出導向法”對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的促進作用。雖然“產出導向法”的英語教學理論體系是根據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實際而建構的,但其“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的“教學理念”,兼顧了英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其“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選擇性學習”的“教學假設”,鎖定了英語語言學習的基本驅動力和主要目標,可在“輸出驅動”前提下,“適時提供能夠促成產出的恰當輸入”,能讓學生根據“產出需要,從輸入材料中挑選有用部分”,最終取得更好學習效果;其以教師為中介的“驅動—促成—評價”三階段“教學流程”,使教師真正起到“引領、設計、支架”作用,促成學生學以致用。因此,該教學理論體系不僅適合非英語專業(yè)的寫作教學,還適合在英語專業(yè)寫作課程中應用。
此外,在學術英語寫作中,學生的輸出能力普遍欠缺,甚至由此導致眾多學生缺乏信心、恐懼寫作等嚴重問題。[1]因此,在學術英語寫作教學中語用“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寫作教學理論體系,能夠克服“注重輸入,忽視輸出”的普遍問題,可有效提升學術英語學生的寫作思路挖掘、專業(yè)詞匯選用、行文組織結構和得體性水平問題。
2.“產出導向法”對基礎英語寫作教學的反撥作用。根據英語寫作的教學規(guī)律和目前國內外通行的第二語言教學方法,可以得出:“產出導向法”對高中英語寫作、中職英語寫作、初中英語寫作乃至小學英語寫作的教學都具有完全意義上的反撥作用。但是,截至目前,凡是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寫作實證研究,基本都涉及高中英語寫作、中職英語寫作和初中英語寫作的教學研究,研究者以擔任高中英語、中職英語和初中英語教學的英語教師為主,且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和相應的幾篇教改論文中,且這類小論文基本都發(fā)表在普通期刊上,受眾面并不廣。
四、結語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產出導向法”作為本土的教學理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理論體系。但是,目前各高校因連續(xù)多年擴招,大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良莠不齊,進入高校后的學習狀態(tài)各不相同,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實際能力與現行大學英語寫作的通行標準依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不僅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具有很大的幫助,還對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更會對基礎英語寫作教學起到反撥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 (4).
[3]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4(2):3-12.
[4]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