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意識流小說因其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增加了其欣賞難度。以《喧嘩與騷動》為例,在意識流小說教學中,著重從藝術手法運用、人物形象刻畫和作品主題表達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解構,逐步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理解晦澀難懂的文字表面蘊含的豐富內涵。
關鍵詞:意識流小說 教學策略 喧嘩與騷動
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20-40年代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與19世紀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從內容到形式上有很大的區(qū)別,它既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的原則、技巧,又是一種全新的審美思維模式。意識流作家不再重視外部環(huán)境的刻畫,創(chuàng)作視點由“外”向“內”轉,人物的意識活動成為作品的主要內容,淡化敘事情節(jié),打破時空界限,作品表現(xiàn)出極大的虛幻性與跳躍性。與傳統(tǒng)小說相比,意識流小說的動態(tài)性、非理性的特征,增加了學生欣賞作品的難度?!缎鷩W與騷動》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與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一起并稱為意識流小說三大杰作。
《喧嘩與騷動》是威廉·??思{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有創(chuàng)造性和實驗性的作品之一,對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思{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意識流文學新的范式,為其發(fā)展開拓了新的領域。在《喧嘩與騷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疑問比較多,如為什么第一章要從智障班吉的視角開篇?書中的象征意象有何含義?為什么??思{要把故事的時間打亂,把人物敘說的片段安排得亂七八糟等。課堂教學中,著重從寫作手法運用、人物形象刻畫、作品主題表達三個方面對《喧嘩與騷動》進行解構,著重闡述意識流小說的創(chuàng)作特點與藝術特征,提供新的作品審美維度,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一.《喧嘩與騷動》的寫作手法
1.敘事視角
敘事視角指的是作家對事件觀察和講述的角度,決定了小說的結構、語言,同時影響著讀者的閱讀體驗。在教學中,要想深入探討作品的內容和思想,首先要從作家獨特的敘述角度入手,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發(fā)掘小說內涵的能力,提高小說教學的效率。
《喧嘩與騷動》講述了美國南部的杰弗生鎮(zhèn)上的康普生家族的故事,時間跨度從1910年到1928年。在這大約十八年的時間中,??思{只截取了四天,他把這四天中發(fā)生的事情,巧妙地串聯(lián)起一個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其中最主要的角色是康普生先生的三個兒子和女兒凱蒂。小說按照時間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和4月8日,但是在建構小說結構時,福克納則打破依照時間順序敘述的直線型常規(guī)格式。第一部分是1928年4月7日,這天是通過康普生家的小兒子班吉的視角講述的。班吉是個是個先天性智障,這天是他33歲的生日,但是智力水平只相當于一個三歲的孩子。他沒有邏輯思維能力,腦子里只有感覺和印象。他講述的故事是前后顛倒的,反復出現(xiàn)的是由火、光、味等引發(fā)的聯(lián)想,還有關于姐姐凱蒂的片段。第二部分是1910年6月2日,以康普生的大兒子昆丁的視角展開敘述。昆丁是家中的長子,天資聰穎,本來應該是家族的希望,但他性格守舊又脆弱,妹妹的墮落對他造成致命的打擊,他無法忍受家族名譽受到這樣的玷污,自殺了。第三部分是1928年4月6日,以康普生的二兒子杰生和他母親的談話展開,從第一人稱的角度來講述康普生家的現(xiàn)狀。第四部分時間是1928年4月8日,通過描寫康普森先生的黑人女傭迪爾西一天的活動,從第三人稱的角度將這個家族幾十年間的變化及其家族成員的命運遭遇又客觀地講述了一遍。??思{選用了四天的時間講述一個家族的興衰,在時間和空間的運用上別具匠心:“我可以像上帝一樣,把這些人調來調去,不受空間的限制,也不受時間的限制。我拋開時間的限制,隨意調度書中的人物,結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來效果極好?!毙≌f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時間順序,跨越時空界限將各種生活片段、意識活動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卷。盡管只選取了物理時間上的四天時間,但卻深刻地展現(xiàn)了一個大家族幾十年的興衰。這種獨特的構思和創(chuàng)作手法,使《喧嘩與騷動》成為文學史上重要的經典之作。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作品結構的整體分析和解讀,重點對意識流小說對時間空間界限的重構,交叉式、多角度描寫的特點進行引導性總結,使學生從整體上對作品和作家的藝術風格產生初步了解,并對意識流小說的獨特藝術魅力產生直觀認識。
