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月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醫(yī)院胃腸外科一區(qū) 351100
急性膽囊炎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右上腹陣發(fā)性絞痛、發(fā)熱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已成為急性膽囊炎治療的金標準?;颊咝g后康復情況,不僅受到手術操作成功的影響,而且與患者心理、睡眠狀況密切相關。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及提高睡眠質量十分關鍵[2]。故事理論是指護患之間進行有目的的對話,護士通過聆聽患者的健康故事,從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依據患者的意愿解決患者的問題,以促進患者身心舒適。鑒于此,本文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應用基于故事理論的護理干預對心理狀態(tài)及睡眠狀況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82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25~53歲,平均年齡(37.29±3.31)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6例,大專22例,本科及以上3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1±0.54)年。觀察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26~51歲,平均年齡(37.32±3.29)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4例,大專23例,本科及以上4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8±0.5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檢查、實驗室指標以及超聲檢查確診;認知能力正常,能正常交流者;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血壓不穩(wěn)定的高血壓者;精神疾病者;意識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保持溫濕度適宜,減少噪音干擾。向患者和家屬講解疾病知識、手術流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給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和鼓勵,叮囑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陪伴,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基于故事理論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1)前期準備:組建故事理論干預小組,由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理人員組成。聘請心理專家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含咨詢技巧、心理診斷技能以及測驗技能。順利完成考核后方可實施相關護理操作,對患者實施一對一的交流和指導。(2)目的性訪談:護理人員應就某一護理問題展開話題,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人際關系、生活經歷等,從中獲取患者最關心的問題,記錄并歸納對患者影響較大的信息。在交談過程中,若患者偏離主題,應加以引導,保證訪談的目的性。(3)審視自我:引導患者回憶過去,回到當時的情景中,詢問其當時對某些情況是怎么處理的。并與現(xiàn)在的價值觀進行對比,幫助患者更好地進行自我審視,分析疾病產生的原因,并自己想出應對措施。若患者有暴飲暴食史,引導患者回到當時情景中,患者會自覺認識到暴飲暴食的危害性,摒棄暴飲暴食。(4)創(chuàng)造舒適護理:完成以上步驟后患者身心放松,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時機。根據患者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如患者喜愛進食油膩、高熱量食物,告知患者手術成功后,避免高熱量食物,才不會再承受相同疾病折磨。(5)實施方法:患者入院完成各項檢查和健康宣教后,即開始故事理論的護理干預。第1次訪談以引導患者自我敘述為主,第2次訪談以自我審視和創(chuàng)造舒服為主。每次訪談時間為15~30min,若患者手術等待時間在3d以上,可增加1次訪談。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入院時、術后1d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狀況,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3]評價,該量表由Zung編制,包含20個項目,采用1~4分4級評分,分值20~80分,心理狀態(tài)與評分呈負相關。睡眠狀況: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4]評定,該量表由Buysse編制,包含入院時間、睡眠效率、主觀睡眠質量等7個維度,采用3級評分,分值0~21分,睡眠質量與評分呈負相關。(2)比較兩組入院時、術后1d心率、血漿皮質醇濃度以及收縮壓,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血漿皮質醇濃度。
2.1 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狀況 兩組入院時SAS和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1d SAS和PSQI評分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和PSQI評分比較分)
2.2 心率、血漿皮質醇濃度以及收縮壓 兩組入院時心率、血漿皮質醇濃度以及收縮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1d心率、血漿皮質醇濃度以及收縮壓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率、血漿皮質醇濃度以及收縮壓比較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治療急性膽囊炎的有效手段,但術前患者難免會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且隨著手術時間臨近,不良情緒越嚴重[5]。焦慮情緒的存在還會導致心率加速、血壓升高,引起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不利于手術順利開展和患者術后康復。為保證手術的順利開展,在患者入院時即是護理工作展開的重要切入點,應制定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6]。
基于故事理論的護理干預以患者生活體驗為出發(fā)點,與患者進行有目的的訪談,引導患者回顧以往生活中自身行為,通過糾正自身錯誤行為,以達到舒適的目的[7]。本文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1d SAS評分、PSQI評分、心率、血漿皮質醇濃度以及收縮壓均較低,表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應用基于故事理論的護理干預效果較佳,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護患之間目的性訪談是故事理論的關鍵,適當?shù)膶υ捝疃取⒘己玫膶υ挿绞侥軌蛞龑Щ颊邇A訴自身生活經歷,并向護理人員分享自身痛苦經歷,有助于患者的自我釋放,緩解其焦慮情緒,改善其睡眠質量[8]。同時護理人員談話中采用針對性策略,利于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诠适吕碚摰淖o理干預采用對比研究方法,通過回顧以往自身經歷和目前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使患者充分意識到不良習慣的壞處,因而會謹遵醫(yī)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心率、舒張壓是反應焦慮狀態(tài)的常規(guī)指標,血漿皮質醇濃度直接反映焦慮程度,觀察組術后1d心率、舒張壓、血漿皮質醇濃明顯降低,提示基于故事理論的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焦慮情緒。焦慮情緒的改善對于提高睡眠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兩者在患者疾病恢復中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基于故事理論的護理干預具有簡單、方便、操作性強的優(yōu)點,與患者單獨進行談話交流,患者更易表達自我,利于改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