2.意識流手法
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一般都是通過對外部世界的描寫,逐漸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作者用全知全能的敘述方式替人物發(fā)聲?,F(xiàn)代主義文學的核心美學追求是反叛性、先鋒性、實驗性,是對傳統(tǒng)文學規(guī)范的顛覆,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具體來說,就是大量采用內心獨白、自由聯(lián)想的手法,表現(xiàn)人物意識自由流動的狀態(tài)。
《喧嘩與騷動》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很多故事情節(jié)都是通過人物的精神活動中展現(xiàn)出來的,福克納將“意識流”這種現(xiàn)代文學寫作手法運用到了極致。人物的意識活動像流水一樣自由無序,不受時空的限制,表達上的概念化、片面性很容易給學生造成閱讀的障礙,理解的困難?!缎鷩W與騷動》的前面三個部分都是通過一個個的意識活動來敘述故事情節(jié)和刻畫人物形象。雖然在作品之中經常是人物的一個思緒跳到另一個思緒,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去閱讀的話,還是能夠其中的線索進行分辨。人物的意識活動的展開往往由看到的某樣東西,聽到的一句話或聞到的一種味道展開。如小說開篇,班吉聽到別人在喊球童“開弟”,因為跟凱蒂的名字諧音,因此讓他想起了姐姐:“凱蒂讓把我的衣服從釘子上解下來,我們鉆了過去……把手插在兜里,凱蒂說。不然會凍壞的??爝^圣誕節(jié)了,你不想讓你的手凍壞吧,是嗎”[1]由于智力上的缺陷,班吉遭到母親的嫌棄,姐姐凱蒂給了他缺失的母愛,所以班吉明對姐姐有非常深厚的依戀。班吉對姐姐的印象不是她的音容相貌,而是她身上的氣味:“凱蒂跪下來,用兩只胳膊摟住我,把她那張發(fā)亮的凍臉貼在我的臉頰上。她有一股樹的香味。”[1]在班吉明的潛意識里,樹是最自然、古樸、純潔的象征。由于身體的缺陷,班吉對故事的講述是片段化的,混亂模糊的“意識流”。福克納首先提供給讀者的就是班吉沒有規(guī)律和時間的混沌的內心世界:“我首先通過一個白癡孩子的角度來講這個故事,因為我覺得利用一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來講這個故事,效果會更好”。??思{通過混亂智障班吉的混亂的意識活動,將康普生家?guī)资甑慕洑v若隱若現(xiàn)地展現(xiàn)了出來。小說的第二個部分主要以昆丁一天的思緒展開,講述家族故事中的一些重要細節(jié)。因為是昆丁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的思緒洶涌澎湃跌宕起伏,意識流時空轉換200多次。[1]昆丁的各種回憶、印象和復雜的情感交錯出現(xiàn),因此在這個部分出現(xiàn)了多達五頁沒有任何標點的文字,意識流的運用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美國哲學家巴雷特說:“這一節(jié)描寫,以及這部書本身,是一個杰作,或許堪稱迄今為止美國人寫出來的最偉大的作品之一?!盵2]《喧嘩與騷動》的第三個部分的敘述者是杰生,他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惡棍,不同于班吉部分的碎片化,昆丁部分的緊張急促,杰生的內心獨白條理比較清晰,簡潔流暢。通過這個部分,讀者比較清楚地梳理了康普森家族變故的前因后果。小說的第四部分,通過迪爾西這位黑人老女仆人的眼光,又將家族幾十年間的發(fā)展及每個人的命運又客觀地敘述了一遍。迪爾西作為一個旁觀者,無限感慨地說:“我看到了開頭,現(xiàn)在又看到了結局。”四個人物的意識流動圍繞著凱蒂這一中心人物展開,不僅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點,而且還使得康普生家族的故事生動立體。
《喧嘩與騷動》推動了小說從客觀現(xiàn)實世界向主觀內心世界的變革,從傳統(tǒng)構思模式向意識流思維的轉變,開啟了意識流小說這一新型文學的序幕?;凇缎鷩W與騷動》在意識流小說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地位,作品中人物的獨白式意識流動的描述更加具有典型性,教學中通過設置問題、自主閱讀、討論總結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意識流小說與傳統(tǒng)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的區(qū)別產生較為深刻的印象,教師在此基礎上深化總結,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喧嘩與騷動》的人物形象刻畫
人物是小說最主要的元素。在教學中,通過對人物形象的解讀和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內涵。在《喧嘩與騷動》中,塑造了豐富而立體的人物形象:天生智障的班吉、守舊脆弱的昆丁、自私殘忍的杰生、善良叛逆的凱蒂、勇敢誠實的迪爾西,而其中人物之間的情感糾纏和故事的沖突都是圍繞著凱蒂的人生故事展開。凱蒂是這個家族故事的主角,但??思{并沒有用傳統(tǒng)的全知全能的敘事方式,而是通過凱蒂的三個兄弟和黑人女仆的個人感受與經驗來講述她的人生經歷:叛逆的凱蒂與一位推銷員未婚先孕,家人為了掩蓋這樁丑聞,把她嫁給了一個銀行家,而新婚丈夫發(fā)現(xiàn)凱蒂懷了別人的孩子便拋棄了她,凱蒂生下女兒小昆丁之后便離家出走了。小說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每個人對凱蒂的感情:班吉對于姐姐的依戀、昆丁對妹妹的疼愛、杰生的仇恨和迪爾西的愛護。讓不同人物從各自的角度觀察同一事件,這種多重內聚焦型的敘述方式讓讀者在理解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一種相互沖突或補充的效果。作為故事核心人物的凱蒂,雖然從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發(fā)聲,但是隨著故事的延展,她的形象逐步豐滿并且越來越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小說的第四部分,??思{巧妙地加入了女仆迪爾西的視角,對這個“美麗而悲慘的小姑娘”從完全客觀的角度進行敘述,說明了凱蒂的故事不僅僅只是個人的悲劇,同時也是了解康普生家族衰敗的關鍵,她代表著沒落的貴族家庭在經濟、政治地位的衰退和道德的淪喪。作者以異于常規(guī)的講述角度,對人物的形象進行多維刻畫,給讀者提供多種視角,使人物形象飽滿且具有說服力,讓讀者通過意識流的表述方式建立起故事的脈絡和人物的形象,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人物形象的構建過程進行分步式分析,對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形象特征進行總結歸納,加深意識流小說刻畫人物形象過程中的藝術風格。
三.《喧嘩與騷動》的主題
意識流小說淡化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顛覆傳統(tǒng)的時間順序,通過人物心理時間的變化來解構作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突破對傳統(tǒng)小說的認知,從敘事視角而不是情節(jié)發(fā)展去分析作品,深度探尋作家的創(chuàng)作立場?!缎鷩W與騷動》并沒有講述史詩般的故事,為什么在文學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呢?福克納從四個不同的敘事角度出發(fā)講述康普生家族幾十年發(fā)生的故事,揭示出美國南方貴族莊園主的沒落衰亡這一重大主題。從主題上來看,??思{的《喧嘩與騷動》和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具有相似性。但是,二者在敘事角度的選擇與處理上卻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為了寫高老頭的故事,巴爾扎克要先寫他住的伏蓋公寓所在的巴黎的日內維新街,然后寫伏蓋公寓的外觀,甚至具體到公寓里房間的氣味,因為要塑造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巴爾扎克的這種敘事方法類似于繪畫藝術中的“焦點透視”,即固定在一個立腳點,像照相機一樣把攝入鏡頭的景象如實的拍下來,客觀還原事實。但由于受到視野的限制,很難看到畫面的縱深感。??思{為了講述康普生家族的故事,從不同的人物視角把同一個故事講了四遍,這種獨特的構思和創(chuàng)新,讓我們領略了敘述的可塑性。《喧嘩與騷動》的敘事方式則與繪畫藝術中的“散點透視”相似,觀察者根據需要移動立足點進行觀察,不受時空的局限,從不同角度看到的事物都可以組織進自己的作品中,從而使畫面更加豐富完整。所以,納??思{繼承并變革了巴爾扎克傳統(tǒng)的敘事技巧。
意識流小說開創(chuàng)了認識世界的一種新的角度,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審美模式,豐富了小說的形式。作為美國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性意義的意識流小說,《喧嘩與騷動》不但塑造了豐富的人物形象,而且在時空的運用上也別具匠心,對現(xiàn)代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意識流小說雖然表面上晦澀難懂,但掌握了此類作品的文學特征和閱讀技巧,較好地抓住人物的思維的流動軌跡,就可以把握作品的主題思想,較好地與作者對話、與人物共鳴。因此,在意識流小說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建立以作品文體特征為總綱,以寫作手法、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題的解讀為主要切入點的教學策略,逐步引導學生跳出文本的范囿,幫助他們提升閱讀技能,從更全局的視野理解作品,促進學生的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心靈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美]威廉·??思{.喧嘩與騷動[M].李文俊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
[2][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段德智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54.
課題項目:凱里學院校級課題“美育背景下《外國文學》課程教學研究”(編號:JG202006)
(作者介紹:李景,凱里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歐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